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肝阳上亢证:肝阳上亢症状,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二,中医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病,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大别山养生堂
2025
11-05

-一,肝阳上亢证:肝阳上亢症状,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二,中医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病,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大别山养生堂

一,- 肝阳上亢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为主要症状,还伴有耳鸣、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失眠多梦等。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导致。

1. 概念

–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表现的证候。

2. 症状表现

– 头部症状: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眩晕一般是头晕目眩,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者自身旋转。头痛的部位多在头的两侧或者巅顶(头顶)。

– 耳部症状:耳鸣,像蝉鸣声一样,持续不断,这是因为肝肾阴虚,耳失所养,加上肝阳上扰清窍导致。

– 腰膝症状:腰膝酸软,这是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腰膝。

– 其他症状:还伴有头重脚轻,就像头很沉重,脚步却很轻飘的感觉;失眠多梦,这是因为阳亢于上,扰动心神;面红目赤,是因为肝阳上冲,气血上涌于面部和眼睛;急躁易怒,是由于肝阳亢盛,情绪容易激动。

3. 病因病机

– 主要是肝肾阴虚为基础。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阴亏虚。肝阴不足,就不能制约肝阳,使得肝阳相对亢盛,逆而上扰。长期的情绪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肝郁化火,进一步灼伤阴液,加重肝阳上亢的情况。

4. 治疗原则

– 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一般采用中药方剂来治疗,如天麻钩藤饮。这个方剂中的天麻、钩藤可以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益母草、牛膝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等,诸药合用达到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的目的。同时,患者也需要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二,中医治疗肝阳上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中药治疗

 

– 方剂应用:

– 天麻钩藤饮:方剂组成主要包括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其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为君药;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是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川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为佐药。该方剂主要功效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用于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可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 镇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有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怀牛膝引血下行,为君药;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镇肝潜阳,是臣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疏肝理气,生杭芍柔肝养血,甘草调和诸药,这些是佐使药。此方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类中风,可改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症状。

– 天麻钩藤饮: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方剂组成及剂量

 

– 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

 

功效

 

–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

 

– 平肝息风: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为君药。钩藤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天麻善于平肝息风止眩晕。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加强君药平肝息风之力,为臣药。

– 清热活血: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且能活血,配合益母草有利于平降肝阳,这几味药共为佐药。

– 补益肝肾: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都是辅助治疗肝肾阴虚的部分,也为佐药。

 

用法

 

– 水煎服,把药物加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武火(大火)煮沸,然后用文火(小火)煎煮一定时间,其中钩藤要后下,也就是在快煎好前的几分钟再放入,石决明要先煎,即提前煎一段时间,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的病情和个体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等。

– 镇肝熄风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组成及剂量

 

– 怀牛膝30g、生赭石(轧细)30g、生龙骨(捣碎)15g、生牡蛎(捣碎)15g、生龟板(捣碎)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捣碎)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

 

功效

 

–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用于治疗类中风,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等。

 

方解

 

– 平肝镇逆: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为君药。生赭石平肝降逆,镇肝息风;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这三味药辅助牛膝平肝降逆,为臣药。

– 滋阴清热:生龟板、玄参、天冬、杭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条达肝气,其中茵陈能清肝热、利湿,川楝子可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生麦芽能疏肝,这些药共为佐药。

– 调和诸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用法

 

– 水煎服。用水煎诸药,一般先将药物浸泡一段时间后,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临床应用会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用法。

– 单味药使用:

– 天麻:能平肝息风、止眩晕。可以将天麻打成粉,用水冲服,或者在煲汤时加入适量天麻,用于改善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

– 钩藤: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作用。可单味钩藤煎水饮用,其有效成分钩藤碱等能起到降压和平肝的作用。

 

饮食调理

 

– 菊花粥:菊花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的作用。用菊花10 – 15克和大米一起煮粥,每天食用,可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

– 芹菜汁:芹菜能清肝热、降血压。将新鲜芹菜洗净榨汁饮用,对于肝阳上亢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

– 常选取太冲、行间、风池、百会等穴位。太冲是肝经原穴,能平肝理气;行间是肝经荥穴,清肝泻火;风池可平肝息风,清利头目;百会位于头顶,能升阳举陷、平肝息风。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调节肝经气血,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 采用泻法为主,比如在太冲、行间穴位上,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的针感,达到泻肝清热的目的。

– 推拿按摩:

– 可以自行按摩头部,从太阳穴开始,用双手拇指按揉太阳穴,然后向上经头维穴、百会穴,再向后按摩至风池穴,每次按摩5 – 10分钟,每天2 – 3次,能起到疏通经络、平肝潜阳的作用。

– 按摩足部的太冲穴,用拇指按压太冲穴,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也能调节肝经气血,缓解肝阳上亢症状。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