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同为“胃脘痛”治法各不同(百合汤&半夏泻心汤)—-王幸福
2025
11-26

同为“胃脘痛”治法各不同(百合汤&半夏泻心汤)—-王幸福

一、百合汤治胃脘痛百合汤治胃脘痛,此方载于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二书,是陈氏采录的验方。他在《时方歌括》中说:“此方余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本方的组成和服法为

百合30g、乌药9g、水2杯,煎7分服。并谓:“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时方妙用》则载:“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郁滞所致, 宜百合汤(微凉)。”,“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 宜百合汤。”可见本方原为治疗胃脘痛属气郁化火,或热积中脘,服热药无效或增剧者而设。 

笔者应用本方,并将气郁气滞之胃脘痛分为偏寒、 偏热两种。偏寒者,选用辛温行气之方;偏热者,即用本方,每收佳效。 

          【案1】脘痛而胀,按之痛减

陈某,男,44岁。脘痛而胀,按之痛减,嘈杂,嗳气,反酸,知饥纳呆。舌苔微黄,质淡红,脉弦细。曾服理气止痛诸方,初尚有效,继则复痛如故。

因思此证痛而兼胀,必属气痛;嘈杂反酸,知饥纳少,服辛温行气之药不效,其病偏热无疑。故用百合汤。服3剂之后,痛胀减轻大半,继服数剂而愈。 

此外,某些胃脘热痛者,初用清热之药能使症减,但终不彻底,反复发作,经改用百合汤治疗,效果十分突出。 

       【案2】胃脘灼痛,吞酸,口苦

王某,男,40岁。胃脘灼痛,吞酸,口苦,便干。舌苔黄,脉滑数。服用苦寒清热之剂,病反复不愈,乃改予百合汤。服4剂后,热痛基本消失,继服数剂获愈。

在临床治疗胃脘痛的处方中,百合汤确是对气郁化火或热痛者效果较为突出的一首方剂。

百合汤疗效卓著,其故何也?

在《本经》中载:“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胀心痛。”

缪希雍《本草经疏》亦谓:“百合得金之

气,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亦应寒……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亦谓: “百合合众瓣而成,有百脉一宗之象。其色白而入肺,肺主气,肺气降而诸气俱调。”

百合有治心腹疼痛之功,其关键在于百合入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 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且百合甘润微寒,兼清热;乌药辛温行气止痛。《本草从新》谓其能“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 两药相配,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故对胃脘部的气痛、热痛均宜。 (步玉如老中医)

二、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

 【案一】胃胀反酸隐痛,四肢冰凉偶便溏

个人体会:老年胃病,大多非单纯证型。久病多虚多瘀,常兼有气滞,湿阻,痰结,郁热,阴伤等病理变化,是一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症状。该患者既有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的热象,又有四肢冰凉,偶有便溏的寒象,治疗当寒热并调,虚补实泻,半夏泻心汤尤为适宜该病机,再加上王老师独具匠心运用的几味专药,蒲公英清热利湿,杀菌抗炎;败酱草制酸清热,中和胃酸;生地榆清热生肌,帮助黏膜恢复;特别是九香虫,是一味难得的胃痛良药,止痛效卓。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