首页 > 健康养生 > 胸廓出口综合征之小斜角肌和 9 种异常纤维束带
2024
06-04

胸廓出口综合征之小斜角肌和 9 种异常纤维束带

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受压而产生的症候群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包括:

  • 骨性因素(如颈肋) 

  • 肌(腱)性因素

  • 颈肋、C7 横突过长、小斜角肌及斜角肌与神经血管束结构间的关系等

许多学者认为:肌(腱)性因素在 TOS 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解剖学上的异常,如特殊的纤维结构或束带是臂丛神经受压的最常见原因(TOS 患者中约有70%)。

这种纤维或腱性结构存在于:

①颈肋或过长的 C7 横突顶部与第1后肋间;

②小斜角肌(多变的肌肉)和第1肋间; 

③前、中斜角肌亦有纤维的边缘可造成对臂丛神经的卡压。

Sibson 筋膜的后缘类似于第1肋那样,可能是另一个卡压因素(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其中斜角肌病变及异常的纤维束带在胸廓出口综合征所起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众多病因中的第一位因素。

一、小斜角肌

1.小斜角肌的出现率

1962年,Shore 在描述斜角肌周围结构时就提到小斜角肌的情况。

1991年,Lang 注意到小斜角肌或残留的韧带在尸体解剖中的出现率为30%。

1997年,Harry 在解剖了51具102侧尸体上特别注意了小斜角肌及颈肋的出现率,发现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46%(其中双侧为28%,右侧为24%,左侧为22%),颈肋的出现率为1%。

有些作者认为 Sibson 筋膜也是这块肌肉的腱性部分之一,小斜角肌的出现率在右侧为80%,在左侧为69%。在双侧发育良好的肌肉者为70%左右。

2001年,Rusnak-Smith 解剖了10具尸体,1具明确存在小斜角肌,2具可能存在,不过,即使小斜角肌不存在,在该部位也有结缔组织的束带存在。

2.小斜角肌的解剖学形态

小斜角肌的起点,多数是在 C7 椎横突,少数有部分纤维起于 C6 椎横突,向下向外止于第1肋骨的前斜角肌止点的后外侧,止点的宽度等于前、中斜角肌间的距离。

1.前斜角肌;2.小斜角肌;3、4.臂丛下干;

A.起于第7颈椎;B.起于第6、7颈椎

少数情况下,其止点可与前、中斜肌的止点重叠。其经过 C7 神经根、锁骨下动脉及其臂丛下干的后方。

少数情况下,小斜角肌的纤维与周围结构有复杂的关系。例如某些小斜角肌的纤维可起自C6 椎的后外侧缘,向下经过 C7 神经根,而止点在锁骨下动脉甚至在 C8 或 T1 神经根的后方。

这种关系将使得痉挛收缩的肌肉对附近的神经与血管的卡压起了一个最大的杠杆作用。

小斜角肌是一块多变的肌肉,通常起点附着于C6-C7的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小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深部。

小斜角肌的肌腹发育变化较大,可以从加强胸膜上方的膜(Sibson 筋膜)的几束纤维到一块发育完整的肌肉。所以有些作者认为 Sibson 筋膜也是这块肌肉的腱性部分之一。

小斜角肌在肋骨上的止点有时是在动脉与臂丛神经间,因为它的止点与前斜角肌相连,锁骨下动脉正好位于 “V” 形钳的最高点,在这种情况对血管的压迫是很明显的。

而过度肥大的小斜角肌的腱性部分与中斜角肌的止点相连时,臂丛神经的下干更易被嵌压。

3.小斜角肌与臂丛神经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该肌的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不足以对臂丛神经产生明显的压迫症状。

然而,当该肌足够大,止点靠近或覆盖前斜角肌的止点时,就会像钳子一样,与前斜角肌一起,对臂丛神经下干产生明显的压迫作用。

另外,小斜角肌从 C7 横突的起始部发出后,有部分组织通过锁骨下动脉的后方和下干的前方,然后横向后位于 C8/T1 神经根的后方。

当小斜角肌体积相当大,而且有一个与中斜角肌的止点紧贴或重叠的较宽的止点时,C8 或 T1 的神经会被 “老虎钳”一样夹住,小斜角肌就成 “老虎钳” 的一个边,另一边就是中斜角肌。

有些时候,小斜角肌的纤维与周围的结构有较复杂的关系。

比如,起自 C6 横突的纤维横向向下位于 C7 神经根的前方,止于锁骨下动脉的后方甚至C8 和T1 的后方,这种关系使得痉挛的肌肉对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的压迫形成最大的杠杆作用。

此外,当臂丛神经从第1肋的后下方跨过第1肋时,由于小斜角肌的存在,增加其跨过的高度,而且小斜角肌的止点主要为坚硬的腱性组织,且呈现为一锐性的边缘,连同前、中斜角肌的存在,对臂丛下干产生上、下两个方面的拱抬及挤压作用,引起臂从血管受压征。

1.小斜角肌(涂黑者);2.前斜角肌;3.中斜角肌;4.臂丛上干;5.臂丛中干;6.臂丛下干;7.第1肋

A.前外侧观;B.内面观(自下向上观)

所以说,由于小斜角肌的存在,臂从神经尤其是臂丛下干更易受压;

小斜角肌的存在又减少了斜角肌三角的空隙,从而影响到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导致了刺痛、麻木和上肢的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学习链接,请点击:胸廓出口综合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