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医案|桂枝汤兼证之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024
03-27

医案|桂枝汤兼证之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一、条文:

論第​21、22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一两=15克】

桂枝三两(45克),甘草二两(30克),生姜三两(45克),大枣十二枚。

于桂枝方内去芍,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

于桂枝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二、医案三则:

1、刘渡舟医案之胸闷气短:(摘自《经方临证指南》1993-5-6)

李某某,女,46岁,因患心肌炎而住院治疗,每当入夜则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必须靠吸氧气才能得以缓解。舌质淡苔白,脉弦而缓。辨为胸阳不振,阴气内阻证。拟以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

服药2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加附子6克,再服3剂后,症状消除。

按语:

胸闷或胸痛,是胸痹之主症,其病机主要是上焦心胸阳气虚弱而阴寒之气内盛,《金匮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因为胸为阳位似天空,心肺二脏居其内,营卫二气由此而得以宣发。

如果胸阳不振,阴寒内凝,阳气不能布达而痹阻,心肺之气血不畅。所以,胸痹的临床表现,轻者胸中满闷,重者则见疼痛,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有较好疗效。

2、刘荣年医案之伤寒阴结:(摘自《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59-73)

刘某,男,30岁。患伤寒阴结。因冬月伤寒,误服寒泻药而成。

证见恶寒,腹胀满痛,不大便二日,脉浮大而缓。显系伤风寒之证,医家不察,误为阳明腑证,误用大黄、芒硝等药下之,殊不知有一分恶寒,即表证未罢,虽兼有里证,亦当先解其表,仲景之遣法俱在。

今因误用寒泻药,以致寒气凝结,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胀大而痛更甚矣,幸尚在中年,体质强健,尚为易治。

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温以行之,则所服硝、黄,得阳药运行,而反为我用也。

桂枝尖3克,黑附子3克,炙甘草1.5克,生姜3克,大枣2个(去核)。

服药后,未及10分钟,即大泻2次,恶寒腹胀痛均除而痊。

按语:

伤风寒中,误用攻下,则雪上加霜,阴凝而结,则大便不通,唯宜阳药温运,则阴结方开。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正为阳虚阴凝之证而设,虽多治胸满,但本证病机与之相同,故投之辄效,足见仲景之方妙用无穷也。

3、胸闷、冠心病   

 一女患者,年45岁,患“冠心病”屡治无效,诉经常在夜间熟睡之中,出现窒息之感,猛然从梦中憋气而醒,心悸、气短,头面、全身出汗,畏冷为甚,切其脉沉而无力,且时有一止,舌淡嫩而苔白。

此证屡用活血化瘀之品,无功而返。

细辨之,胸乃阳位,宗气所聚,今心胸阳虚,阳气不振,故胸满而不痛,心悸、气短、畏冷、汗出,舌、脉为佐。拟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附子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7枚。

5剂后胸满减轻,夜不憋气,汗出已止。

再拟上方加人参10克,五味子6克,麦冬30克,6剂而愈。

观《金匮》胸痹篇论;胸痹、心痛之病,浊阴逆犯清阳,责在肝肾之阴盛,心肺之阳虚,而其原,总由于中气之败。

中气之虚故去芍药,下焦之阴邪盛,而加附子。

本案胸满憋气窒息者,皆是中气之败,下阴逆犯清阳也。胃气不降之由,因脾家阳虚,脾家阳虚,伤肾家之寒,故加附子,肝家之贼,故用桂枝通经,疏木升陷,以建中气,不宜芍药之酸寒,故减去不用。

编后按:从以上案例可知,这个兼证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其实是太阴病误下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二、学习’’人参麦冬五味子’’

1)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味药是著名方剂,是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生脉饮。《医学启源》名之为生脉散, 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

2)金代医家张元素云: 

“ 麦冬气寒, 味微苦甘,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须用之。全方三味药,一补一滋一敛。生脉饮临床常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清暑生津,收敛阴液。

3)从生脉饮的成分来看:

人参含有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五味子具收敛的功用,能预防元气耗散;麦门冬含糖体,能滋阴清热,因此生脉饮在夏天既能预防中暑,也能保气养生。

4)生脉饮现代研究:

a)生脉饮还有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调整心肌代谢,降低耗氧量的效果。

b)服用生脉饮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炎。

c)生脉饮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肝功能,抗突变,抗癌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