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73岁阿婆,气喘3年,17剂而愈,讲述小破格救心汤合升陷汤临床体会及运用
2024
04-03

73岁阿婆,气喘3年,17剂而愈,讲述小破格救心汤合升陷汤临床体会及运用

原创 林佳明 中医林佳明女,73岁。主诉:气喘3年余2023年07月06日就诊。现病史:3年多前开始气喘,时伴胸闷,气不足,乏力,双下肢水肿,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心衰,肺动脉高压,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中药治疗,症状好转。刻下:气喘,气不足,气不足以吸,乏力,无胸闷心悸,无栓下肢水肿,无鼻塞流涕,无怕冷,无口干口苦,纳可,二便调,寐可,舌质淡红,苔腻浊。中医辨证:太阴病,气虚宗气下陷。拟方:小破格救心汤,升陷汤加仙鹤草。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5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2023-08-14二诊:上症无明显气喘,已无乏力。刻下:纳可,大便调,寐可,舌质淡,苔稍白腻。蒸附片 20g 先煮1小时,干姜 20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菟丝子 15g,沙苑子 15g,炙淫羊藿 15g,炙甘草 3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2023.10.21三诊:刻诊:目前症状好转,无气喘乏力,胸部稍闷,纳可,大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苔稍白腻,脉沉细。处方:蒸附片 20g 先煮1小时,干姜 20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菟丝子 15g,沙苑子 15g,炙淫羊藿 15g,炙甘草 30g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2024.01.20今日随访,诸证已,恢复正常。按语:气喘三年,求遍中医,得不到好的效果。从舌脉来看,那就是典型太阴病。六经辨证:太阴病,里虚寒。拟方:破格救心汤加升陷汤加减。

小破格救心汤扶阳固脱,敛汗生津。小破格中本应该使用的时生龙骨,生牡蛎来潜阳,在这里为了增强收敛的功效所以选择了煅龙骨、煅牡蛎。

山萸肉收敛固脱之要药,敛正气不敛邪气。

破格救心汤为李可老用于治疗急性心衰等心肾阳脱一首方。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

破格救心汤中组成如下: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红参、生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磁石。

在运用心衰垂危的时候,李可老先生,大剂破格救心汤回阳救逆。

附子30-200-30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

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我在运用时改良了破格救心汤的剂量,称之为小破格救心汤,对于临床中出现阳虚,脱证,汗多,水肿,心衰,低血压,晕厥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破格汤常用剂量:蒸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30-45g、人参/红参20g、山萸肉45g、生龙骨45g、生牡蛎45g、磁石30g、麝香0.2g

由于麝香比较贵,患者没有昏迷,意识障碍,心衰,急性卒中等危重情况一般都不用,只用前面的药往往也能收获良效。

引申慢性心衰思路,汲取前人的经验。体会如下:

(一)大补宗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不弃之法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严重的患者在就诊时常描述说,感觉心中提不上气,气欲断而不能续,心脏就要停跳一样,心中极度恐惧不安。传统的病机分析将二症分开来分析,多认为气短是肾不纳气,心悸系心气亏虚或水饮凌心。其实气短、心悸多同时存在,应为同一病机。宗气司呼吸以贯心脉,宗气亏虚不能司呼吸则气短,甚则提不上气,不能贯心脉则感心悸心慌。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从宗气下陷入手治疗心衰,效果快捷显著。心衰患者宗气亏虚的辨证要点是:气短喘息,心悸,甚则感到气欲断而不能续,心跳欲停。气短系患者诉提不上气,与胸闷为主有很大区别。只要有了这主症,临床上我们就选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生黄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为基本方。临床运用技巧:必加人参10g;黄芪宜重用,多用50~60g;升麻、柴胡宜轻,一般仅用3~5g;知母苦寒,易伤阳气,一般去掉。(二)温补肾阳是治疗慢性心衰的重要基石心衰以肾阳虚多见,多表现为面色黧黑、四肢不温,尤其以下肢不温、小便量少为主。具有这几个症状,则需温阳化气,宜用《伤寒论》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加减。临床运用技巧:去白芍,以其阴柔酸敛,不利于温阳。加干姜,以增强附子温阳作用。若有阳气不固,症见头汗出、心胸汗出、冷汗、喘甚,加煅牡蛎、煅龙骨、山茱萸各30g。心衰常见有舌干无苔一症,只要无其他阴虚火旺之佐证,仍从阳虚治疗。这种舌苔的形成,一是与利尿药的使用有关;二是系下焦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津液不得上承所致。心衰以肾阳虚为主,很少有以肾阴虚为主者,即使有之亦为阴阳两虚。如兼有心烦热、舌干红、喜冷饮者,则为阴阳两虚,改用全真一气汤(制附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白术、怀牛膝),或上方合用生脉散,加生姜皮、大腹皮、车前子、汉防己以利水。(三)健脾渗湿为消除水肿关键心衰常见四肢水肿、胃脘痞满、饱胀、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或一咳嗽大便即出,一小便大便即遗等症。若见之,则当健脾渗湿,在前两方合方中再加入茯苓30g,薏苡仁30g,即为参苓白术散意。临床用药技巧:茯苓、薏苡仁剂量要大,必配黄芪;四肢肿甚,加大腹皮、生姜皮;必佐理气,如陈皮、砂仁,可选1~2味,气行则水行;不可使用收涩药,以防阻碍气机。(四)温阳化气为消水化痰妙法心衰若见咳痰清稀,或如泡沫,则当为寒饮伏肺或水气射肺,治当以“温药和之”,方选苓桂术甘汤。临床使用技巧:佐干姜增强温阳作用;痰饮多,加细辛,少用止咳化痰药,重在温阳化饮。临床上,我常从以上四点入手辨证组方,常常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虽看起来极为平淡,实乃多年摸索所得。总而言之,心衰病位在心、肺、脾、肾,中医辨证用药尤以肺、肾为要。大凡喘、肿之症为心衰最突出表现,从肺、肾入手,喘平肿消,从脾、肺或心、脾入手,补肺健脾,或补益心气健脾。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