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深藏不露“真武汤”!壮肾阳,利水湿,治好顽固高血压,请你品读
2024
03-31

深藏不露“真武汤”!壮肾阳,利水湿,治好顽固高血压,请你品读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古方真武汤治病的故事。 闲言少叙,咱们开门见山。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63岁,有十年高血压眩晕病史。 最近这十天来,此人的症状加重了。白天,除非躺下来,否则一定是如坐舟车,眩晕迷糊到无法忍受。一测血压,她自己也被吓了一跳。高压200,低压150。 怎么办?患者赶紧就医。

 有的医家一看,这还了得?赶紧给用上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是中医里头治疗高血压眩晕的常用方。但是十多剂喝下去,无效。 也有医家,见患者体胖,于是给用上半夏白术天麻汤。这是治疗高血压风痰上扰型的常用方。但八剂药喝下去,还是无效。 最后患者找到一位医家,事情有了转机。 刻诊,患者形体确实肥胖,面色苍白。下肢浮肿比较明显,而且眼睑明显浮肿。脉象沉细而弦,舌淡苔白腻。 细问得知,患者现在除了眩晕迷糊之外,还觉得心悸而惊,总是六神无主,身上怕冷,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型,腰膝酸软疼痛,四肢发凉。由于怕冷,患者总想多穿一些衣服。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炙甘草5克,生姜5片。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结果,本来自觉已经病入膏肓的患者,在喝下去3剂药以后,眩晕和心悸之感大大减轻,脑子里感觉十分清爽。接下来,原方不变,再投3剂,患者食欲增加,四肢开始温热,而且下肢的浮肿基本消失。眩晕之感基本消失。

再量血压,患者惊喜地发现,高压144多一点,低压不到100。这虽然还谈不上完全符合标准,但是毕竟和从前比好太多了。此后,医家嘱咐以桂附八味丸调理善后。随访一年,患者病情未曾复发。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5年的《中医杂志》。好了。我们现在看看这里的学问。开篇的时候,我说了,咱今天这里讲的,是古方真武汤治病的故事。医案里的方子,其实就是真武汤加减。那么,真武汤到底是个什么方呢?这个方子,源于《伤寒论》,最初是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炮附子9克。水煎服。它到底能干啥呢?就是温阳利水。主治,就是阳虚水泛证。什么是阳虚水泛证啊?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脾肾阳气不足了,水湿代谢运化不出去,都积存在身体里,形成了水湿泛滥。因为阳虚有寒,所以患者脉沉细,舌淡胖,苔白滑,而且畏寒肢冷。水湿泛滥,所以开始浮肿。水湿下走肠间,患者就腹痛下利。水湿上逆肺胃,所以患者可能咳嗽,可能欲呕。水湿上犯于心,患者可能心悸心慌。水湿阻滞,清阳不升,那患者就头脑迷糊。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温补阳气,利水消肿。真武汤,就干这个事儿。它用炮附子大补脾肾阳气。水湿作为阴邪,在如此巨大的温阳力道下,再难坚守,开始化散了。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生姜辛散温阳,可以助附子温阳的一臂之力,还能帮助茯苓、白术健脾化湿。白芍放进去,主要是为了防附子过于辛热而伤阴。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想到了,医案里这个患者,其实就是阳虚水泛,一丝一毫都没差。不信你看,她也是身体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软,脉沉细,舌淡苔白。这不妥妥的肾阳不足吗?阳气不足,水湿泛滥,所以她体胖、浮肿、苔腻、脉弦、便溏、心悸心惊。这是显而易见的啊。唯一有点特别的,是这个患者作为现代人,被检测出血压高。为啥血压高啊?因为阳气不足,水湿阻滞,气血想往前奔涌,一没有动力,二遇到障碍。咋办?为了满足重要脏腑的需要,人体就自动提高血压,加大了气血向前运行的动力。如此,作用在单位血管壁面积上的压力就提高了。这就形成了高血压。所以说,解决这个患者难题的办法,就是利用真武汤,温阳利水。

你看当时医家的用方: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炙甘草5克,生姜5片。很显然,真武汤加上肉桂和甘草。茯苓用量大,健脾利水。加一个肉桂,增加附子温阳之效。炙甘草健脾,调和诸药。读者朋友,中医的魅力,就在于辨证论治。高血压眩晕,我们常规思路,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抑或痰湿引动肝风,导致风痰上扰。但临床上,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我们不能一刀切,一定要看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医案里这个患者,就是阳虚水泛、清阳不升。所以,即便是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这样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子,也无济于事,而是必须以温阳利水法来应对。敌变,我也变。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好了。这个事儿,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