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足阳明的九个脉动点(头维、地仓、颊车、人迎、虚里、气冲、足三里、解溪、跗阳);髋臼撞击综合症;双向情感障碍;头痛的分经治疗;站桩;支持带触诊的重要性;莫顿足的治疗;拇外翻的治疗(本篇文字较长,但干货内容较多)。
原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今天是《灵枢经》经脉篇开讲的第五次课,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足阳明经筋以及足阳明之脉。大家先看到这张纸,照例我们先把第一段话上面的名词下来,足阳明之脉它的脉动点是全身脉动点最多的一个。所以,我们都知道阳明脉是多气多血,它这句话怎么来的?就从这里来的,OK,出来了。我们来看足阳明之脉,首先我再强调一次为什么大家把那个名字圈下来?名词就代表着脉动点和这个部位之间是有治疗关系的,而它们之间存在那条线是没有意义的,要记住这点就可以了。足阳明之脉在那另外一个版本,就是黄龙祥在他的《针灸学术史大纲》里面有一个版本是从脚开始写起来的,就先从足三指开始,我觉得那个是比较符合古典针法的。但是,大家学的都是这个,所以这一次我们还是看这个。
先是看那个,第一个起于鼻之交頞中,頞就是鼻梁,大家知道小朋友鼻中间有根青筋的,我们会跟他说什么?鼻子中间有根青筋的,我们说消化不好,山根有根青筋的,那根青筋的位置就是頞,就是这个頞,一个安字,一个页字,就是脾胃先天禀赋可能差一点,他长大一点之后就没有了。所以,你看足阳明之脉跟那个鼻子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治鼻炎的时候,不仅要看手阳明,要看胸锁乳突肌,也要看足阳明。
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这里出现太阳之脉,太阳之脉是指手太阳的脉,手太阳的脉是什么呢?请大家把手指放到你耳屏前面,你会摸到一个跳动的动脉,这是颞浅动脉(如下图),颞浅动脉就是我们那个足阳明的一个脉动点,同时这个脉动点也是手太阳的脉动点,它们两个共用一个脉动点。就像是足阳明跟足太阴一起用这个冲门一样,这个鼠蹊的冲门一样,它都属于一个脉动点。这里说到脉动点的时候,我们要把那个所有的“出”字画起来,还记得吗?所有的“出”都是脉动点,都是关键的诊断和治疗部位,再把“出”字画起来。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这个历来都有很多争议,大家觉得这条经文很搞笑,为什么呢?为什么足阳明是管上面牙齿,手阳明是管下面牙齿?这个考试都要考,但是大家都觉得很莫名其妙,然后临床运用的时候也从来不管了,牙齿痛手阳明扎了有用就有用了,管它上齿、下齿,这个设置其实是为了这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那本书里面有两个字,说到足阳明有个“环颜”。因为有这两个字,所以的话,后世的话为了去圆场,祖先说的话一定是对的。所以我们怎么样也要加上去,于是就加了到牙齿这个环颜,就是绕着脸一圈到牙齿。但实际上足阳明之脉它是不包含牙齿的症候的,它没有说到牙齿痛可以扎这个,在它的具体脉动点里面。但是,足阳明经它上面的筋结确实是可以治疗牙齿病的,这个等一下我们讲到。但是,如果你知道刺脉法跟刺筋法的区别的时候,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文字上的差异。足阳明之经是可以治疗牙痛,但是足阳明之脉是不能治疗牙痛的,没有这个症候。
附:《阴阳十一脉灸经》阳明脉内容。
阳明眽(脉):○(繋/系)于骭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膑,出鱼股□□□□之外廉,上,穿【乳】,穿【颊,出目外】廉,环【颜】□。
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喜龙〈伸〉,娄(数)吹(欠),颜【黑】,病穜(腫/肿),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惊,心肠〈惕/荡〉,欲独闭户牖而处,【病甚】则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此为骭蹶(厥),是阳明眽(脉)主治。
