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泽泻汤、苓桂术甘汤针对痰饮;吴茱萸汤温散寒邪;温胆汤化裁治痰热
2025
10-10

泽泻汤、苓桂术甘汤针对痰饮;吴茱萸汤温散寒邪;温胆汤化裁治痰热

I导读:本文作者给了治疗头晕的几个干货方证:

①泽泻汤:以水饮为主,不能保持平衡,舌淡苔滑润,脉弦。

②苓桂术甘汤:以阳虚不化津为主,口干但不口苦,舌胖苔白水滑或干燥。

③吴茱萸汤:以寒浊上逆为主,恶心呕吐、腹泻或晕时有便意,舌苔白腻,脉沉滑或弦紧。

④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痰热为主,口苦、恶心、心烦、目眩、耳鸣、失眠、情绪波动或自觉身体不适但不可名状,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数的。

头晕案四则作者/宋志恒

病案一

冯某某,男性,72岁,住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初诊时间:2021年6月某日。

主诉:头晕近一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一年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外出行走自觉有失平稳,时时如乘汽车。在当地曾服用“西比林”等西药和中药治疗(处方不详),疗效均不佳。继往无高血压病史,曾在当地行头颅CT检查,未报告有病理改变。现血压正常,无口干、耳鸣、恶心、目眩、心烦等伴随症状。查:舌质淡体胖,苔薄白水滑。脉弦。

诊为:头晕(脾虚失运,痰饮上逆)

治则:利水除饮。

方用:泽泻汤。泽泻15g,生白术10g,水煎服6付。

二诊:2020年6月某日。患者服药后自觉头晕减轻,行走时已无不平稳感。效不更方予原方10剂。

数月后其儿媳边某霞带其孙来我处就诊,告知冯某某服16剂药后头晕症状全除。

病案二

牛某珍,女性,71岁。2022年10月26日初诊。

主诉:头晕3日。

现病史:患者3日前发生头晕,晕甚时伴恶心呕吐,并有便意。近日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即往高血压史,现服降压药血压平稳。查:舌质淡体胖,苔白滑;脉:沉弦而滑。

诊为:头晕。(寒浊上逆)

治则:散寒化浊、和胃降逆。

方用:吴茱萸汤。吴茱萸10g,党参10g,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3付。

10月30日患者家属来电告知:服药后头晕症状消失。因疫情我区行静态管理,患者不便外出就医,在电话中询问后续治疗事宜,嘱其按原方再服3付以巩固疗效。(10月26日早晨获得本区疫情有变,恐有静态管理等防疫措施实行,为患者出处方时就多打印了一份以备不测之用)

2022年11月5曰。患者因睡眠不佳(患者长期睡眠不佳)来求医,同时告知:服26日所开汤药后,次日头晕症状即消失,共服吴茱萸汤6剂,近日精神食欲均佳。

病案三

张某娥,女性,75岁。2022年8月6日初诊。

主诉:间断头晕2年余。

现病史:患者2年来,间断发生头晕,症状时轻时重,无恶心、耳鸣、心烦等伴随症状,但时常口干,以夜晚睡眠时为甚,半夜常需喝水,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查:体态肥胖,面色不华;舌体胖大,苔白水滑,脉弦。

诊为:头晕(心脾阳虚,痰饮上逆)

治则:温阳化饮。

方用:苓桂术甘汤。茯苓30g,桂枝10g,炒白术10g,炙甘草3g,水煎服,3付。

2022年8月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感头晕减轻。效不更方予原方6剂。

2022年8月15日三诊。患者症状几近消失,再予原方7剂以善其后。

病案四

乔某峰,女性,78岁。2022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头晕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症状时轻时重,起卧时明显,伴口苦、心烦、偶有耳鸣、情绪易波动。查:舌体胖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为:头晕(痰热郁结 肝阳上扰)

治则:化痰清热,平肝潜阳。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3g,枳实10g,竹茹15g,黄连10g,菊花10g,钩藤10g,白蒺藜10g,珍珠母10g,炒神曲10g,生姜2片为引,6付。

二诊,2022年9月27日。患者服上药后患者症状减轻,再予原方6付。三诊,2022年10月8日。患者服12付药后,头晕症状几近消失,仍予原方6付巩固疗效。

按语

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人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头晕患者,如果见:

1、行走似不能保持平衡,舌淡苔滑润,脉弦,但无其他伴随症状的,多以脾虚痰饮上逆辨证用泽泻汤治疗。

2、头晕伴口干,尤以夜晚口干明显,但不口苦,舌胖苔白水滑或干燥,脉弦或弦紧,有阳虚气不化津表现的,多以心脾阳虚、痰饮上逆辨证,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3、头晕伴恶心呕吐、腹泻或晕时有便意,舌苔白腻,脉沉滑或弦紧,多按寒浊上逆辨治,用吴茱萸汤温化寒浊,和胃降逆。

4、头晕伴口苦、恶心、心烦、目眩、耳鸣、失眠、情绪波动或自觉身体不适但不可名状,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数的,多按痰热郁结辨治,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如合有肝阳上扰征象加平肝熄风之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