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水肿(心源性水肿)医案
2024
05-17

水肿(心源性水肿)医案

  男,65岁。3月23日初诊。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胃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病史。曾用速尿、安体舒通、万爽力等西药治疗,病情反复,现以“反复气促、双小腿浮肿5月”为主诉就诊。

   症见:患者双小腿、足踝浮肿5月余,伴气促,咳嗽少,痰白粘,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沉。

   中医诊断:水肿、喘证(肾阳虚,水气凌心)。

   西医诊断:心源性水肿。

   治法:温阳利水平喘。拟真武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先煎)15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茯苓皮2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甘草5克,首乌藤30克,炒酸枣仁30克,山萸肉20克,白茅根30克,款冬花10克,桔梗10克。5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30日二诊:主诉双小腿、足踝浮肿已消,仍稍气促,咳嗽少,痰白稍黄质粘,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沉。

   处方:制附子(先煎)15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茯苓皮2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甘草5克,首乌藤30克,炒酸枣仁30克,山萸肉20克,黄芪30克,合欢皮2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13日三诊:主诉仍稍气促,咳嗽少,痰白稍黄质粘,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好转,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弦。

    处方:制附子(先煎)15克,白术10克,干姜15克,甘草5克,首乌藤30克,炒酸枣仁30克,山萸肉20克,黄芪50克,合欢皮20克,党参50克,桔梗10克,覆盆子15克,金樱子15克,桂枝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14日四诊:稍气促,咳少,痰白稍黄质粘,胃纳可,大便通畅,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弦。

   处方:制附子(先煎)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甘草5克,首乌藤30克,炒酸枣仁30克,山萸肉15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桔梗10克,覆盆子15克,金樱子15克,桂枝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本病案属于中医内科学“喘证”、“水肿”的范畴。《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水肿为常见病,外感内伤均可引起,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肺脏为标,以肾脏为本。

    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宣肺健脾,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以扶正为法;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水肿消退后,还要谨守病机以图本,健脾益气补肾以资巩固,以杜绝其复发。在饮食调摄上,应特别注意水肿时忌盐,避免过劳等。

   本患者久病致肺肾俱虚,因阳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肺气宣降不利,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拟方真武汤加减,附子温补肾阳,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茯苓皮、泽泻、猪苓通利小便;干姜温散水寒之气;二诊水肿消退,加予黄芪补气健脾固中。三诊、四诊加予覆盆子、金樱子、山萸肉补肾固精。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