其所产病:颜痛,鼻肍(鼽),领〈颔〉【颈痛,乳痛】,心与胠痛,腹外穜(腫/肿),阳(肠)痛,膝跳,付(跗)□□,为十病。
我们看下面就出现第一个脉动点,第一个脉动点我们在手阳明之脉里面已经学过,对不对?这个面动脉,一个是在地仓可以摸到面动脉,一个是在大迎可以摸到面动脉,对不对?在这个地方,大家都摸到了吗?下颌骨中点这个地方,你们扎牙痛的时候不要扎偏了,扎在这个位置,能摸到这个脉动点吗?能摸到,能摸到就扎的准了,就是扎在这里。
下交承浆,看到这里的话我们可以得出个结论,足阳明之脉跟女人的美貌很有关系。所以,很多时候扎完这个足阳明的脉动点,然后你看着我扎的,一扎完脸色就好了,本来脸是黑的,后面我们看到是动则病是颜黑,一扎完脸色马上就好。所以,要想气色好,足阳明多跑。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这里就讲到了,一直到那个耳前和客主人,客主人是什么呢?上关穴,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就是颧弓跟颞骨之间的这个缝隙,颧弓,就是前面是颧骨,后面是颞骨,颞骨跟颧弓之间有个缝(如下图的颧颞缝),我们说过凡是缝隙都是穴位,那这里就有这么明显一个缝,摸摸酸不酸?特别是喜欢讲话的人,这里很肯定很酸,特别是喜欢微笑的人,就更加容易酸。老师的话这里是都酸的,这个就是一个筋结点。那么,这里这个“出”的话就指大迎脉了,大迎脉跟夹口的地仓脉都同属于面动脉,它们跟手阳明在这里相合,都是管脸上的问题。比如说面肌痉挛、面瘫或者是口角炎,或者是长痘痘、痤疮,这些脉动点都管这个。
循发际,至额颅,这里讲到头维那一条线,这里稍微讲一下这个耳前动脉,这个耳前动脉就是颞浅动脉和额颅,大家看这个额颅,这里是头维,从耳前动脉到头维,这里都属于颞浅动脉的范畴,这一条动脉是治疗足阳明里面所有关于精神类疾病最重要的一个区域,后面我们看到足阳明可以治疗各种颠狂。那么,这一段颞浅动脉,从头维到耳前这个地方,它们这个地方进行刺血也好,刮痧也好,或者是把它们的浅筋膜理顺也好,都是治疗各种各样的精神类,比如说失眠,失眠的人这里一定痛的,这个地方一定痛的,你摸他的动脉一定是跳动异常的。所以,在这里刺血对于各种,比如小儿抽动症,小儿抽动症我这里放血效果非常好,不用多,几滴就可以,摸着动脉跳动异常的地方放几滴血,还有失眠的人,特别是那种一睡觉就心里万马奔腾,浮想联翩的那种人,或者做梦特别多,特别是梦到鬼神的人,这种人的话就是在这个地方刺血,效果非常好,还有癫痫的人,这个如果是讲究颅骨的边界条件,大家听过我那节课的话就知道,颅内的那个脉络丛、脑脊液会对颅骨产生一个压力,当它边界条件改变的时候,就会影响我们脑脊液循环,从而影响到大脑的营养和功能。所以的话,在这里去改变这个颅脑的边界条件,就可以治疗精神类疾病,它的机制是这样的。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这是第五个脉动点。人迎脉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我们全身十二脉遍诊法的一个基准石,一个砝码。就说你全身的脉你摸起来好像都正常,但是你跟人一脉一对比,你就知道谁不正常,这是古法。在卫气行,《灵枢经》里面这一篇里面有非常详尽的脉诊法,告诉你寸口或者是其它脉跟人迎脉相比,大一倍是什么经,大二倍是什么经,大三倍是什么经,在卫气行这篇里面有非常详尽的讲解。
循喉咙,入缺盆,你看又到缺盆了,缺盆这块斜角肌实在是万金油,手三阴三阳它都管。
下膈,这里说到膈,等一下我们要重点讲一下经筋里面讲到膈。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这是第六个脉动点,就是虚里之脉。胃之大络虚里之脉,在锁骨中线往内偏0.5到1公分,这个就是学过体格检查的人都懂,这里就是心尖搏动点,心尖搏动点的话,我们是用来看看这个人还有没有生机,对吧?古人也知道摸这里,心脏都不跳了,那就玩完了。所以,这也是一个脉动点。当然如果有个人觉得心慌心悸在这个点的话,心悸的话有很多种,你们知道吗?不是说我的心蹦蹦蹦蹦跳就是心悸,心悸有人是跳在嗓子眼的,有人跳在胸口的,有人跳在左胸的,有人跳在胃的,他每一种的治法都不一样,有些人从下跳到上的,那个奔豚的,这个又不一样,对不对?所以说不同的跳的位置所属经络不一样。那么,这个他在左边的就是足阳明的,好。
