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葛根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一案
2024
03-30

葛根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一案

患者,女,39岁,2023年12月10日初诊。症见:眠差,多恶梦,心悸心烦,健忘,头昏沉,肩背不舒,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不寐——气郁痰凝证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葛根汤合温胆汤加减

葛根30g、麻黄15g、桂枝12g、生白芍12g、大枣6g、蜜甘草6g、黄连9g、姜半夏30g、桃仁12g、薏苡仁30g、川芎15g、丹参30g、柏子仁15g、胆南星12g、茯苓40g、枳实12g、生竹茹12g、夜交藤60g、合欢花30g;共7剂,水煎服。

二诊:多梦心悸好转,舌淡苔黄黯,脉弦滑。去大枣、枳实,加益母草60g、泽兰20g。

三诊:睡眠好转,诉胳膊痛,舌苔白厚腻。去桂枝、白芍、泽兰,加苍术15g、荷叶20g、白芷30g、丝瓜络30g、桑枝15g。

四诊:诸症好转。

按语: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时间不够,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或时醒时寐,严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心烦、心悸、多梦、易惊醒、健忘、头痛、头昏、神疲乏力等症状。《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指出不寐的发病机理,多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虚多实少。不寐应当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目前,西医对不寐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即催眠药物)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的药物,对于病情轻的患者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病情难治的患者,长期使用不仅疗效降低,需不断加大药量,且易产生依赖性及停止用药后反弹等问题。中医对此类慢性、难治性疾病更注重整体观,审证求机,在宁心安神的同时,予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胃、交通心肾、化痰祛瘀等治法,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疗效迭增。

本案患者病程已久,诸症循环往复,其人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日久化火伤阴,炼液成痰,上扰于心,故多恶梦,心悸心烦;又因肝旺克土,脾胃亦失调摄,运化失司,则健忘,头昏沉;久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故肩背不舒;结合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痰凝,心神不宁。治当疏肝健脾,理气化痰,宁心安神。选方为葛根汤合温胆汤加减。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可知葛根汤的主要治疗症状为外感寒邪后,气行不畅,从而导致肌肉紧张甚至痉挛。其组成为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本方功用为发汗解表,升津舒筋。黄煌教授谈及葛根汤的用法时指出,葛根汤所主治的“项背强几几”不只局限在大椎穴,而是包括头项至背腰部的拘急、疼痛、倦怠感,都可看作是“项背强几几”。故症见头项强痛、肩颈酸重、腰背酸痛、或者头昏、头重、头晕,甚至全身困重的症状时,可用葛根汤以缓解症状。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主治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胆失疏泄,痰浊内扰,则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则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发为眩晕。

方中半夏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竹茹,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夏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无论寒热均可为治疗失眠的主药,且半夏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可用于许多失眠症。并有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再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本案中老师谨守病机,辨证准确,治方巧妙,用葛根汤与温胆汤合方,加减化裁,加用柏子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再配川芎活血行气,中开郁结;丹参活血祛瘀、清心除烦,而且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且能减少安眠药的不良反应;本案选方用药重在化痰浊,安心神,调畅阴阳运行通路,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