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脾虚的人有救了,这个方子既好喝又便宜,每个人都喝得起
2025
10-02

脾虚的人有救了,这个方子既好喝又便宜,每个人都喝得起

李阿姨最近总是感觉浑身没劲,吃什么都没胃口,稍微吃点东西就胀得难受,大便也不成形。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可就是浑身不舒服。老中医一看舌苔,摸了摸脉,说了句:’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问题。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加上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自然衰退,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脾胃虚弱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简单有效的调理方法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困扰很多人的健康话题,你会发现,其实调理脾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脾胃虚弱到底是什么?现代医学这样解释

很多人一听到’脾虚’就觉得神秘,其实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脾胃虚弱主要指的是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中医所说的’脾’,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一个功能概念,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个功能系统主要涉及胃、小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的协调工作。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脾胃虚弱的人通常有这些表现:

食欲减退或食后腹胀,这是因为胃动力不足,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研究显示,脾胃功能减弱的人群中,约有78%存在胃排空延迟的问题。

大便溏薄不成形,这与小肠吸收功能下降有关。正常情况下,小肠能够吸收食物中90%以上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当功能减退时,就会出现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这是因为营养吸收不良导致的。当消化系统不能有效吸收营养时,身体就会出现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

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这些外在表现往往提示体内水湿代谢异常。现代研究发现,消化功能不良的人群中,约有65%存在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脾胃虚弱不仅影响消化,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功能不佳会直接影响全身的免疫状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忽视脾胃调理,身体会出现这5种变化

很多人觉得脾胃问题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长期忽视脾胃调理,身体会悄悄发生这些变化:

营养不良加重。即使吃得不少,但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差,身体获得的营养有限。临床观察发现,脾胃虚弱患者中,约有42%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35%存在维生素B族缺乏。

免疫力持续下降。肠道健康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研究表明,消化功能异常的人群感冒频率比正常人高出1.8倍。

睡眠质量恶化。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现代研究也证实,消化不良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睡眠浅、多梦、易醒。数据显示,脾胃虚弱人群中约有58%存在睡眠障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情绪容易波动。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肠道功能异常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统计发现,长期消化不良的人群中,焦虑发生率高达31%。

皮肤状态变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消化功能不好会影响气血生成,表现为面色暗黄、皮肤干燥、长斑等问题。

这个’便民方子’帮你养好脾胃

说了这么多问题,那有没有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山药薏米粥——最经典的健脾方

这个方子虽然简单,但效果确实不错。取山药30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一起煮粥喝。

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能够促进消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中的黏蛋白能够保护胃黏膜,山药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薏米是祛湿健脾的良药,含有薏苡仁酯、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薏米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将薏米提前浸泡2-3小时,山药去皮切块(建议戴手套操作,避免过敏)。先将薏米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煮15分钟,最后放入山药块煮10分钟即可。

每天早晚各喝一碗,坚持4-6周能看到明显改善。成本计算下来,每天不到2元钱,确实是’人人都喝得起’的平价方子。

加强版搭配建议: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添加其他食材。脾胃寒凉的人可以加几片生姜;便秘严重的可以加点蜂蜜;气虚明显的可以加10颗红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除了这个基础方之外,日常还要注意这些调理要点:

规律进餐很重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研究显示,规律进餐的人胃酸分泌更有节律,有利于消化。

温热饮食优于寒凉。脾胃喜温恶寒,经常吃冷饮、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建议餐前喝点温开水,有助于胃液分泌。

适量运动促消化。每天饭后半小时散步20-30分钟,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对脾胃调理也很有帮助。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情绪管理不可忽视。中医讲’思虑过度伤脾’,长期精神紧张确实会影响消化功能。保持心情愉快,对脾胃健康很重要。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食疗方法相对安全,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到医院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进行调理。

脾胃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坚持2-3个月的规律调理,相信你会发现身体的积极变化。健康其实就在日常的细节中,从今天开始,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养胃方子吧。

最后温馨提醒:文中提到的调理方法属于日常保健范畴,具体的健康状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消化科面诊,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食疗方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诊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同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调理效果也会有差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


注:文中所涉人物化名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公开网站。

参考资料:1.《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2.《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3.《现代消化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5.《山药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食品科学杂志,2021)6.《薏苡仁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医药学报,2020)7.《脾胃虚弱证的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8.《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23)9.《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变化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10.《传统食疗方法在脾胃调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