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甲亢】
2024
04-26

【甲亢】

上池汤液 上池汤液 2024-04-13 04:57 山西

一、概况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为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没有“甲亢”这个名称,因其大多数都有甲状腺肿大,故将其列入“瘿”一类疾病。

晋代葛洪著《胜后方》,首先应用海藻酒治“瘿”病。唐代孙思邈用昆布治疗“瘿”病。其后王焘著《外台秘要》记载疗“瘿”方36种,其中27种为含碘药物。到了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归纳海藻、昆布、海带等均为疗“瘿”主药。“瘿”病的病因和分类探讨,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著《绪病源候论》,提出“瘿”的病源与水土和忧思气结有关,分血瘿、肉瘿、气瘿三种。其后薛立斋把“瘿”分成五类:筋瘿、血瘿、气瘿、肉瘿、石瘿。清代沈金鳌编著“杂病源流犀烛”认为“瘿”病与气血凝滞有关,其症皆隶五脏,其原皆由肝火。

近年各地对“甲亢”的中医治疗总结了不少经验。有人认为“甲亢”病机主要是阴虚、气不足,兼之肝气郁结、痰浊凝滞。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疏气豁痰。用“甲亢”基本方;党参、黄、生地、首乌、鳖甲、龟板、山药、香附、夏枯草、白芍加减治疗。有人认为“甲亢”多由忧思郁怒,肝郁不达以致气滞、痰湿凝结而成“瘘”。治以软坚、化痰、理气为主,用消瘿汤;昆布、海藻、黄药子、制南星、清半夏、榔、莪术、夏枯草、木香、煅牡蛎加减治疗。广东《中医学新编》把“甲亢”分为心阴虚损和阴损风动两种。心阴虚损治以养血宁心,方药:党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昌蒲、阿胶、熟地、麦冬、五味、龙齿、磁石。阴虚风动治以养阴柔肝风,方药:生地、白芍、首乌、女贞、桑椹、乌豆衣、石决明、钩藤、菊花、白蒺藜。《江苏新医》认为甲亢系肝郁化火伤阴,阴虚阳亢、治以滋阴清火,化痰软坚,方药;沙参、麦冬、元参、生地、天花粉、夏枯草、海藻、黄药子加减。上海中医外科学教材提出甲状腺腺瘤伴甲亢时,以理气解郁,化痰散结为治,采用海藻玉壶汤;夏枯草、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陈皮、当归,随症加减。

二、病因病机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文献资料,结合“甲亢”临床表现,对“甲亢”病因病机提出不成熟的看法,进行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七情内伤和体质有一定关系。由于情志不和影响肝气疏泄,而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精神刺激和肝火旺又导致心阴虚,阴不制阳则心火旺。又由于素体因素如发育期肾气未充或胎产过多肾阴受损,则肝失养造成肝肾阴虚。因此“甲亢”的病机可归结为心肝肾阴虚火旺。肝火旺盛既能上犯心肺,又常横逆犯胃侮脾;心肝火旺则耗气伤阴,壮火食气则气虚,火旺灼伤胃阴则胃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水谷精微因脾虚、肝郁、热灼而凝聚为痰。痰湿每随肝气上犯,凝结于颈则成“瘿”;肝开窍于目,凝结于目则眼球突出。总之,甲亢的病因病机主要矛盾是阴虚、火旺、痰结,其次是脾虚、气虚。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三、辨证

“甲亢”属内伤病,主要采用脏腑辨证结合八纲辨证。

1、辨火:中医的说理特点是取类比象。甲亢时高代谢症候群表现为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性急等多属于火热的、向上的、亢盛的,中医就用火加以概括。火有虚实之分。实火,临床则有肝郁表现,如痛经、乳胀、肋胀痛、喜太息等,加上火热的症状。这种火热表现,以他觉症状和能看到的体征为主,如怕热、多汗、皮肤温暖、面颈胸部皮肤红润、性急、眼球突出、结合膜充血水肿、舌红赤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如以心悸、失眠、多汗、便结、舌尖红为突出者,则心火旺,如以性情急躁、眼突、眼红、月经不调、头晕为突出者,则为肝火旺。但临床上常见心肝火同旺。还有口渴、引饮、善饥则为胃热。虚火,基础是阴虚,有心肝肾阴虚和虚性功能亢进的表现,多以主观感觉为主,症状不实在,变幻不定,如颜面潮红、五心潮热、骨蒸劳热、心烦不寐、脉细弦数,舌红少苔或剥苔等。如以头晕、头痛为突出,则为虚阳上扰;如以手足、全身震颤为突出,则为肝风内动;如有低烧、五心潮热,则为生虚热;如有颜面潮红、口燥咽干,则为虚火上炎。“甲亢”主要是虚火,也有虚火、实火夹什。一般说疾病早期、青壮年、身体壮实的病人可能实火较为突出;疾病晚期、老年体弱病人可能虚火较为突出。

