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医药求真丨补骨脂、骨碎补
2025
10-01

医药求真丨补骨脂、骨碎补

补骨脂

补骨脂原产海外,由蕃商传人中国。最早记载补骨脂的文献是《雷公炮炙论》,由于该书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定论,因此补骨脂传入中国的年代还需进一步考证。

补骨脂最晚于南北朝隋代传人中国,补骨脂在宋初被正式记入官修医学本草《开宝本草》之中,受到宋代政府、医学家和文人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宋代,医学文献中出现了大量考证补骨脂传人中国的记载。

补骨脂传人中国后,其名称发生较大变化。补骨脂,也称“破固脂”、“破故纸”,属于梵语的译音。又因其形状象麻子,称“胡韭子”。

本草沿革

关于补骨脂的药性,隋唐甄权《药性论》指出:“破固脂一名破故纸,味苦、辛。能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北宋《开宝本草》,首次以官方形式对其药性给予了解释与规范:“补骨脂,味辛,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

关于补骨脂的炮制方法,宋代采用了《雷公炮炙论》的修治方法,主要有净择、去皮、洗、捣、筛、细等,可以制作丸剂、散剂、汤剂和膏剂等。

关于补骨脂治疗疾病的种类宋初,官修本草《开宝本草》规定:补骨脂“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之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妇人血气堕胎,以及用于治疗跌打折伤、牙痛、斑秃等。

此后,官修医学方书《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将其进一步“方剂化”,广泛应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各类疾病。

《太平圣惠方》认为补骨脂“补虚损,强筋力,暖腰膝,逐冷气”“补暖脾肾虚冷,壮腰脚,益颜色”“治男子五劳七伤,久虚积冷,腰胯疼痛,行李无力,脾胃不调,或时自泻,肾气乏弱,梦泄盗汗,终日恍惚,情常不乐,风温外伤,阳道衰绝”。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认为补骨脂“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于肾经,或处卑湿,地气伤腰,或坠堕伤损,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悉能治之”。

毒性

近年关于补骨脂的研究表明,补骨脂及其制剂的患者会出现肝、肾和生殖毒性等副作用,补骨脂主要含有香豆素类和黄酮类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补骨脂酚有肝、肾毒性。

补骨脂酒炙和盐炙均能降低补骨脂酚的含量,达到炮制减毒的作用。

功效

该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镇痛、抗骨质疏松、免疫调节作用。

雌激素样作用

雌激素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其测定为妇科病的判断提供一定价值,同时对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也有显著影响。

更年期妇女因缺乏雌激素,可诱发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更年期综合征,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或孕激素即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明显缓解上述症状,达到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的效果。

此疗法易导致高血压、水肿等明显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发病,补骨脂素可以实现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抗肿瘤

中药药理学研究显示,中药补骨脂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菌

补骨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金枝杆菌、葡萄球菌及抗青霉素的葡萄球菌等。

幽门螺旋杆菌会使菌群失调,易引起一系列其它症状。补骨脂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溃疡、胃肠疾病及其它溃疡均有治疗作用。

抗炎

补骨脂异黄酮能够显著抑制被脂多糖和干扰素,激活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发挥抗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抗病毒

补骨脂酚可以高效阻止病毒侵入宿主、抑制病毒复制,还可以改善病毒感染后宿 主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保护呼吸道组织。

抗骨质疏松

由于成骨细胞骨形成减少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加导致人体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易诱发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变。雌激素与骨量密切相关,所以雌激素骤然缺失,骤然加快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好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补骨脂提取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异补骨脂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但无雌激素样不良反应,可通过补充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抗氧化

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补骨脂酚可以增加活性氧产生抗氧化酶,从而减少氧化压力,增加自由基活性清除能力作用,可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发挥抗氧化作用。

镇痛

牙痛时间久而未见好转者或蛀牙牙痛者均用补骨脂外治之法,效果颇佳。

补骨脂还可治疗风湿引起的腰痛、产后腰痛,对于腰外部受伤后久而未愈导致的颈椎增生、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腰痛也有较好疗效。

