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刘某,男,54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打嗝伴反酸,于诊所服用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仍反复打嗝,遂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经中医四诊诊查,现症见:打嗝,伴反酸,时有腹泻,大便不成形,无胃胀胃痛,无心悸胸闷,纳可眠差,舌质红,苔黄,脉弦。中医诊断为胃痞病(肝胃不和证),西医诊断为呃逆、反酸。
治疗经科室团队综合考虑,对双侧内关及足三里穴进行强刺激手法治疗:先取两侧内关穴,针刺得气后行强刺激手法,连续上下提插,快速捻转,直至患者感受强烈时停止操作,留针;再取双侧足三里穴,针刺得气后强刺激手法如上,即见呃逆止。后配合针刺中脘、天枢、上脘、梁门、合谷、太冲,留针30分钟。
疗效
经强刺激治疗一分钟后,患者打嗝停止。
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觉反酸症状明显改善。
后进行巩固治疗三次。
顽固性呃逆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
医者谈
呃逆古称“哕”, 《内经》首次提出其病位在胃,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 《灵枢》曰“谷入于胃, 胃气上注于肺, 乏有故寒气与新欲气, 保还入胃, 新故相乱真邪相攻, 气并相逆, 复出于胃, 故为哕”。《素问·宣明五气》云:“胃为气逆、为哕、为恐”,中医学认为呃逆的发生主要是由胃气上逆所致, 与胃失和降有关,因此治疗应当和胃降逆止呃。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 八脉交会穴之阴维脉,具有和中降逆、宽胸理气、疏肝解郁、降呃止逆的功效。内关穴通过络脉与三焦经直接相贯通,又通过阴维脉在胸腹部与六经相互维系,对胸胁部、肺系及胃和幽门的气机逆乱和病变都有调整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 “合主逆气”, 又治六腑, 可调节胃肠运动。两穴配伍, 宽胸降逆, 气机既顺, 呃逆自止。对内关及足三里穴进行强刺激手法不仅能促进针刺得气,加强针刺疗效,还能缓解平滑肌痉挛,直接缓解呃逆症状。
END
编辑|王凤 余春梅 王燕飞
图文|刘兆蕾 毛晓宇 彭馨慧
王艺文 郝明强
审核|王德强 盖晓丽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836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