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痛风 —— 这张压箱底的方子,我用了 40 年!
2025
10-13

痛风 —— 这张压箱底的方子,我用了 40 年!

【组方】:土茯苓、黄柏、薏苡仁、当归、川芎、红花、熟地黄、菟丝子、秦艽、威灵仙、炙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肾填精,祛湿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土茯苓需先煎 30 分钟,确保药效充分释放,具体遵医嘱)。

【症见】:痛风(湿热瘀阻兼肾精亏虚型),关节红肿热痛(多累及大脚趾、脚踝)、疼痛反复(饮酒或吃高嘌呤食物后加重),伴关节僵硬(晨起明显)、腰腹酸胀(劳累后加重)、小便黄少,部分人伴下肢沉重、关节 “灼热感” 明显,舌暗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涩。

【加减】:若关节疼痛剧烈加延胡索、乳香;若腰酸膝软重加杜仲、牛膝;若小便灼热明显加车前草、瞿麦;若脾虚腹胀加白术、茯苓;若关节僵硬重可稍增秦艽用量,若瘀阻重(刺痛明显)可加少量莪术。

痛风之症,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嗜酒、吃高嘌呤食物)致湿热内生,湿热日久生瘀,瘀血阻滞关节脉络;同时熬夜、劳累耗伤肾精,肾精亏虚则关节失养、代谢无力,湿、热、瘀与虚相互交织,部分人还因脾虚失运致水湿难排,最终发为关节肿痛。

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肾填精为基础,兼顾祛湿止痛、健脾助运。方中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除下焦湿热瘀浊;黄柏清热燥湿,专攻湿热引发的关节热痛;当归、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消散关节瘀堵,让气血能达患处;薏苡仁健脾渗湿,促进湿热从尿液排出;熟地黄、菟丝子补肾填精,给关节 “供能”、为代谢 “固本”;秦艽、威灵仙通络止痛,尤其能穿透关节瘀阻的细微脉络,缓解僵硬疼痛;炙甘草调和诸药,防清热利湿、通络药耗伤正气。

诸药合用,湿热得清,瘀血得散,肾精得补,经络得通,疼痛自止。此方清补兼施、通利结合,标本同治,临床应用,屡见成效。

给大家讲个临床医案。

我 2023 年的一位患者,刘先生,42 岁,痛风反复 3 年,近 2 个月因应酬多症状加重,大脚趾关节红肿热痛,发作时连穿鞋都困难,疼痛评分达 8 分(10 分制),还伴关节僵硬(晨起需活动 10 分钟才缓解)、腰腹酸胀(劳累后更明显),小便偏黄、量少。观其舌象,舌暗红、边有瘀斑,苔黄腻;切其脉,脉弦滑涩。

刘先生的情况属中医 “痹证” 范畴,辨证为湿热瘀阻兼肾精亏虚,伴脾虚湿盛。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肾填精,佐以祛湿止痛。

开方:土茯苓(先煎)、黄柏、薏苡仁、当归、川芎、红花、熟地黄、菟丝子、秦艽、威灵仙、炙甘草、车前草、杜仲。14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其每日多喝水(2000ml 以上)促排泄,避免饮酒、吃海鲜和动物内脏,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加少量蒲公英)清热。

二诊:刘先生自述关节红肿减轻,疼痛评分降至 3 分,晨起僵硬时间缩短至 3 分钟,小便量增多、颜色变浅,腰腹酸胀缓解。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 14 剂(土茯苓先煎时间减至 20 分钟)。

三诊:关节红肿热痛基本消失,可正常穿鞋走路,诸症明显缓解。嘱其可改用四妙丸合六味地黄丸间断调理,若饮食不当偶有轻微不适可少量服用原方 3-5 剂,保持低嘌呤饮食,定期复诊。

此案例中方药紧扣病机,配伍精妙:

君药:土茯苓、黄柏、秦艽 —— 土茯苓清热利湿通络,黄柏专攻下焦湿热,秦艽通络止痛,三者共奏 “清热、利湿、通络” 之功,打通关节气血通道,针对湿热瘀阻、脉络阻滞之本。臣药:薏苡仁、当归、川芎、红花 —— 薏苡仁健脾渗湿,促进湿热排出;当归、川芎、红花增强活血化瘀之力,辅助秦艽疏通关节瘀滞,共助君药改善湿、热、瘀问题;熟地黄、菟丝子补肾填精,为关节提供 “滋养”,增强代谢能力。佐药:威灵仙、车前草、杜仲 —— 威灵仙加强通络止痛,缓解关节僵硬;车前草增强利尿,促进尿酸排泄;杜仲补肝肾强腰,缓解腰腹酸胀。使药:炙甘草 —— 调和全方药性,既防土茯苓、黄柏清热太过伤脾,又制秦艽、威灵仙通络不耗气,确保药力温和持久。

全方清补兼施、通利并用,标本同治,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补肾填精、祛湿止痛之效,故而能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本文所述方药仅为针对特定证型的辨证示例。中医治病,核心在于 “一人一方”,尤其土茯苓利湿力较强、黄柏偏寒凉,需根据体质调整用量(如脾胃虚寒者慎用黄柏,无明显湿热者减少土茯苓用量),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自行照方抓药,以免药不对证,延误病情。

#痛风饮食##关节炎##痛风降尿酸##痛风##腰疼##腰疼护腰##类风湿病##骨关节炎##腰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是绝症吗?##尿酸##中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