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右侧偏头痛伴咳嗽于2024.02.23就诊
刻下:右侧偏头痛,紧束感,咳嗽,少量白色粘痰,稍鼻塞,感觉气往上涌,忍不住一顿呛咳,困倦,难入睡,易醒,浅眠,大便2-3天/次,粘腻,头油多。
针灸:太阳、印堂、百会、侧三里、侧下三里,偏头痛立减
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处方:厚朴麻黄汤加减
炙麻黄10g、厚朴15g、杏仁10g、姜水半夏15g、石膏30g、干姜10g、细辛8g、北五味子10g、甘草6g,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思路:咳嗽,少量白色粘痰,稍鼻塞,无汗,为太阳病麻黄汤类方证;呛咳,头油多,舌尖红点,为阳明病;舌根苔腻,齿痕舌,太阴水饮。
2024.02.25复诊:偏头痛除,呛咳减轻大半,能安然入睡。舌象较前无明显变化,脉濡数。
处方:三仁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厚朴20g、杏仁10g、姜水半夏15g、甘草6g、薏仁米10g、白豆蔻8g(后下)、滑石粉20g、淡竹叶10g、山栀子10g、苍术15g、淡豆豉10g,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思路:太阳病外证不显,三仁汤宣畅湿热,畅中焦,以降肺气,从而达到肺降咳止。
电话随访,3付药后,咳嗽痊愈,嘱继续复诊治疗偏头痛,以图根治。
2024.03.05:偏头痛再犯,予针炙+中药
处方:葛根30g、炙麻黄10g、当归10g、川芎30g、白芷10g、石菖蒲15g、野菊花15g、天麻15g、苍术15g、僵蚕15g、白鲜皮15g、土茯苓30g、黄芩10g、黄连5g,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服后电话随访,偏头痛已除。跟踪2个月,未见偏头痛再发。
总结
无独有偶,用方治疗咳嗽时,偏头痛,失眠居然意外收功。林师常说,有表,要考虑先解表。
失眠思路仍然是“阳不入阴”,通路受阻,表不解,肺不降,中焦不运等皆可阻之。可见失眠一证,非枣仁、黄连通治,还需审察病因。
偏头痛,不通则痛,提示后期偏头痛思路仍以“通”为主,痰湿阻络,或兼外感,或为湿阻,随证治之便是。
先用厚朴麻黄汤,实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水湿,兼有化热倾向,所以寒热并用,既用麻黄解表,又用石膏清热,类似麻杏石甘汤方义,辨为太阳阳明,但又兼痰饮水湿,咯痰色白,兼太阴水饮,又以干姜、细辛、半夏、杏仁温之,厚朴、五味子降之,敛之。实为小青龙加石膏同理。
复诊三仁汤加栀子豉汤,因表证不显,咳嗽已减大半,再用汗法解表已非所宜,故用三仁汤畅中思路,令湿不阻,肺能降。合栀子豉汤,宣郁热,更能助肺降。
偏头痛再犯,体查患侧枕下肌群紧张、压痛明显,予针灸松解。
自拟方:葛根、麻黄,有葛根汤之意;当归、川芎、白芷,活血止痛,重用川芎;菖蒲、菊花、天麻、苍术、僵蚕,化痰通络;土茯苓是前辈治偏头痛经验用药,合葛根芩连,加强清利湿热之功。
作者简介
黎波,主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在广州中山黄圃镇黎波中医诊所工作。2023年开始学习经方,幸得名师指点,渐入仲景之门。擅长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肩颈腰腿疼痛、痛风,胃肠疾病,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以及骨伤类疾病。
撰稿丨黎波
编辑丨曾静怡
校对丨马煜文、黄怀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72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