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中医理论,一定离不开《伤寒论》这部巨著,不少人觉得《伤寒论》的重点,是用很大篇幅辨证六经,讲述寒热、虚实、表里等内容,其实还有一个低调但很关键的内容,穿插于《伤寒论》全书,它就是烦躁证。
烦躁是临床很常见的形体外在表现和精神内在反映,是一种异常状态,它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心中郁热不安为烦,手足扰动不宁为躁”,《伤寒论》有论烦、论躁,以及烦躁并论等内容,穿插于全书,大致统计如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伤寒论》针对烦躁的论述,条文超过60条,证候描述有70处左右。在六经当中,太阳病有32条,阳明和少阳病各在10条左右,“三阴”也有不少。烦躁最早见于第4条“烦欲吐,若躁烦…为传也”,最后见于第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
关键是,张仲景用很多笔墨,描述烦躁的不同临床表现,如:微烦、烦渴、烦满、烦热、烦乱、烦而悸、时自烦、烦躁、胸烦、心下满而烦、干呕烦者、烦躁欲去衣被者,等等,值得中医在临床边实践边品味。
烦躁问题在古代不少见,那么在现代呢?同样是常见多发问题,很多人动不动觉得“心太累”,实际就是烦躁的表现,其病机病因主要有5个方面: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情志不舒,心神失养,尤其是突遭重大变故,悲喜不定,损伤心神而烦躁。
2、肝气郁结,累及心神,长期心情不舒畅,工作压力大,肝失疏泄条达,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上炎灼心。
3、脾虚失健运,心神气血不足,就是俗称的“思伤脾”,多见于思虑过度影响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气血,引起气血不足。
4、痰湿血瘀堵塞,损伤心神,如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良,体内生痰生湿,心神不得养。
5、阳气浮越,沉潜不利,体内寒邪太多,阴寒内盛,逼阳于外,阳气浮越而干扰心神,烦躁频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些原因还可能几个交叉夹杂在一起,使人出现疲累、抑郁、失眠、纳差等问题,诊脉可见脉数、脉促、脉沉或濡、洪大等问题。
烦躁的表现和影响不可轻视,落脚点要放在“怎么治”上面,从不少临床实践看,集中在清热、养阴、益气、理气、解表、温里、安神等方面,还有利水、攻下、燥湿、开窍等巧法,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在“六经辨证”基础上进行,这才是管根本的办法。
六经出问题都可致烦躁,而且有虚实之分,临床多见于太阳、阳明、少阳这三部。这三部分的烦躁如何辨证调理?总结起来就是:太阳烦躁,用大青龙汤;阳明烦躁,用白虎汤;少阳烦躁,用小柴胡汤。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大青龙汤、白虎汤、小柴胡汤,都出自《伤寒论》,都是临床响当当的名方、专方,如:大青龙汤是表里双解之祖方,白虎汤是退热解困之名方,小柴胡汤是半表半里的专方,它们各自在太阳、阳明、少阳烦躁中的功效,值得认真学习理解。
一、太阳烦躁为什么用大青龙汤?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大青龙汤主之”,表明风寒外束、闭郁于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所以汗不出而烦躁难安。
临床表现是:邪入太阳,表寒里热,发热恶寒,无汗,四肢乏力,全身疼痛,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因闭而郁热烦躁,应清热、散寒、除烦。
辨证可见外寒里热、太阳蓄水、阳郁于里、水热互结、津伤热盛等问题,选大青龙汤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大青龙汤由7味药组成,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杏仁、生姜、大枣、石膏为佐,炙甘草为使,是辛温剂和辛寒剂的组合,尤其是麻黄、桂枝、生姜、石膏的组合,既发散又直折里热,可清透内郁之热,烦躁如同被釜底抽薪,问题可解。
另外,根据虚实不同,可用干姜附子汤、麻黄汤、大陷胸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
二、阳明烦躁为什么用白虎汤?
《伤寒论》指出,伤寒误治,表邪入里化热,里热外蒸,出现“表里俱热”、“热盛于里”的阳明症,患者因舌干而烦,口渴而躁动。
临床表现是:邪入阳明,汗出,壮热、口渴,呼吸气粗急促,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有时神昏谵语,喜凉恶热,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这是热证引起烦躁,要及时祛除内部炽热。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阳明是里、热、实证,辨证可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特点,可选白虎汤,清热除烦。
白虎汤由4味药组成:生石膏为君,知母为臣,粳米为佐,炙甘草为使,全方药少而力专,是辛寒+苦润+甘缓的组合,能有效应对阳明气分热盛、津液耗伤。
另外,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栀子豉汤、调胃承气汤等方剂。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少阳烦躁为什么用小柴胡汤?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小柴胡汤主之”,即太阳病五六日之后,出现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问题,表明已邪入少阳,应和解少阳,畅达气机。
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胸胁苦满、眼红耳鸣、寒热往来夹杂、惊悸不安、全身困重、小便不利、口苦咽干、烦躁忘事,舌苔黄薄,脉弦细,这是因郁而生火烦躁,要和解少阳,清热除烦。
和解少阳,很多人立即想到小柴胡汤,中医临床“十大名方”之一,该方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在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时选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小柴胡汤由7味药组成,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人参、炙甘草、半夏、大枣为佐,生姜为使,是透散郁热、清泻和补益相结合的方剂,通过解郁而清火,疏枢以安神,烦躁可解,是中医以通为治,调畅气机的体现。
根据病情进展,还可选用柴胡和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加减等方剂。
总之,太阳烦躁用大青龙汤、阳明烦躁用白虎汤、少阳烦躁用小柴胡汤,是中医临床辨治烦躁集中于“三阳”的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注意用药需遵医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67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