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经方症状反应系列——无汗
2025
11-16

经方症状反应系列——无汗

导读

“无汗”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来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关于“无汗”的条文有哪些,涉及“无汗”的方证有哪些,通过条文的整理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本《经方症状反应条文分析》系袁洪雷师兄、张烈师兄、王祥君师兄牵头组织下,由三十四位师兄师姐共同完成。

“无汗”李冠杰康平本条文

1、大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大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本身是胃里有停饮,有停饮的时候你单独解表不管用,里头又有停饮,体液又有点丧失,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发汗了。里边停饮外边的水分相对就少,那么他就没有能力出汗,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不是因为表实证的问题。心下胀满、头项强痛、心下疼痛(心下都是胃这个部位了)、小便不利、恶寒发热。

病理:里饮证,也就是水证兼里虚寒证,表证轻微。

2、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葛根汤 表实证                                        

3、大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4、大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注) 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也 ·(经)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愈·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5、大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6、大阳病脉浮而动数(注) 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经)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大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宜大陷胸丸、(134) 

7、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注) 其表不解者 ·不可与白虎汤 ·(经)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8、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9、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 此以久虚故也(196) 

10、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197)

11、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199) 

12、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13、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 ·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此为瘀热有里·渴引水浆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1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294)  

15、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334)

“无汗”胡希恕讲伤寒论 条文

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 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无汗——无汗出的意思

3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无汗-—没有汗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6 太阳病, 脉浮紧,无汗, 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 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无汗——热不外越

170 伤寒,脉缓,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无汗——无汗出在这里是代表表不解

185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 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戢戢然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无汗—无汗出,在这里是指太阳表实证的意思。

196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无汗——在这里是指津液虚而无法汗出

197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 二三日, 呕而咳, 手足厥者, 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无汗——是指病在少阳阶段还未发展到阳明多汗、出汗的阶段

199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黄。

无汗——指热不的越

235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无汗——指无汗的表实证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无汗——指热不的越阳明病

294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无汗——少阴病津液虚的意思

334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 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无汗——无汗出的意思

伤寒论条文涉及到无汗两个字的共计 15 个,其中有6个有方子对应,对应的方子主要表证中的实证麻黄汤、葛根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以及里证中里实证大陷胸丸、白虎加人参汤、茵陈蒿汤。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见到无汗症状中从阴阳两方面考虑,如果是阴证出现无汗,294 条所说情况要特别注意,如果是阳证主要从表实证的麻黄汤证以及葛根汤证通过发汗解决, 如果是里实热证主要考虑大陷胸丸、白虎加人参汤、茵陈蒿汤。

“无汗”胡希恕讲金匮条文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 名曰刚痉。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 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病历节,无汗恶风甚,不可屈伸,疼痛者,乌头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里水,一身面目黄肿, 其脉沉, 小便不利,越婢加术汤主之。风水,喘而急迫,恶寒无汗,甘草麻黄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若身重, 汗出已辄轻者, 久久必身,即胸中痛, 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 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无汗”涉及到的经方有 8 张:葛根汤、乌头汤、甘草麻黄汤、麻黄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大陷胸丸、白虎加人参汤、茵陈蒿汤。

与“无汗”相关的病位涉及到了:表 、里;也可夹有水饮。

从六经看有:太阳病、阳明病。

the end

 整理:王振贤 梁浩 张学国

思维导图:陈松

 文编审核:王娇 | 美编排版:小橙子 ༊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