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坐
2025年09月20日 18:00
河南
站桩初级阶段基本原则
站桩之初,需秉持以下基本原则:其一,摒弃细节纠结,专注“站”之本真。站桩旨在放松身心、滋养元气,而非进行体能训练或深度思考。正如宋世容老先生所言“要玩而求之”,这是开启内家拳大门的钥匙。练习时,应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将练功视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可聆听舒缓音乐,欣赏自然风景,让自己沉浸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中。初学时,不必在意姿势的细微瑕疵,也无需担忧疲劳与错误,只需在姿势大致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延长站立时间,初期目标至少达到三十分钟,待适应后再逐步深入调整。
其二,重心落于前脚掌,维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切不可将腿部僵化,避免重心后移至脚跟,以防损伤后脑神经。因为脚跟与后脑神经紧密相连,重心偏移可能引发不适。
其三,颤抖与出汗是站桩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担忧。初学阶段,经历大汗淋漓是必经之路。正如长辈所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当达到仅微微出汗且不感疲惫、呼吸顺畅的状态时,方可谓初窥门径。
其四,关于肩部问题,初学时无需过多探究。松肩涉及诸多复杂要素,难以言尽,且过度思考反而容易混淆。随着练习的深入,当肌肉逐渐松弛,筋腱自然伸展,松肩的真谛便会了然于心。
其五,调整桩架时,可适当用力,但站桩过程中需保持肌肉松弛。调整完毕后,在维持桩架的基础上,逐步放松肌肉,切勿为了保持姿势而过度用力,导致肌肉紧绷,失去桩法的灵动性。若桩架松散,反复调整即可,无需焦虑。通过不断尝试,当肌肉松弛、骨骼对位时,气血自然通畅。
注意事项
1. 避冷水:练功前后半小时内,切勿接触冷水。口渴时,宜饮用热水。无论是饮用冷水解渴,还是用冷水洗身洗手,均对身体不利,严重者可能留下病根。例如,冬季练功后用冷水洗手,可能导致骨头不适,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引发关节炎。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务必远离冷水。
2. 重视基础:上述功法虽看似简单,实则是内家功夫的根基所在,正所谓“大道至简”。望大家刻苦练习,用心体会,成功源于每一步的坚持与努力。
3. 呼吸自然:呼吸通畅自然为首要原则。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无需急于调整骨盆与腰椎,先以放松站立为主。待小腹周围筋骨肉产生感觉后,身体会自然进行调整,此时既省力又舒适。命门后贴可通过背靠墙壁来体会,但切勿在桩功中过度较劲。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放松身心、涵养精神,其次是充盈气血、滋养筋骨,最后才是调整筋骨结构。虽然这些方面相互关联,但在意识层面仍需分清主次。诸如含胸拔背等要求,可在闲暇时适当体会,但在正式站桩时,应以舒适温养、心情愉快为首要准则,暂未达到的要求无需强求。
4. 克服急躁:务必克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心理。内家桩法中的“含胸拔背、松肩坠肘”等要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于一生的修炼之中。只要坚持锻炼,每日都会有所进步。因此,无需纠结于对错,只需放松肌肉、静心体会,以休息、享受的心态投入练功,不刻意追求效果,顺其自然即可。
5. 及时调整:练功过程中,若感觉身体某部位紧张,应立即放松,随时调整,此乃站活桩的关键前提。例如,腿酸时可适当走动,膝盖疼痛可进行按摩活动,胳膊僵硬可甩动放松,脊椎发酸可左右晃动缓解。
6. 练后散步:练功结束后,最好进行散步活动。选择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最佳,若无条件,在室内也需注意通风,且练功后不可立即吹空调。正所谓“避风如避箭”,切勿在空调下练功,电扇也尽量避免直吹,应选择自然通风的场所。
7. 膝盖与肘关节问题:站桩时若出现膝盖酸疼、发硬,肘关节酸痛的情况,根源在于身体未能充分放松。解决方法有二:一是苦练熬过疲劳关,通过增加训练量耗尽拙力,此方法见效较快,但要求练习者身体素质良好且能吃苦;二是降低强度,检查身体下坐幅度是否过大,可适当提高身体位置,减轻腿部负担,避免因腿部紧张导致全身僵硬,形成恶性循环。身体位置提高后,腿部强度减小,可更多体会上身感觉,待上身感觉稳定后,再循序渐进地降低身体位置,加强下身强度。此方法适合身体较弱或工作繁忙、身体疲劳的学员。酸疼感属于正常疲劳反应,能坚持则坚持,无法坚持可下桩走动,且站桩后应多走动,在行走中回味站桩感觉,有助于提升功力。
