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体】“每天八杯水”是伪科学?喝水这件事今天一次说清 流言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每天八杯水”这句话,这个说法一度被当成了一个喝水的金科玉律。但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每天八杯水”是害人不浅的伪科学。 那么,“每天八杯水”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每天喝多少水才是健康的?今天就来从起源开始分析这个大家听了数十年的传言。 分析 这个说法最早从哪里来的? 首先这个说法也有“西方”的溯源,这里的八杯水是指标准玻璃杯8盎司的水,大约等于240ml水。事实上,这个8杯水的提出是源于1945年美国食品和营养委员会(U.S.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的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发布了一个水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即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1ml的水 ,比如按照标准人2000千卡能量摄入,那么,对应的水摄入是2000ml,2000/240≈8! 西方的说法,八杯水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国也有八杯水的说法,其实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普通成年人会通过排尿、排便、体表蒸发、呼吸和流汗流失2.5L左右的水分,所以我们相应地要补充水分。除了从食物摄入和代谢生成的水之外,我们还需要主动地喝水。2010年7月~8月,北京大学、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我国4座城市的成年人开展了饮水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的饮水量占总水摄入量的56%;饮水量中位数为1488ML,其中男性为1679ML,女性为1370ML。根据此调查结果,研究团队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L。如果按1杯水约200~250ML计算,那么上述的推荐量大致就是每天8杯水。 后来,这个建议也写入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成为我国营养学领域的权威数据。 问题是,此八杯水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必需喝八杯水,多一些或少一些都不行。 之所以要用“每天八杯水”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它比具体的饮水体积数据更方便记忆。所以,在说“每天八杯水”的时候,要注意杯子的容积是多少。 另外,每个人的喝水量并不应该是千篇一律,其实也是有个体化差异的,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每人水的需要量存在差异: 1.2000千卡能量对应200ML水,每人的能量需要量存在一定差异。 事实上我们每天摄入的总水量包括了食物里天然的水分、汤、牛奶等以及喝下去的水和饮料。如果食物水摄入量很多的时候,就不意味着一定要喝8杯水。 另外,每人的能量需要量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按照能量代谢水来推算,并不精准地适合每一个人。 食物占水分摄入量的比例因不同国家、文化和个人的饮食习惯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别。我国居民的烹调方式以蒸、炒、炖为主,不仅保留了食物中原有的大部分水分,还会在加工时额外加入水分,因此我国居民从食物中摄入的水分可能达到水分摄入总量的40%以上。相比之下,西式快餐常以炸、煎等方式烹调,会减少从食物摄入的水分。 所以,“水分摄入量”和“饮水量”并不等同,而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加区分,我们就可能误解(或者是让别人误解)一些数字。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我国居民一天的水分摄入总量为2.7~L,但也说明了这包括饮水和膳食中的水。而前文提到的1.7L、1.5L的数字,则是单独针对饮水的建议。 2.摄水量与总能量摄入未必是一一对应关系。 事实上,我们人吃的食物三个供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代谢对水的需求差异非常大。其中蛋白质每1g需要结合3.3g的水;而碳水化合物在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也需要每1g结合2.5~3g的水。相反,唯一一个“油水不融”的疏水性的脂肪的储存确实不太需要水。