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树中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
1、踝关节扭伤
临床最常见的关节扭伤。根据损伤情况可分为三种: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骨皮质撕脱及踝关节半脱位。关节对应取穴法对踝关节扭伤有特效,往往针后疼痛可以立即减轻或消失,远胜他法。
(1)养老穴 足外踝下方申脉穴处的扭伤最常见,此处损伤可在对侧腕关节的养老处找到一个显著的压痛点,只要找准这个对应点,或按揉或针刺,皆有捷效。
(2)阳池穴 足外踝前下方,相当于胆经的丘墟穴处损伤时,或者针刺养老穴后外踝下方之痛已缓,但外踝前下方仍然疼痛者,就应在对侧腕关节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处找压痛点针刺。
注意:
针刺前揣穴,找准对应点;针刺时咳嗽三声并使劲跺三下脚。留针时应经常活动扭伤部位,并配合行针,效果会更好。
2.膝关节扭伤
尺泽穴处压痛点 治疗膝关节内侧的扭伤,相当于阴陵泉穴上方,胫骨内侧髁处疼痛为甚者。
若是膝关节外侧如阳陵泉上方或前上方处的扭伤,则应在曲肘时的肘尖处寻找压寻痛点针刺治疗。
3.大腿肌肉拉伤
大腿肌肉拉伤在对侧上肢的对应部位也有显著的对应压痛点,针之有速效, 疼痛越局限,效果越好。如疼痛面积很大,则效果不理想。
4.肱骨外上髁炎
肘灵穴 在对侧阳陵泉附近,一般多在阳陵泉上方腓骨小头处。总以最显著压痛点处为准。一般针1—2次即可见效,5—8次即可痊愈。
5.足跟痛
大陵穴处压痛点 足跟痛一般在对侧的大陵穴附近出现压痛点,相当于足跟骨的对应部位。
针刺时宜让病人取站立位(坐或卧位,效不佳),找准对应点,可用随咳跺脚针刺法进针,同时让患者活动患足,针刺当时皆能获效,宜坚持5-10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25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