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50 岁。2023年3月10日初诊。盗汗1年余,患者诉近1年来每天晚上睡觉就出汗,清晨睡醒发现睡衣背部尽湿,冬季也一样出汗,曾在多家医院多次中医诊疗,效不佳。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下症:患者精神疲倦,面色浮白,时有心悸,易受惊吓,夜卧汗出,白天较少出汗,无口干口苦,纳眠差,二便调。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证属心阳不振,治以温摄心阳,方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桂枝30g ,煅龙骨30g ,先煎十分钟,煅牡蛎 30g,先煎十分钟,炙甘草10g,浮小麦30g,瘪桃干30g。3剂,水煎服。嘱其忌食寒凉。
3日后复诊:患者诉盗汗、易惊、心悸均减轻。上方不变,继服7剂。
一周后再诊:患者诸症悉除。为防止复发,上方减桂枝20g,7剂以善后,后微信回访,症无反复。
体会: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盖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医宗必读》:“心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心阳不足,肌腠不密,汗液漏出。《伤寒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两则原文指出心阳不足之治法。本例患者虽为盗汗,但其精神疲倦,面色浮白,时有心悸,易受惊吓,夜卧汗出明显,白天较少出汗,纳眠差,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均为心阳不振之象,辨证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浮小麦、瘪桃干、糯稻根、麻黄根养心敛汗。药证相符,故取效甚捷。
年老汗淋漓,阳气多不固 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是女性35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阳气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到了老年,阳气就更加虚弱,故临床上遇到年老患者出现经常大汗淋漓的情况,就是阳虚不固的表现。中医学认为,阳气既有推动汗液外出的作用,也有固摄汗液,使其不要过分外出的作用,可以说是双向调节。对于老年人出汗较多的情况,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两个方证: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附子方证,主要针对阳虚营卫不和之汗多,其中选择煅龙骨、煅牡蛎,可再加入浮小麦养瘪桃干、糯稻根、麻黄根养心敛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另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主要针对上热中虚表虚津不足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25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