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用好这五穴,春捂更有效
2024
04-02

用好这五穴,春捂更有效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养生保健谚语,劝诫人们在春天不要过早脱去棉衣,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者,更要谨慎减脱冬装。除了春捂,如还能适度按揉人体颈项部风池穴、手腕部阳池穴、肚腹部神阙穴、腰部肾俞穴和下肢阳辅穴,更能有效做好春季养生,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春捂的含义

春为万象更新之始,人体状态从冬天的“闭藏”渐转到春天的“升发”,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慢慢舒展,变的疏松起来,对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春天阳气始生,气候变化较大,乍暖还寒,此时若较早脱去棉衣,人体极易受寒,容易患上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春季风邪为病多见,风邪具有清扬、发散、透泄、向上、向外的治病特性,易伤及人体头面、咽喉、肌表等属阳的部位,常兼寒、湿、热等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春季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产生疼痛症状。

春捂的目的是保护人体的阳气,这就需要我们在起居、饮食、运动上皆要把握“捂”的原则,以顺应春天升发之气,做到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腧穴调理

·风池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主治风邪为患。春季风大,风邪易于经此穴侵入人体,造成头痛、眩晕、颈项僵硬、中风等疾患。春捂既要做好颈项保暖,又可按揉风池穴,起到平肝熄风、清头明目的作用,还能促进颈项血液循环,提高人体防范风邪为病的能力。

·阳池

阳池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本穴为三焦经原穴,可使三焦原气通达,增强正气,提高抵御病邪的作用,具有舒筋活络、利喉聪耳的功效。阳池穴居腕关节处,春天风寒之邪易于侵入,是春捂重要之处,故要多加保暖,同时按揉或艾灸此穴,可以畅达手腕部经络气血,调和营卫,祛风活络。

·神阙

神阙为任脉腧穴,在腹中部,脐中央。阙,指宫门,本穴当脐中,胎儿赖此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具形神,喻为元神之阙门,故名,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春捂要注意肚脐部的保暖,特别是胃凉、容易腹泻者更要捂好肚子。日常保健可用左手掌心贴于神阙穴,右手按左手手背,两手同时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50次左右,亦可艾灸神阙穴,可起温阳固脱、益肾壮元的作用。

·肾俞

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为肾的背俞穴,穴近肾脏,为肾脏之气输注于腰部之处,主治肾的疾患,故名,具有补肾益气、通阳利水的功效。肾阳为脏腑阳气之本,起到推动和激发脏腑的功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春捂要顾护腰部,同时可用两手搓热后紧按肾俞穴处,稍定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两手上下往返搓50次左右,起到健腰强肾、疏通气血的作用。

·阳辅

阳辅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腓骨,为胫骨之辅,古称辅骨。本穴位于辅骨外侧,外为阳,故称“阳辅”,具有祛风清热、疏通经络的功效。临床上常选取阳辅穴治疗偏头痛、目外眦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恶寒发热等胆经疾患,所治多属寒性之阴证,起扶阳以抑阴的作用。本穴在裤子与袜子交接处,春天寒邪易经此侵入人体,时常按揉、艾灸可疏通气血,治疗风寒所致下肢疾患。(曹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