肝肾亏虚也是引起足跟痛症状的原因,对于足跟痛,可将补骨脂研制成粉装好,放在行走时足跟的着力处,半月至一个月内方可减轻痛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骨转移癌痛的病理机制之一,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可能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发挥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作用。

增加皮肤色素

补骨脂中含有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吸收紫外线的光敏性物质,能促进皮肤中黑色素增生后在皮下沉积,其中补骨脂素的活性较强。由于补骨脂乙素扩张血管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的作用,也可增加皮肤色素。补骨脂素引起皮肤色素反应增强,是传递了某种细胞的代谢信息,促进皮肤细胞恢复正常,抑制皮肤细胞分裂。补骨脂可激活合成人体黑色素的关键酶酪氨酸酶的活性,加速黑色素的生成、增加黑色素的数量,用于治疗白癜风。

骨碎补

骨碎补首载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记载:“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

《中国药典》规定,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味苦,性温,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之功效,外用还可消风祛斑,常作为治疗骨伤类中药制剂的组方药材。

各地使用的骨碎补种类较多,古代本草中作骨碎补入药的除了槲蕨外,还有中华槲蕨、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等,有着一定的用药历史,长期作骨碎补使用,部分作为骨碎补入药的植物其药用价值与疗效并未得到验证,也未被纳入药典。

骨碎补的炮制方法较早出现在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撰著的《雷公炮炙论》中,雷公云:“骨碎补,凡使,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历代书籍记载的骨碎补炮制方法较多,如南北朝主要是去毛、蜜拌润蒸、暴干,唐代主要为去毛焙制、姜制和去毛炒;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新增了刮去毛、酒拌蒸晒干、燎去毛、去毛削、洗去毛、酒浸炒等;至清代止,骨碎补的炮制方法有20多种,可见古代对骨碎补的炮制方法记载颇多。而辅料应用除了历代的姜、蜜、酒、盐外,现代还新增加了砂、土等。

现代骨碎补的炮制方法有去毛、洗切、闷润、砂烫、土烫、单炒、酒炒等。

从历代本草书籍和历版《中国药典》记载的骨碎补功效主治得知,骨碎补具有活血止痛、温补肾阳、续筋接骨之功,其对骨伤科类疾病的功效主治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现代《中国药典》增补了“外用消风祛斑,外治斑秃、白癜风”的外用功效主治。

骨碎补历来具有活血止痛、温补肾阳、续筋接骨的功效,不仅为骨伤科常用药。

本草记载

马子密的《历代本草药性论汇解》中记载了历代本草书籍中骨碎补的药性及功效:

如《药性论》:“使,能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药性解》:“主折伤,补骨碎,去毒风疼痛,固齿牙,疗蚀疮,杀诸虫”;《景岳全书》:“乃足少阴厥阴肝肾药也。能活血止血,补折伤,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及痢后下虚。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俱宜以四斤丸、补阴药之类佐而用之”;《本草备要》:“补肾,治折伤”;《本草新编》:“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本草图经》:“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入药中亦多使”;《本草纲目》:“骨碎补,足少阴经药也。故能入骨,入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本草续疏》:“骨碎补得金气,兼得石气,石者水之母也。味苦气温,亦应有辛;好生阴处,故得阴气为多,宜其入足少阴,而主骨、开耳、入血行伤也”;《本草蒙筌》:“补骨节伤碎,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

1977年版《中国药典》增补了其对斑秃的外用功效。后期《中国药典》药典在进一步完善了骨碎补内服功能主治的同时,将其外用主治标准修订为“外治斑秃、白癜风”,2015年版《中国药典》则将骨碎补的外用功效主治标准修订为“外用消风祛斑,外治斑秃、白癜风”。

活血止痛续筋接骨古医书多有记载其活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为伤科的常用药。

《药性论》:“使,能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主破血,止血,补伤折”。《本草图经》:“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本经续疏》:“骨碎补(《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言能不使瘀结者留滞,不使流动者妄行,而补苴伤折,如未尝伤折也”。

