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6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是不是得甲流了?咳嗽、发烧、浑身酸痛,连饭都吃不下。”
门诊里,最近这样问的病人多了不少。医生一听症状,基本就能判断:甲型流感正悄悄卷土重来。
每年入冬前后,是甲型流感病毒最活跃的时候。病毒传播极快,一人中招,全家“轮流转”,学校、办公室更是一传十、十传百。
但让医生更揪心的是,很多人总是等到高烧不退、咳到喘不上气,才想起去医院,甚至一开始就忙着找抗病毒药、抗生素,却忽视了最基础的防护。
其实,想要扛住甲流,不一定非得靠药。医生反复提醒:厨房里就有“宝贝”,煮水喝,胜过临时抱佛脚。
甲流不是一般感冒,不重视后果很严重
很多人误以为甲流就是“重一点的感冒”,顶多多睡几天。
但事实是,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于普通感冒病毒,它的传染力更强、症状更重、并发症更多。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甲流潜伏期一般为1-4天,患病初期症状往往来势汹汹:高热、寒战、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甚至有头痛、恶心、腹泻等表现。
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甲流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威胁。
2023年初,国家卫健委就曾提示:甲流流行期,应尽早识别症状、科学干预,切忌拖延。
为什么医生反复强调“厨房煮水”这件事?
不是迷信,也不是偏方。医生建议大家在流感季节喝的“厨房煮水”,其实是一种被多项研究证实的传统防感汤饮。
其中一种简单、实用、全家适用的食疗方法就是——葱白姜水。
你没看错,就是家里做菜常用的大葱白和生姜。
这两样东西合起来,用水煮15分钟,趁热喝下,不仅可以缓解初期症状,还能在病毒刚开始“作妖”时给身体一记重拳。
为什么它能管用?这就得从它的成分说起。
葱白姜水,怎么就成了“流感克星”?
葱白,在中医里叫葱白通阳,性温味辛,能“通阳解表、发汗散寒”。
生姜,大家更熟悉了,主打一个“驱寒暖胃”,还能化痰止咳。
现代研究也发现,葱姜中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和天然抗菌物质,如大蒜素、生姜酚等,对多种病毒和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助你出一身“好汗”。
甲流最怕的,就是你体内“闷着”不散的寒湿和病毒。一碗热腾腾的葱姜水下肚,微微出汗,不仅能缓解寒热初起的症状,还能加快恢复。
不少医生临床中就建议:一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痒等“感冒前兆”,立刻煮一碗葱姜水喝,不要拖。
家庭用法全攻略:怎么煮、怎么喝,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别小看这碗水,用法不对,效果可能打折扣。
材料比例:葱白3根、生姜3-5片,清水800毫升。
熬煮方法:冷水下锅,小火煮15分钟,至水色微黄、有香气即可。
饮用方式:趁热喝完,盖上被子微微出汗为佳。
注意:只适合感冒初期或预防使用。如果已经高烧、咽喉肿痛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不可只靠食疗拖延治疗。
除了喝,对付甲流还有哪些必须知道的预防重点?
医生多次强调,对付甲流,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除了葱姜水,生活中还有几件事,做对了,远离病毒事半功倍。
1. 勤洗手、戴口罩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必须认真洗手。人多密集场所,口罩不能少。
2. 保证睡眠、少熬夜
熬夜会让免疫力直线下降,病毒一来就“破门而入”。成年人建议每天睡够7小时以上。
3. 居室通风、少聚集
室内每天至少通风30分钟以上。冬季聚会多,但在流感高发期,聚会尽量少、场所尽量透气。
4. 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
多吃富含维C、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鸡蛋、豆制品,增强免疫力才是正经事。
5. 接种疫苗是关键防线
每年秋冬,国家疾控中心都会推荐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人、慢病人群,更要优先安排。
这些人群,不适合喝葱姜水
虽然葱姜水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
高热不退者:高烧时喝葱姜水,可能加重体内热象。
有消化道溃疡的人:生姜刺激性强,易加重病情。
孕妇、婴幼儿:体质特殊,建议遵医嘱,不盲目食疗。
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先咨询医生再决定。
别等感冒了才想起防,厨房就是最好的“药房”
很多人总是在感冒发作后,才开始吃药、打点滴,其实真正有效的,是你在病毒“敲门”前就筑起的防线。
厨房里不起眼的葱和姜,或许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
医生不是在卖“偏方”,而是希望你明白:
健康,从来不是等病了再治,而是从日常点滴开始守护。
别等发烧了才后悔不早喝这碗水,别等全家中招了才知道,厨房真的藏着“救命药”。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7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