2、辨阴虚:阴虚指物质不足。“甲亢”时由于氧化磷酸化脱偶联的关系,基础代谢率增高,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表现消瘦无力、腰膝酸软、耳鸣目涩、经少经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等症状,中医用阴虚加以概括。要辨阴虚,除了有物质不足的见症外,还要有功能虚性亢进的见症,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生虚热、虚火上炎等表现。如以心悸、失眠等为突出,则为心阴虚;如以头晕、头痛、性急、目涩、震颤为突出则为肝阴虚;如以五心潮热、颜面泛红、腰膝酸软为突出,则为肾阴虚。临床上常为三阴虚同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辨气虚(脾虚),气虚指功能不足。“甲亢”时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自汗、浮肿、便溏、心悸、气促、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或结代等,中医用气虚加以概括。如以心悸、自汗、浮肿、脉结代为突出者,则为心气虚;如胸闷、气促、容易伤风感冒为突出者,则为肺气虚;如以腰酸、背痛,齿摇、脱发、不寐、耳鸣为突出者,则为肾气虚;如以消化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乏力、浮肿、食欲不振、胃脘饱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则为脾虚。脾虚见症典型者,辨证容易。脾虚见症隐晦者,常被突出的阴虚火旺症状所掩盖而容易忽略,此时除阴虚火旺见症外,还往往表现为食欲亢进不明显、舌质较淡、舌体较胖,脉级而无力。有时在过量服用养阴清热的苦寒、甘寒中药后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便,这时脾虚才进一步暴露出来。还有一些病人到“甲亢”治疗后期脾虚才明显。这时“甲亢”阴虚火旺得到控制,但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甲状腺肿大更加明显、突眼没有什么改善,甚至出现浮肿。

4、辨痰结:“甲亢”时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胫前粘液性水肿等,这些体内病理产物的堆积可以用痰结加以概括。它和肝郁、脾虚、火旺以及气血淤滞均有密切关系。一般说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与肝气郁结、脾虚痰结关系较为密切,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还与气血淤滞有关。良性突眼与肝气郁结、脾虚痰结关系密切;而恶性突眼还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有关。辨证时要根据临床见症结合甲状腺和眼球的局部表现来定。甲亢辨证过程中,还要主意抓住主证。注意症型变化。由于“甲亢”临床症候错综复什,每个病人表现的主症、次症是不一样的。又因年龄、性别、体质、病程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型。如原来火气衰弱的人得了“甲亢”,可能以脾虚痰阻为主证,相反,原来火旺的人得了“甲亢”则火上加油,可以阴虚火旺为主证。故辨证首先要辨体质、辨主证,当然也要注意次症,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同时中医辨证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可随着治疗的过程而改变症型。有时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如阴虚火旺解决了,脾虚痰阻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辨证时还要注意这种变化。

四、论治

辨证和论治不可分割。辨证就是全面了解病人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情况,经过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论治就是拟订治疗方案、处方用药,以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只有辨证正确、才能有的放矢,治疗才有效果。

大部分典型“甲亢”,特别是青壮年、体质壮实的病人,在发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偏于实火),阴虚为次,症见高代谢症候群,精神亢奋比较突出、舌质红、苔薄黄或糙、脉弦数,症偏重于心肝火旺,治以清热泻火养阴。

肝火旺突出者,用龙胆泻肝汤合大补阴丸化裁为宜,取柴胡、枝子、黄芩、黄柏、知母、当归、生熟地、龟板、泽泻、生甘草等;

心火旺突出者,用泻心汤合导赤散化裁为宜,取黄连、黄芩、大黄、生地、木通、竹叶、莲肉、麦冬、牡蛎、龙骨、生甘草等。伴胃热者加石膏、知母、牛膝、花粉。

甲亢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为次(偏于虚火)。症见消瘦明显、震颤、无力、口干、五心潮热、舌红、苔少或剥、脉细弦数。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泻火。心阴虚、心火上炎突出者,可选天王补心丹加减;太子参、元参、茯苓、五味,远志、天冬、麦冬、柏子仁、枣仁、生熟地、龙骨、牡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突出者,以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龟板、淮山、熟地、山萸肉、丹皮、白芍、枸杞、生甘草。阴虚阳亢风动者,取三甲复脉汤和镇肝熄风汤化裁:生地、抗芍、麦冬、元参、龟板、鳖甲、牡蛎、生赭石、麻仁、阿胶、牛膝、川楝、生甘草。阴虚内热明显者,选六味地黄丸合秦艽鳖甲散化裁:熟地、淮山、枸杞、丹皮、茯苓、鳖甲、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心肝阴虚火旺明显者,可选养肝宁心汤;女贞、早莲、白芍、生地、乌豆、龟板、枣仁、枯芩。如果阴虚火旺,出汗明显者,则以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汤化裁为宜:当归、黄芪、黄连、黄芩,黄柏、生熟地、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长、年老体弱患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为次。症见甲状腺肿大明显、乏力、气促、食欲不振、便、不怕热、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以健脾补气,化痰湿,少佐养阴。脾气虚突出者,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法夏、陈皮、柴胡、白芍、枸杞、内金。心气虚、心阳虚(甲亢伴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突出者,则以养心汤、灸甘草汤化裁为宜:党参、黄芪、桂枝、当归、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阿胶、干姜、红枣、附子、灸甘草。有肺气虚、经常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良性突眼系痰气交结,治以舒肝解郁、健脾化痰,方选逍遥散合陈夏六君汤化裁:柴胡、郁金、白芍、白术、陈皮、半夏、茯苓、太子参、生甘草。恶性突眼系痰气交结,肝阳上亢,治以舒肝化痰,滋阴潜阳泻火,方取龙胆泻肝汤合陈夏六君汤化裁:龙胆草、山枝、柴胡、白芍、白术、生地、当归、石决明、灵磁石、陈皮、法夏、白芥子。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系脾虚肝郁、痰气交结治以健脾化痰,舒肝理气,取柴芍六君汤和海藻玉壶汤化裁;柴胡、白芍、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海藻、浙贝、昆布、海蛤。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系痰结、气滞血瘀、治以软坚散结活血祛淤,方选海藻玉壶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海藻、昆布、浙贝、青陈皮、半夏、川芎、当归、桃仁、党参、淮山、三梭、莪术、内金、水蛭。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