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瘤
之病名出自《尔雅》。《说文解字》曰:“瘿,颈瘤也。”隋·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动气增患”。
宋代医家论瘿瘤有五,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石瘿、肉瘿、筋癭、血瘿、气瘿”之别。《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明确的论述。本病临床以成年女性为多,其因为多愁善忧。以颈前肿块,触之光滑,质软或较硬,无高低不平和明显疼痛,肿块在下咽时随喉及气管上下移动为特征。西医学中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均属此范畴。本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关于药物治疗,历代医家多采用含碘丰富的植物类药,如海藻、昆布、黄药子及含甲状腺素的动物类药,与西医的非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观点比较接近。中医治疗瘿瘤主要以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清热化痰、调摄冲任等为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
张氏以柴胡疏肝散为加减治疗瘿瘤120例,取得良效。治疗方法:柴胡15g,枳壳12g,陈皮12g,香附12g,川芎9g,芍药9g甘草6g。并视体质差异及肿块大小等症情,酌情加浙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加白芥子温化经膜之痰;加丹参、三棱、莪术、穿山甲等化瘀散结;加桔梗引药上行。1剂/2日,水煎3次,每次煎15~20分钟,取汁900ml,早中晚各口服150ml所有病例中,服药最多者82剂,最少者14剂。治疗结果治疗瘿瘤120例,随访疗效。肿块完全消失痊愈96例;18例因中断治疗,肿块均有不同程度减小;6例无效转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治愈率80%,有效率93%
【病案举例】
1.罗某(13,女,26岁。1995年2月9日初诊。患者颈前肿块2年,经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示单个“温”结节,诊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触之颈前左侧肿块约4cm×3cm×3c,质较软而光滑,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胁肋顶胀,嗳气纳差,舌苔薄白,脉弦滑。诊为瘿瘤。
为气滞痰凝所致,拟疏肝理气、化痰消瘿,辅以活瘀为法。处方:柴胡15g,枳壳12g,香附12g,陈皮12g,浙贝母30g,牡蛎20g,海藻30g,昆布30g,夏枯草30g,赤芍9g,川芎9g,丹参30g4剂水煎服,2日1剂。药后胁肋顶胀及嗳气等症减轻,颈部肿块无明显变化。守上方柴胡减至12g,继进4剂,肿块减小,余症消失。守上方加桔梗9g,4剂煎服,肿块减小大半。宗原方白芍易赤芍,继服7剂,颈部肿块消失,诸症皆愈。予柴芍六君汤子加丹参、白芥子继服4剂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2.江某某(13,女,47岁。1989年4月24日就诊。颈部肿块6年,经川医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示“冷”结节,患者不愿手术来我处求诊。触之颈前左侧5cm×4cm×3.5cm肿块,右侧3cm×2cm×2cm肿块,光滑质较硬,能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有压迫感。患者平素精神忧郁,胁肋胀痛,嗳气食差,舌苔白微腻脉弦涩。诊为瘿瘤,为气滞痰凝血瘀所致。拟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活血化瘀为法。处方:柴胡15g,枳壳12g,香附12g,陈皮12g。白芥子30g,郁金12g,浙贝母30g,牡蛎30g,海藻30g,昆布30g,夏枯草30g,当归12g,赤芍6g,川芎6g,丹参30g.4剂水煎服,2日1剂。药后颈前肿块无明显减小,其余诸症皆减轻。守上方将柴胡减至12g,加三棱15g术15g、穿山甲6g、桔梗9g,8剂后肿块减小上方继服8剂,肿块减半。守上方白芍易赤芍,去三棱、莪术、穿山甲,继服24剂,肿块遂消。予柴芍六君子汤加丹参白芥子继服10剂,嘱其勿忧思动气,随访至今未发。
3.张某14,女,46岁。2000年3月初诊。1个月前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块,不红不痛,经本院行彩色B超等检查诊为甲状腺腺瘤。
因不同意手术而求助于中药治疗。自觉情绪变化时肿块增大,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左颈前触及一3.9cm×3.2cm肿块,边界清,质软光滑。辨证为气滞痰凝,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赤芍25g,青皮6g,甘草6g,香附10g,栀子10g,川芎8g,半夏12g,夏枯草20g,浙贝母20g,当归12g服12剂后肿块开始缩小,继服30剂触诊与B超检查肿块已经消失。
随诊至今末复发。
按:中医学认为,肝司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涉及气血津液各方面。忧愁既久而致肝气郁结,肝郁而致气机阻滞,气滞则津停,久之凝聚成痰,气滞则血瘀,凝痰阻滞气机运行,更使血瘀加重。气、血、津本是人体的基本物质,今变而为致病之因,气、痰、瘀三者循经壅结于颈前之筋膜,逐渐肿大而成瘿瘤。本病肝郁气滞为病之因,颈部瘿瘤为病之果柴胡疏肝散由柴胡、枳壳、陈皮、香附、川芎、芍药、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实为仲景四逆散加味。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香附又为血中气药,能人血分而行气;陈皮理气化痰;川芎行血活瘀,上药合用而行肝之用。甘草、芍药甘缓酸收以养肝之体,更防疏肝理气伤阴。全方具有疏肝养肝、理气化痰、行血活瘀之功,切中瘿瘤气滞、痰凝、血瘀之病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267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