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每天可能都是2000千卡,但若是一个人走70%碳水的高碳水模式饮食,另一个人走生酮饮食(碳水供能<5%)的话,后者会因为糖原大量分解、活跃的糖异生反应而损失掉结合的水分——同样2000千卡,生酮饮食的人显然需要补充更多水分。 3.人需要的水分还得覆盖额外排泄掉的水分,也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前面也说了这是针对标准能量摄入为2000千卡的个体的推荐,而事实上每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运动量、出汗量还有肾脏的代谢能力的差异导致了能量需求和摄水量的“异质性”非常大。 比如同样是消耗2000千卡能量,但是一个人出汗多,另一个人出汗少,很可能前者就得喝10杯水才够,后者7杯就差不多了。 所以在膳食指南中,关于饮水量的建议反映的是适用于生活环境、体力活动水平都较为“一般”的人群的“一般”推荐量。在运动量增加、环境炎热、出现某些病症(如发热、腹泻、呕吐)、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等情况下,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都会增加。 “八杯水”的说法可以帮助我们简便地记忆每天需要的饮水量,但不可能匹配每个人的需求。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此,不需要为“喝不够水”而过分焦虑,但需要尽可能足量饮水。 那么科学补水要参考什么量呢? 这是个技术活儿,最准确的金标准就是用“双标水法”来测试每天人的能量代谢了多少,继而推算出使用和排出了多少水。因为这里有个基本知识就是: 人每天需要的水量=代谢消耗的水+排泄(呼吸、出汗、尿液、粪便)出去的水 因此参考2022年更新更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人真正需要的水分与如下因素有关: 体力活动量、性别、经济水平、年龄以及去脂体重。 其中前三项都很好理解,它们属于“外因”,直接影响了每天排出的水分包括出汗、粪便、尿液。 只有年龄和去脂体重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刚性因素”,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衡量。该论文中也举例说明,比如一个20岁、体重70公斤、中等体力活动、居住在气温湿度适宜环境中的小伙,每天净损失的水分大约是3.2L。如果按照我国饮水量占总水摄入量的50%进行推算,那么他每天确实得喝8杯水才够。 反之,一位居住在同样环境、同样年龄,60kg的女性每天净损失水分大约是2.7L,换算成需要喝水的量其实是6~7杯。 然而,20岁是人一辈子中水分代谢最旺盛的时刻,所以按照这个推算,如果是一位年纪65岁,体重只有50kg、运动量骤减的老年女性,她每天需求的水量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老年人可能有部分泌尿系统疾病,强行喝够8杯对身体是没有“补水”的意义,只有徒增肾脏负担的作用。 我们到底该喝多少水? 首先“八杯水”是个基准线。其他非身体因素造成的喝水更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准线往上加即可: ▶运动量大:运动量对应着代谢旺盛,能量需求多,喝水量也需根据情况进行一定增加。 ▶气候、湿度引起出汗多:这是炎热夏天里最关键的因素。这种情况由于自己没办法统计出汗量,所以口渴就是最明显的信号,但等到口渴再喝水时,其实尿液渗透压已经身高,建议还是应该主动规律喝水,不要非得感到口渴了才喝;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出汗多引发的缺水实际上同时还需要补充电解质,否则身体很难维持相应的渗透压,补水的效率并不高。 ▶排尿、腹泻:比如喝酒有间接利尿的作用、咖啡因也会轻度利尿、生病腹泻会增加水分排泄,这些情况都需要酌情增加水的摄入量。 ▶饮食质量低:这个因素很多人会忽略。科学数据统计,对于我国居民,约50%的水分来自我们吃的食物。实际上,天然食物如蔬菜、水果、煮熟的原颗粒谷物、轻加工的肉蛋、大豆制品的含水量都很高,大约为40%~90%不等。如果你的饮食模式接近膳食指南,就好说。否则,如果你每天过度摄入低水分的超加工食品,比如烘焙的面包、饼干、手抓饼、油条、肉干、蛋白棒等,这些来自食物的可利用水分就大大减少,反过来需要喝下去的水就相应增多了——不过好在身体很智能,吃零食多的小伙伴肯定也觉得口更容易渴。 【结论】 1.一天八杯水的说法确实有一定依据,但是也存在个体差异。 2.人体水量需求不仅仅要考虑能量代谢,还得考虑个体因素导致排泄水分的多寡,来衡量总体的量。 3.任何会增加出汗、排尿、腹泻等途径排水的情况,都需要在原先基础上增加摄入的水量。 4.吃低水分超加工零食太多的人,也需要额外多喝水。 (来源:科普中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80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