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宗某,女,48岁,初诊日期:2014年7月3日。
主诉:后脑勺疼痛反复发作10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出现后脑勺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测血压(BP)190/125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此后规律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mg qd,血压控制在110/65mmHg左右,但后脑勺疼痛仍反复发作如前,伴肩颈部沉紧,平均每日发作1次以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2小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挤按后稍有缓解,常需服用止痛片以止痛,多处延医治疗罔效。
刻下症:后脑勺疼痛,伴肩颈部沉紧,疼痛剧烈,挤按后稍有缓解,局部无畏寒,怕热,自汗、盗汗出,汗多湿衣,易紧张,紧张后汗出增多,左腰部酸痛,口干,无口苦,纳眠可,小便调,大便溏,4~5次/日,饭后15~20分钟内必登厕,排大便急。
查体:BP:108/65mmHg,形体偏胖,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史: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7年,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尚可。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笔者认为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可总结为:项背发紧,恶风恶寒,局部汗出,触诊局部发凉。辨此患者后脑勺疼痛,伴肩颈部沉紧不适,汗出多,符合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故用之以解肌疏利经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笔者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证是:便溏,形体壮实,常伴项背部强硬不适。此患者便溏,大便次数多,形体偏胖,又伴肩颈部沉紧,正合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证,故用之以解肌清热止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杂病》中说牡蛎散:“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3味为粗散,每服3钱,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笔者认为牡蛎散的方证是:周身汗出多,自汗、盗汗皆可,舌淡,脉细弱。此患者自汗、盗汗出,汗多湿衣,舌淡暗,脉沉细,符合牡蛎散方证,故用之以固表敛阴止汗。
诊断与治疗
诊断:头痛 太阳病合并阳明病 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证。
治疗: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
桂枝15g,赤芍12g,炙甘草12g,生姜12g,大枣15g,葛根60g,浮小麦60g,煅牡蛎20g,生黄芪24g,麻黄根12g,黄芩9g,黄连9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后大便成形,2-3次/日,患者诉近7年来常年大便稀,特别是饭后15~20分钟内必登厕,有时聚餐时十分尴尬,多处求医,被诊断为服用二甲双胍所致副作用——腹泻,服用多种中西药罔效,这次竟1剂而愈,患者对此十分满意!
服药5剂后后脑勺疼痛未发作;服药7剂后后脑勺已无疼痛,肩颈部沉紧好转30%,汗出多好转50%,现夜间盗汗少,紧张时汗出减少已不湿衣,左侧无腰痛,大便仍成形,2-3次/日。舌暗淡,苔薄黄微腻,脉沉细。
治疗:继服前方如前法,桂枝加葛根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合牡蛎散。
桂枝15g,赤芍12g,炙甘草12g,生姜12g,大枣15g,葛根60g,浮小麦60g,煅牡蛎20g,生黄芪24g,麻黄根12g,黄芩9g,黄连9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温服。
三诊:患者诉后脑勺疼痛基本已愈,服药期间未再发作,肩颈部沉紧好转60%,汗出多较前明显好转,基本已愈,左侧腰痛近期仅发作1次,大便成形,1次/日,成形,排便不急。舌淡,苔薄黄,脉沉细紧。
治疗:继服前方7剂如前法以巩固病情。
按语
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中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说:“二条本是痉症,而有表虚表实之分。表实无汗,表虚者汗反自出,即所谓刚痉、柔痉也。然痉,筋病也,亦风病也,故虽有刚柔之异,而其项背强几几、恶风则一也。几几,项强连背,不能展顾之貌。桂枝加葛根汤,如太阳桂枝汤例,葛根汤,如太阳麻黄汤例,而并加葛根,以项背几几,筋骨肌肉,并痹而不用,故加葛根以疏肌肉之邪,且并须桂、芍、姜、枣,以通营卫之气”。清·徐大椿《伤寒类方》中说:“几几伸颈之象,邪气渐深,故加葛根”。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中说:“几几,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颈几几然。形容病人之颈项俱病者,俛仰不能自如之貌……故邪凑太阳,则项背强,加阳明,则颈亦病,故曰几几也……以太阳尚在,故用桂枝为主方。以初有阳明,故加葛根为引用……然则桂枝加葛根之所以为汤,其太阳阳明差多差少之兼解欤”。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说:“足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背脊。此风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而项背强也……葛根为阳明经之药,惟表实力虚虚者宜之。而胃家实者,非所宜也……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俱得以葛根主之。是葛根与桂枝同为解肌和中之剂,与麻黄之专于发表不同”。
清·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记载有医案:三人头痛,身恶寒,项背强痛,脉浮数,二人有汗,一人无汗;无汗者葛根汤愈之,有汗者桂枝加葛根汤愈之。综合以上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笔者认为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可总结为:项背发紧,恶风恶寒,局部汗出,触诊局部发凉。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说:“此微热在表,而大热入里,固非桂枝、芍药所能和,厚朴、杏仁所宜加矣。故君葛根之轻清以解肌,佐芩、连之苦寒以清里,甘草之甘平以和中,喘自除而利自止,脉自舒而表自解,与补中逐邪之法迥殊。……此条脉证是阳盛……此表里俱热……此表里俱实”。清·徐大椿《伤寒类方》说:“太阳病,桂枝症,桂枝症,即太阳伤风之正病也。医反下之,大误。利遂不止,邪下陷,则利无止时。脉促者,表未解也。促有数意,邪犹在外,尚未陷入三阴,而见沉微之象,故不用理中等法。喘而汗出者,此汤主之。因表未解,故用葛根,因喘汗而利,故用芩连之苦以泄之坚之。芩、连、甘草,为治痢之主药”。《神农本草经·中经》中说“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笔者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证是:便溏,形体壮实,常伴项背部强硬不适。
方证总结
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可总结为:项背发紧,恶风恶寒,局部汗出,触诊局部发凉。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方证是:便溏,形体壮实,常伴项背部强硬不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的方证是:周身汗出多,自汗、盗汗皆可,舌淡,脉细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200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