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谈谈我学中医《伤寒论》之《腹证奇览》
2024
03-29

谈谈我学中医《伤寒论》之《腹证奇览》

我在大三上学期学习日本汉方派系列著作后,了解到日本在中医腹诊上有深入研究和发展。

前篇推文中所提到的吉益东洞、大塚敬节、矢数道明、龙野一雄各位日本医家(谈谈我学中医《伤寒论》之日本伤寒医家)无不对腹诊有深入研究。

腹诊在日本中医界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医界在疾病诊断时腹诊具有优先的地位,强调诊病必须要候腹。

《腹证奇览》序中就写到:“今之日本,凡为医者,须谙此术;每诊病家,必察腹证。”正是由于日本对腹诊的重视,因此在腹诊上有很多经典著作。

腹诊是16世纪在日本中医界逐渐兴起的诊法,日本腹诊始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因此形成了“难经派”和“ 伤寒派”两大腹诊派别。

难经派腹诊重视“ 肾间动气”,将腹部与脏腑相配以诊断邪气所在,判定脏腑虚实和疾病预后,确定治疗方针。

而伤寒派腹诊,主要依据《伤寒杂病论》中的相关论述,在《伤寒论》397条原文中涉及腹诊的内容多达114条,《金匮要略》22篇记载腹诊内容有10篇之多。

比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中有言:“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就是以腹诊来判断病情虚实。

因此伤寒派腹诊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深入的研究,来阐述腹诊之法,探讨理法方药。

由于以吉益东洞为代表的古方派的崛起,伤寒派腹诊在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大,方法也更加全面,因此越来越多的日本汉方医家接受和运用腹诊。

吉益东洞认为“腹者有生之本,故百病根于此焉”“是以诊病必候其腹”“先证不先脉,先腹不先证也”。

吉益东洞学生的学生稻叶克撰写了《腹证奇览》一书,后来他的入室弟子和久田寅又撰写了《腹证奇览翼》,以羽翼其师的著作。

两书为日本伤寒派腹诊的杰出代表作,后来这两本合在一起,在中国大陆出版,就是《腹证奇览》。

这本书比较客观而全面地总结了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被日本汉方医家奉为圭臬。

在日本门诊的汉方笺里有腹诊专页,是预先画好了空白的腹部图,诊疗时医生需要在病历上画出病人的腹诊情况,并写下腹诊诊断。

由于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之影响,腹诊临床实施较为不便,因此后来腹诊研究较少,而日本对腹诊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我们中医的诊疗亦是一种发展,从而也对《伤寒论》的用药用方指证上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日本腹诊类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得到了国内一些大家的赏识,比如伤寒大家刘渡舟看到日本《腹证奇览》一书后就曾言:“千余年来,腹诊几趋湮灭,颇以为憾事”。

如今《腹证奇览》在国内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王宁元、李文瑞、王克穷、叶峥嵘等教授临床中非常重视腹诊,对腹诊有较为深入研究。

另外,书中也涉及到一些目诊内容,比如癫痫的眼诊,书中写到:“癫痫病睛中白眼自瞳仁向下生血筋者,病愈;向上生血筋者,不愈;白睛血筋满布者,难治。” 

就是癫痫病人可以通过白睛出现的血丝向瞳孔的上下走向以及血丝的分布程度来判断癫痫的轻重及预后。

这一论述在我大三下学期看倪海厦的书中看到过,说明倪海厦也是看过日本《腹证奇览》一书的,对倪海厦以后会出推文进行中肯介绍和评价。

明天继续详细分享我以前学习《伤寒论》的过程,谢谢关注!

注:这个会按照时间顺序写成一个本人学习《伤寒论》过程的系列,对《伤寒论》学习也是由最开始的懵懂到逐渐深入的过程,文中思想仅为当时的学习思想,经过多年不断自我革新,思想更加中庸,不偏不激,无门无派,学各家之长,不抨击任何医家,以效为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