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景岳全书》:“味微苦,性温平,乃足少阴厥阴肝肾药也。或炒熟研末,用猪腰夹煨,空心食之,能治耳鸣及肾虚久痢牙疼”。《本草备要》:“补肾,治折伤。苦温补肾,故治耳鸣,耳鸣必由肾虚。”《本草新编》:“骨碎补,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或问骨碎补入骨,且能接续于损伤,不知亦可用之以补肾乎?骨碎补虽能入肾,而入能益肾也。夫骨者,乃肾之余,接骨即补肾也,何在肾之不能益乎。然而,有形之齿骨乃无形之水火所生,即谓骨碎补之能益补也,又何独不可哉”。

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活血续筋接骨、促进骨愈合

中医学认为骨折后局部气血、阴阳平衡遭到破坏,患处络脉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皮肤腠理,“血有形,故肿”。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离经之血”较多,透过撕裂的肌膜与深筋膜,溢于皮下,不能消散。

“血不和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续”。活血、化瘀为骨折的首要治疗原则。骨折愈合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更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协调的复杂修复过程,而成骨细胞扮演着重要角色。

骨碎补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临床实践中总结具有活血、续筋、接骨的效用。现代药理药理作用:①提高Ca、P的浓度,促进钙磷沉积,钙化结节的形成;②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ALP的活性;增加骨痂的表达;③降低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粘附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

温补肾阳、滋养骨关节

中医学把骨关节炎归属于“骨痹”“痛痹”的范畴,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特点是“本虚标实”。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需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

有药理研究发现,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清中钙和磷的含量,临床常用于治疗骨折患者以促进骨的愈合。同时,骨碎补还能改善软骨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有效的缓解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骨碎补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以及减少滑膜炎性细胞,改善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达到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

骨碎补其有效成分在骨性关节炎中主要是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软骨、滑膜的功能,及其改善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补肾壮骨、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密度降低,引起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文献的记载中“骨痿”的描述与现代骨质疏松症极为相似。

骨碎补总黄酮能显著地促进骨小梁数量的增殖,减少骨小梁的分离度,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骨的重建,抑制骨破坏。

有实验中证实骨碎补总黄酮能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临床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其充在骨”,从肾着手治疗是根本大法之一。而脾胃又为后天气血之本。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本质,骨碎补以补肾为主,补肾可以纠正免疫功能低下,恢复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促进骨钙沉积,不但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

其他

白癜风是一种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由于白斑处色素明显减少,对光线耐受性弱,常会引起皮炎。白癜风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以肝肾不足和气滞血瘀为内因,外感风邪所致,宜从肝肾论治。在实验中证实骨碎补外用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属于中医“油风”、“鬼剃头”的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外候”,气血不足和失于调达是脱发的主要机制,故补肾益气法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有实验证实骨碎补柚皮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提高其中ALP的表达活性的作用。

骨碎补水提物还能有效抑制牙周主要致病菌的生长,减少牙周组织破坏。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毒性,其耳毒性的靶细胞主要是耳蜗和前庭毛细胞,可引起不可逆的听力丧失和前庭功能障碍。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对对庆大霉素所致耳毒性具保护和改善作用。

功效鉴别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燥,作用偏于肾,助阳力强,长于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多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以及遗精、遗尿、尿频等证。故《本草备要》谓其“壮元阳,缩小便”,《品汇精要》谓其固精气。

骨碎补兼人肝经,既补肾强骨,又活血止血,续筋接骨,为伤科常用药,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损折,瘀滞肿痛。《开宝本草》叙其功效特点时说“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本草求真》在区别二者时说:“骨碎补,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则无逐瘀破血之治也。”

补骨脂兼入脾经,能壮火益土,温脾止泻。可用于脾肾阳虚之五更泄。《玉楸药解》谓其能“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

骨碎补可用治肾虚关门不利之久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述及亲身体会时说:“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人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

补骨脂有补肾纳气之能,可用于阳虚内寒,肾不纳气之喘咳,即《医林纂要》所谓“治虚寒喘嗽”。

骨碎补有强骨固齿之效,可治肾虚牙痛、牙齿松动。《本草纲目》谓其能“人骨,治牙”,并引刘松石语云:骨碎补“不独治牙痛,极能坚骨固牙,益精髓,去骨中毒气疼痛,牙动将落者,数擦立住,再不复动,经用有神”。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