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女性生殖系统病理
2024
05-01

女性生殖系统病理

1 外阴疾病:乳房外Paget病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上皮内腺癌,起源于富含分泌腺的解剖学部位,最常见于女性外阴和男性肛周区域。

典型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境界清楚的红斑或斑块,表面常呈糜烂、结痂或覆角化性鳞屑(scaly),时有渗出,似湿疹样改变,多伴瘙痒或疼痛。

镜下改变为鳞状上皮内有肿瘤性的腺上皮浸润,但常常找不到下方的肿瘤背景,属于原位癌。含有黏蛋白,故PAS染色阳性。

角质层明显;上皮内有大的、胞浆空亮的异型细胞;单个或成群分布

其发展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好。一旦转移预后差。

2 阴道疾病:阴道透明细胞腺癌

阴道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阴道或子宫颈内的肿瘤,年轻时发病常与母亲运用致癌药品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保胎有关。

3 子宫颈疾病

3.1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镜下,子宫颈黏膜充血水肿,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腺上皮可伴有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

  • 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使黏液潴留,腺体逐渐扩大形成囊肿。
  • 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子宫颈黏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结缔组织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物。属良性病变。
  •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子宫颈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增生下移取代,由于柱状上皮较薄,上皮下血管较易显露而呈红色,病变黏膜呈边界清楚的红色糜烂样区。不是真性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常见生理现象。

3.2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指子宫颈鳞状上皮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属于癌前病变。镜下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增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

  • Ⅰ级: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1/3
  • Ⅱ级: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1/3至2/3
  • Ⅲ级:异型细胞超过全层的2/3,包含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异型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与HPV感染有关,好发于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部位(squamocolumnar junction, transformation zone)。

现将CINⅠ归入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CINⅡ和Ⅲ合称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能引起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高危型如HPV16、18与宫颈癌、口咽癌、HSIL等有关,低危型如HPV6、11与LSIL、疣(wart)等有关。

p16被认为是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替代标记物,是抑癌基因的编码产物。Ki-67是细胞增殖标记物,正常仅在基底层表达。p16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LSIL和HSIL。

CIN多无明显症状。碘试验(Schiller test)是将碘溶液涂在宫颈和阴道壁上,观察其染色情况,正常宫颈阴道部和阴道鳞状上皮含糖原丰富,被碘溶液染为棕色或深赤褐色;不着色提示有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3.3 子宫颈浸润癌

子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是发生于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病变进展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leukorrhea)等,晚期因癌组织浸润盆腔神经可出现疼痛。

大体表现可分为糜烂型(erosion)、外生菜花型(cauliflower)、内生浸润型(infiltrative)、溃疡型(ulcerative)。

组织学分型以鳞癌为主(75%,好发于鳞柱交界处),其次为腺癌(20%)和神经内分泌肿瘤(5%)。

2020年第五版WHO分类将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腺癌均分为HPV相关性和HPV非相关性两大类。

依据其进展过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可分为:

  • 早期浸润癌(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early/microinvasive):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层间质内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没有转移。
  • 浸润癌(invasive):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

宫颈癌的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最常见)、直接蔓延,血行转移少见。

4 子宫体疾病

4.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卵巢最为多见。如出现在子宫肌层,则称作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异位的子宫内膜会经历周期性出血,导致痛经(dysmenorrhea)(进行性加重)、盆腔疼痛(pelvic pain)、月经异常等症状。40%的患者不孕(sterility)。

发生在卵巢时,反复周期性出血导致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黏稠的咖啡色液体,称为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

镜下可见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及含铁血黄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未明,有几种学说:

  • 月经期子宫内膜经输卵管反流至腹腔器官。
  • 子宫内膜在手术切口或经血流、淋巴管播散至远处器官。
  • 异位的子宫内膜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

4.2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增高引起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增生。是子宫内膜样癌的前驱病变。常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异常等。

病理变化:

  • 单纯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 腺体与间质同时增生(腺体间质比例>1:1,<3:1)。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形态和排列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似,部分可扩张成小囊。
    • 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
  • 复杂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 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显著,腺体拥挤、结构复杂,而间质明显减少(腺体间质比例>3:1)。
    • 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
  • 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AH)(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IN))
    • 在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有异型性。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增加,核染色质浓聚,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
    • 是一种克隆性病变,有许多见于子宫内膜样癌的遗传学改变,如PTEN、PAX2的突变失活。

4.3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主要临床表现是不规则阴道出血。

组织学分型:

  • Ⅰ型(雌激素依赖型):主要是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占80%左右。与雌激素长期持续作用有关,多继发于子宫内膜增生。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好,预后较好。
  • 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主要是浆液性癌(serous CA),其次为透明细胞癌。平均年龄偏大。多继发于子宫内膜萎缩。常分化差、侵袭性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大体表现: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镜下表现:子宫内膜样癌分为高、中、低分化,以高分化腺癌居多(实性无腺样结构区≤5%)。中分化腺癌的实性无腺样结构区占5%~50%,低分腺癌的超过50%。

分子分型:

  • POLE突变型。
  • MMR缺陷型。妇科肿瘤中MSI-H在子宫内膜癌较高(约28.3%)。
  • NSMP型(no-specific molecular profile):无特异性分子特征。
  • p53突变型:包括几乎所有浆液性癌、大多数混合性癌以及部分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在4个分子分型中预后最差。

4.4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一种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过度生长,被覆上皮并突出于周围子宫内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更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临床上可出现异常出血。

染色体异常可能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展中起作用,如基质细胞中6p21~22重排。

大体表现:息肉可能发生在子宫体的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直径0.5cm~3cm不等,无蒂或有蒂,光滑,球形或圆柱形结构。

镜下表现:子宫内膜息肉大多保留基底层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特征,因而异于周围子宫内膜,且不随月经周期脱落。腺体的生长方向不一,常呈不规则弯曲或是囊性扩张。常伴有纤维化及厚壁血管成分。

绝大部分呈现良性病程。少数病例会反复复发并发生恶变。

4.5 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 of uterus)简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多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如月经过多(menorrhagia)、盆腔疼痛等。

大体表现:多数肿瘤发生于子宫肌层,也可位于黏膜下(submucosal)或浆膜下(subserosa)。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或旋涡状(whorled)。

镜下表现:瘤细胞与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相似,梭形,束状或旋涡状排列。与正常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4.6 平滑肌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of uterus)是由具有平滑肌分化的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

子宫平滑肌瘤极少恶变,多数子宫平滑肌肉瘤从开始即为恶性。

大体表现通常是单个、切面质软、肉色的肿块,切面常有出血和坏死。

镜下表现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有丝分裂活跃,可见出血或坏死。

梭形细胞型平滑肌肉瘤由嗜酸性梭形细胞组成,细胞交错杂乱排列。其诊断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中的两个:肿瘤性坏死,明显的细胞异型性、≥10核分裂/10HPF。

容易复发和转移,5年生存率约40%。

5 卵巢疾病

卵巢肿瘤主要分三大类:

  • 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r):占60~70%,最常见。
    • 过去认为是覆盖在卵巢表面的上皮引起的肿瘤,现在认为是从输卵管的末端引起的。
    • 包括浆液性肿瘤(serous)、黏液性肿瘤(mucinous)、子宫内膜样肿瘤(endometrioid)、透明细胞肿瘤、浆-黏液性肿瘤(seromucinous)、Brenner瘤等。
  •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占15~20%。
  • 性索间质肿瘤(sex-cord stromal tumor):占5%~10%。

5.1 卵巢上皮性肿瘤

性质上皮增殖程度细胞异型性间质浸润良性(benign, /0)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