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医理论听起来很玄乎,其实不是。
中医理论都是十分朴素的,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不管是谈中医理论也好,还是用药也好,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人人都应该能听的明白。
凡是故弄玄虚的,肯定是心思不纯。
再一个,中医绝对不会是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也绝不可能研究出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那个。
所以,要是有人讲有什么秘方偏方,对所有人都有用,那是胡扯。
再来说精神类疾病。
中医里面呢,其实没有精神病的概念,说的更多的是叫情志病,严重点的叫神志病。
王某,女,34岁,因精神失常20余日来诊。该患于20天前因情志抑郁不遂而发病,症见时而啼哭,时而狂笑,昼夜不眠,纳差不欲食,查体一般状态可,神情呆滞,两目发直,问语不答,脉沉弦,查舌不配合。
诊断:癫症,痰气郁结型。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味
桃仁,香附,青皮,半夏,柴胡,川木通,陈皮,大腹皮,赤芍,桑白皮,紫苏子,甘草+石菖蒲,百合,合欢皮。3剂,水煎服。
二诊:服前方后已能入夜而寐,无啼哭狂笑,但仍纳差,于前方中减合欢皮,加砂仁15g,内金 ,焦三仙 。6剂水煎服。
三诊:服前方6剂后,诸症好转,但仍精神略显呆滞,两目发直,少语,舌淡少苔,舌体胖嫩,脉沉缓,继投前方3剂,投药后病人精神恢复正常,随访病情未见复发。
按:
病机分析:该女平素虚荣自负,抑郁沉闷,致肝气郁结,即“七情之病由之肝起,肝犯于脾,脾虚不运水谷,胃虚则不纳食,痰浊内生,阻塞心窍,使神明不得出入,而昼夜不眠,主宰失司,心神为痰所役,故时啼哭狂笑不止,脉弦亦气滞痰结之证。
此案证属痰气郁结之癫证,由情志不遂,七情内伤,伤于脾则运化失调,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蒙蔽心神,加石菖蒲芳香辟秽,提神开窍,合欢益心神、调达肝气,解郁定神,百合清热化痰,加强原方祛痰之功,浊痰一化,则诸证悉除,惟饮食欠纳,加内金、砂仁、三仙消食,健脾导滞之品,先后10余剂而收功。
关键是现在这年头,有情绪问题的,情志问题的,精神问题的太多了。
抑郁的最多,其次的焦虑的,躁郁的,精分的,还有各种的神经官能症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神经衰弱的。
要明白,情绪问题是可以变成情志问题的,情志问题也可以再发展,就成了神志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病机变了,脏腑传变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78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