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父学医第五年,他送了我一句话:“关键时刻挑重担,医生就该这样!”他写了两份,一份给自己打气,一份鼓励我。
说到脑梗,师父说那是因为肚子里的“坏水”跑到脑袋里了,并且拿出一个本子,告诉我说:其实脑梗就是中焦的痰流进了脑子,解决的好方子多得很,我这里就有一张辩证论治的方子,你拿回去琢磨琢磨。
开始我不懂,但慢慢治了好多脑梗病人,才发现这方子真管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重要原则,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证候类型,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气虚血瘀型
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舌头运动不灵活,说话言语不清楚,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心烦易怒。舌象与脉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象可能表现为虚涩或沉细。功效: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药方:生黄芪30g,鸡血藤30g,当归12g,赤芍12g,桃仁、红花、地龙、生白术、川芎、川牛膝各10g,全蝎粉2g (分冲),桂枝6g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二、痰瘀阻络型
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头运动不灵活,说话言语不清楚,半身麻木感觉不灵,头晕目眩。舌象与脉象: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或沉涩。功效:养血活血,化痰通络。药方:桃仁10g,红花 10g,川芎 10g,当归 10g,赤芍15g,穿山甲(先煎)10g,鸡血藤30g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三、痰热腑实型
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头运动不灵活,说话言语不清楚,偏身麻木,腹胀、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气粗口臭。舌象与脉象:舌质黯淡,苔黄或黄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治疗原则:化痰通腑。药方:胆南星、竹沥、茯苓、桃仁、红花、菊花、陈皮、半夏、赤芍各12g,丹参30g,鸡血藤30g,钩藤20g,全瓜蒌20g,夏枯草15g,甘草6g,生大黄6g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四、阴虚风动型
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象与脉象: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象弦细数。治疗原则:滋阴熄风药方:阿胶10g,地黄30g,鸡血藤30g,元参、牛膝、木瓜、五味子地龙各15g,麦冬、天冬、黄精、龟板、鳖甲、玉竹各12g,白芍20g,炙甘草10g,蜈蚣6g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脑梗主要是因为脑部血管被堵住了,导致大脑部分区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在中医看来,这和我们身体里的“痰湿”有关,特别是脾胃功能不好时容易产生痰湿。脾胃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加工厂”,负责把食物变成能量,并管理体内的水分。如果我们吃得太多、太乱,或者年纪大了脾胃功能下降,就容易产生痰湿。这些痰湿就像体内的“垃圾”,如果太多就会堵住血管,跑到脑子里就可能引起脑梗。大脑需要干净的环境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被痰湿“污染”了,就会出现神志不清、口眼歪斜等问题。
而我们的大脑,叫做“元神之府”。元神之府必须得清爽、干净、整洁,这样元神住在里头好舒服,可以发挥功能。
元神之府被痰湿弄得埋汰了,脏了,元神就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我们就体现为神志不清、口眼歪斜、说话流口水了。
所以说,想要解决脑梗,这就需要将中焦补好,脾胃好了,痰湿不再产生,那么元神之府自然就干净了,脑梗还怎么出现呢?
方子看着平平无奇,也都是很常见的药材,但是药简力宏,我今天我把它写出来,就是希望能让脑梗患者在治疗上多一个思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5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