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易筋经怎样练——古法秘传达摩易筋经扭身位16势
2024
04-28

易筋经怎样练——古法秘传达摩易筋经扭身位16势

韦陀12势,也称“易筋经12势”。与“八段锦”、“八部金刚功”齐名。均选编自达摩易筋经12身图说。12身图说,即人体所有的12种身位,计234个姿势,24种身法、手法与呼吸法。现在流行的八段锦和易筋经12势,多为体育总局,通过招标、评选而发布的套路。如:国标八段锦,为武汉体育学院中标版。

与古法达摩易筋经相比,国标八段锦与易筋经12势的修习方法,在姿势、身法、手法、呼吸、意念,有较大不同。达摩祖师,编创易筋经之目的,在于改善人体经络、筋骨。易筋,即调整、挽回之根本。使摇颤的筋易为平舒;细弱的筋易之为强壮;松弛的筋易之为柔和;屈缩的筋易之为伸长;紊乱的筋易之为畅壮。使四肢百骸和谐灵利。

身法、手法、呼吸法,意念的差异,将导致修炼效果的优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达摩易筋经12身图说中,扭身位共18个动作。韦陀12势中,倒拽九牛尾势、饿虎扑食势、韦陀献杵势,均源自扭身图说。

易筋经12身图说之,扭身位18势修习方法如下:

一、马上献杵势

1、两足跟并拢,两足略呈外八字,调匀呼吸,松静直立约1—3分钟;

2、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右,平行开步,略宽于肩,调身体重心,于身体中线;

3、躯干直立,缓缓下蹲、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两掌合十于胸前;4、先右后左,足跟先后抬起,脚尖着地,计息3口,接下势;

二、左旋回抱势

1、接上势;

2、起身直立,合掌照鼻,身体重心,调至右脚,左脚向左,跨一大步,与右脚呈丁字步;

3、右脚伸直,随左脚跨出时,脚跟离地;

4、头、躯干,随左脚跨出时,向左扭转,保持竖直,凝神注目,计息1口;

5、重复右势,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三、提空势

1、接上势;

2、姿势不变,将合掌向前倒出,呈空提之势,计息1口,接下势。

四、左旋伏地势

1、接前势;

2、打开双掌,掌心向面、收回抓肩,由肩贴身翻转,向下按地;

3、躯干随双掌下按而伏下,头身保持一致,切忌弯腰低头;

4、上身下伏时,左脚尖向内旋转、摆正,足跟抬起,同右脚;

5、成势后,为四肢撑地状,躯干空起、仰首,注目凝视,计息3口,接下势。

五、回抱还左势

1、接前势,身体缓缓直立,同时合掌回抱、对鼻;

2、左脚尖,以足跟为轴向左摆,与右脚成丁字步,屈膝;

3、右腿伸直,足尖踮地,还原左旋回抱势,计息1口,接下势。

六、右旋回抱势

1、接前势;

2、右脚尖,以足跟为轴,向右摆,屈膝,落脚踏实;

3、合掌回抱,与头身同时向右扭转;

4、左脚尖右摆,成顺步,腿伸直,脚尖踮地,形成右丁步;

5、注目凝神,计息1口,接下势。

七、右旋提空势

1、接上势,即右旋回抱势;

2、姿势不变,将合掌向前道出,成提空之势,计息1口,接下势。

八、右旋伏地势

1、接上势;

2、打开双掌,掌心向面、收回抓肩,由肩贴身翻转,向下按地;

3、躯干随双掌下按而伏下,头身保持一致,切忌弯腰低头;

4、上身下伏时,右脚尖向内旋转、摆正,足跟抬起,同左脚;

5、成势后,为四肢撑地状,躯干空起、仰首,注目凝视,计息3口,接下势。

九、回抱还右势

1、接上势,接前势,身体缓缓直立,同时合掌回抱、对鼻;

2、右脚尖,以足跟为轴向右摆,与左脚成丁字步,屈膝;

3、左腿伸直,足尖踮地,还原左旋回抱势,计息1口,接下势。

十、左拽就牛尾势

1、接前势,即“回抱还右势”;

2、两手握拳,复扭头身向左,两腿运动,如左旋回抱势;

3、左拳拳面向前,左肘回旋抬起于左肩上方;

4、右拳从身中线落下,转肘、将右拳落于右胯外侧,使头、右拳、右腿呈一条线;

5、势成,如用劲到拽牛尾,计息3口,接下势。

十一、右拽牛尾势

此势,与左拽牛尾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十二、献杵还左势

1、接前势,两脚收回,略宽于肩,两手于体侧自然下垂;

2、平端左掌,仰掌、置于心窝,同时立右掌,放在左掌之上;

3、屈膝、躯干正直、下蹲,右、左足尖,先后踮地;

4、双目垂帘,静观脐轮,平气1口,接下势。

十三、献杵还右势

接上势,姿势不变,唯两掌换势,平气1口。接下势。

十四、献杵还中势

1、接上势,姿势不变,双掌合十,置于胸前;

2、平气1口,势毕、起身、直立。接下势。

十五、插脚腾空势

1、接前势,姿势不变;

2、两足跟缓缓抬起,足尖挂地,意想身体腾空直立;

3、起身时吸气,势毕、缓缓呼气。接下势。

十六、仰面朝天势

1、上动不停;

2、气起足跟,掌上举置头后方,至8、9分,同时仰首,背稍后倾;

3、定式后,闭目观海底,计息3口;

4、吸,气机由会阴至百会;呼,从百会到会阴,重复3次。

十七、献杵还原势

1、接上势;

2、立起脚跟、脚趾挂地,双手自体前缓缓下落,至胸前,臂平掌立,指尖与肩平;

3、计息3口,接下势。

十八、拱立归位势

1、上动不停,还原至献杵势,调匀呼吸;

2、两手转成环拱正立势,保持自然呼吸态,由快转慢、由粗到细,心息一致,注于丹田,勿忘勿助、似有似无。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