8. 背部姿势:做到背部正直后,需立即放松背部,切勿用力挺直,重心置于前脚掌。背部无需过度关注,保持身体中正即可。命门位于肚脐对应的后背位置,易于寻找。避免驼背,背部微弯乃命门部位后凸所致,并非驼背。
9. 呼吸要领:呼吸时,关键在于放松胸部与小腹,使气息下沉,追求绵、长、匀、静的呼吸节奏。本功法对呼吸方式不做强制要求,倡导自然呼吸,逐步向绵、长、匀、静的方向规范。
10. 饮食建议:注重营养均衡,平时多喝水,但练功结束后的休息时间内不宜大量饮水。多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品,如肉皮、猪蹄、牛蹄筋、鲜鱼等,其中蹄筋和牛羊肉为佳。
练习问答
1. 生病站桩问题:若生病如低烧、病毒感染等,症状表现为不冷不抖、不咳嗽、胃口尚可,但夜间出汗、疲倦、肌肉疼痛、嗓子疼,整体感觉似感冒未发,且已持续一个多礼拜处于恢复期,此时不宜进行大强度站桩。可躺在床上,按照站桩要领摆好肢体,进入松静混沌状态,困倦时即可入睡,此方法对身体恢复大有裨益。
2. 肩部放松问题:肩部放松的正确做法是任其自然,肌肉不用劲。微旋肘后,肩部无需用力,手臂自然微弯,仿佛松懈地挂在丁字架上,随身体躯干运动。此即为正确的松肩状态。姿势基本正确后,立即松开双臂,不再用力,如同双臂已脱臼、不属于自己一般。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挑顶竖项只需将下巴内收后放松,姿势会自然调整至正确位置。重心务必放在前脚掌,身体的酸疼紧张属于正常疲劳反应,坚持度过疲劳关后,练后便会感到一身轻松,精神状态也会逐渐改善。
3. 手部发麻问题:站桩时手部发麻无需担忧,这是由于初学阶段筋骨未练开,气血存在凝滞之处所致。可抖动、活动手部后再继续站桩。
关于训练问题的解答
1. 忌急于求成:部分练习者过早地将提肛敛臀、开裆扣膝等要领融入站桩,此举过于急躁。站桩首要任务是学会“松”,体会心态的平静,这是内家拳的核心要领。其他“八要”“十要”“二十四法”等均基于此。若练习时心猿意马,身心疲惫,则违背了锻炼的初衷。
2. 练习重点:当前阶段,应着重体会整体的放松、舒适与精神的愉悦,重点在于“松肩”。肩部放松后,手部会自然下沉,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逐渐抻开颈、背筋腱,使劲力顺着脊椎下沉,为练腰奠定基础。拳谱中“撒开二六连环锁”即指二十四块脊椎骨,松肩乃开锁的第一关。切勿与腹部、腰部较劲,尤其不要刻意控制呼吸,保持自然呼吸即可。我们练习内家拳如同培育大树,需扎实根基、循序渐进,而非追求华而不实的插花艺术。若忽视基础,盲目追求高深技巧,只会徒劳无功,浪费时间和精力。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练习,那些看似神秘的内家拳技巧,终将为我所用。
循序渐进的练习步骤
1. 身心放松:练习前,先使自己安静下来,心情平和,避免思绪纷扰,如同准备休息一般放松身心。将姿势基本摆正,粗略梳理各大要领,虽难以一步到位,但确保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即可。初学教程者往往心急如焚,渴望迅速掌握功夫,但内家拳的修炼如同培育树木,需按月、年计算,踏实练习方能成功,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2. 松肩入门:想象两臂脱臼,自然挂在身上,轻轻摇晃身体,感受胳膊如柳枝随风摆动的状态,此为入门关键。若跳过此步,直接追求腰胯的感觉,犹如试图直接从一楼跃至三楼,难以实现。
3. 手沉体会:慢慢体会手部是否发沉、发胀,若未出现此感觉,继续从松肩处寻找。一旦出现手沉感,便意味着找到了门径,此时应坚持不懈地练习,切勿半途而废。
4. 肩胛贴圆:手沉后,肩部进一步放松,体会肩胛是否贴圆,同时会出现空胸圆背的状态。初学时,胸背肩可能会感到紧张,此时需再次放松。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是由于平时不常用的肌肉被唤醒所致,无需恐惧,应积极调整,调整好后,功力将更上一层楼。抖动身体是自然调节的有效方法。
5. 命门后靠:当空胸圆背的要领稳定,且肩松手沉的感觉依旧存在时,开始调整命门后靠。此前,腰部只需放松,此时可适当活动腰部。需提醒初学者,臀部应内敛,切勿上翘。
6. 胯部调整:胯部翻转至一定程度会感觉受阻,此时可适当下蹲,同时膝盖有上提之意,胯部即可顺利翻转,同时会出现五趾抓地的现象。此过程需长期练习,每次可逐步尝试,但不要期望一次到位,应循序渐进。呼吸以通畅为宜,若发现呼吸不畅,说明当前追求的要领超出身体负荷,应降低强度或加强上一阶段的训练。
总之,内家拳的修炼之道在于“大道至简”,需戒骄戒躁,踏实练习。其技术体系相较于书法、绘画、杂技更为简单,过去许多高手皆为农民、车夫、匠人等,虽无高学历,但通过坚持练习,同样练就了功夫与智慧。因此,大家应充满自信,每日坚持练习一小时,必定能够取得成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23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