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付痹症(关节疼、胳膊腿麻这类毛病),最讲究 “先找病根、再治根本”,《百一选方》里的蠲痹汤就是个好例子。原方很简单: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各 9 克,甘草 3 克,再加点生姜 3 克煮水喝。它的核心作用是补气血、调身体,再把风湿邪气赶出去,专门针对气血虚、又受了风湿,导致肩臂疼、手脚麻的情况。江西名医刘俊士前辈,曾用它治好了一个肩痛半年的患者,这事特别能体现这方子的辨证精髓。 有个 50 岁的大姐,左边肩膀疼了半年,左胳膊根本抬不起来,梳头、穿衣服都得靠别人帮忙。一开始吃止疼片,一把一把吃也不管用,最后没办法才找中医看。医生摸她的脉,是又细又弦的;看她的舌头,有点干,但平时大小便、吃饭都还行。别看只是肩痛,中医一辨证,门道就出来了:大姐已 50 岁,脉细说明气血不够,身体底子弱;肩膀疼得动不了,是受了风寒湿气,把经络堵住了。这是 “底子虚、又有邪气” 的情况 —— 气血虚是根本,风湿堵着是表面问题,刚好跟蠲痹汤 “补气血、赶风湿” 的路子对上。 医生给她开的方子是这样的:羌活 9 克、片姜黄 9 克、防风 9 克、甘草 9 克、黄芪 30 克、知母 9 克、威灵仙 9 克、赤芍 15 克、当归 15 克、炙甘草 9 克、没药 9 克。这方子其实是在蠲痹汤基础上,根据大姐的情况稍作修改,特别有讲究:黄芪加到 30 克,再配上当归、赤芍,是为多补点气血,把她的底子撑起来;羌活、防风能把风寒湿气赶出去,姜黄能通经络、止疼,专门对付堵在肩膀的邪气;加威灵仙是为让通经络、止疼的劲儿更足,没药能活血散瘀,针对她熬了半年的疼;大姐舌头有点干,加知母是为滋阴、清热、润一润,避免身体太干。 大姐喝了 3 副药,肩膀疼就轻多了,左胳膊能抬到 90 度;接着又按原方喝了 6 副,肩膀不疼了,胳膊也能随便动了,最后再喝 6 副巩固,彻底好了。效果好的关键是辨证准:既没忽略她气血虚的根本问题,也没放过堵在经络里的风湿邪气,一边补气血、一边通经络、一边赶邪气,把 “底子” 和 “表面毛病” 一起治了。 蠲痹汤的妙处,在于把 “补气血、调身体” 和 “赶风湿” 结合得特别好。现在临床上,医生也常用它治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这类病。若有胳膊腿儿疼、后背发紧、肩膀肘儿疼、手脚麻的情况,摸脉是又细又弦,舌头淡、苔薄白,大概率是气血虚、又受了风湿,经络被堵住了,这方子可能管用。但要提醒,中医看病讲究 “一人一方”,不能照搬。比如疼得发冷,可能加干姜、桂枝暖一暖;感觉身上发沉、湿气重,可能加茯苓、薏苡仁祛湿;有点上火、疼得发肿,可能加黄柏、忍冬藤清热。 这事也说明,中医治关节疼不是简单 “止疼”,而是盯着 “气血” 和 “邪气” 的关系,找准病根再下手。蠲痹汤的灵活运用,是中医 “找对病根、治好根本” 的实在体现,对平时看病用药特别有参考意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16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