下挟脐,入气街中,这里讲到那个髂动脉,就是我们腹股沟的这个,入气街中,这是第六个脉动点。气街古时候又叫气冲。我们古人摸这个脉的话,有个很精彩的论述,他说当你经络不通的时候,这个脉、这个气街、这个髂动脉会跳的特别厉害,当你身体其它地方堵的时候,这个地方摸的特别厉害。当你比如说腰腿疼痛好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改善。这个黄龙祥说这是古人对血管吻合支和侧支循环的一个精彩描述。就是我们两千多年前,我们古人已经发现了,而你这条血管不通,其它地方会绕过去,或者循着主动脉过去多一点,这个观察在2000年前就有了,非常伟大的一个观察。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这里说的是腹肌,还有贲门,这些都是后面经筋的理论。大家可以看到其实这里经筋跟那个经脉其实密不可分,两个在这个文字上面已经完全混合在一起。
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好,髀关,髀是指什么?大腿,大腿的关卡——髋关节。所以,足阳明是直接跟髋关节有关。那么,说到这里,股骨头坏死找谁治?足阳明,足阳明经筋不顺,对不对?而且为什么你知道足阳明跟髋关节之间关系?后面讲到我们股直肌的时候知道,股直肌在哪里?拍大腿,一拍大腿拍的就是股直肌,对吧?今天又输钱了,我们一拍大腿拍的就是股直肌,股直肌它起于我们的髌骨,髌韧带它,是往上到了那个髂前上棘,对不对?但其实它有条隐秘的路线,一直连到我们股骨头上面,就是髋关节,这个一般人不知道了。所以说我们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时候,股直肌功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最近治了一个小朋友被误诊的股骨头坏死,我一看他其实是冲击性关节炎,也就是髋臼撞击综合症,所以说我给他调股直肌,他现在步态就好了。
抵伏兔,下膝膑中,这里都是指股直肌、股四头肌了。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这是读fu,不是腹,足跗。这里面讲的全是一个东西,就是足背动脉跟趾动脉,我们把足背动脉跟趾动脉给大家看一下。OK,第一个,耳前动脉看到没有?这一根,这个耳前动脉能摸到的,还有这个缝,看到吗?这个缝,这是颧骨,这是颞骨,它们中间这个缝,这个缝不要小看它,这里要是有错位,那你整个半边脸都很难受,眼睛又胀,头又痛,连口水都会流下来,更加不要说耳鸣耳聋了,这个缝你要对回去,很重要的,你要是不会对回去,上面扎一针也有用,就在那个缝上面,其实就是下关了,下关教科书都说直刺进去几寸,扎里面的翼内肌,但其实这个缝直接扎在上面,用鼓膜针法扎在缝上面,效果也很好。好,下面你看这个是环绕唇的,这是上唇动脉,这是下唇动脉,那旁边这个就是面动脉,就在这里可以摸到的,地仓可以摸到,大迎可以摸到。
再往下看,这个就是最漂亮的人迎脉了,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来往下,虚里之脉,这是心脏在第五第六肋间,大家都是医生,这个不用说。继续往下走。这个那么粗的是谁?看一看,就是髂外动脉。那么,你看这下面是耻骨,耻骨在这边垫着。所以,你很容易就摸到它,这个地方,以前学束悗的时候学过,这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地方针刺就可以解决很多足阳明经筋的问题,针刺这个地方。继续往下,刚才我说了几个脉动点,说了八个。一共九个(学生)。对,一共九个,还有一个在这里,刚才没说的。你看后面的腘动脉,腘动脉是从那个,我们髂外动脉这么长一条,从上面下来到这里,腘窝后面这是腘动脉,对吧?这是足太阳的脉诊点。但是,你看同样一条脉往前一走,它就转到前面,你看穿过腓骨,它就到前面摇身一变,变成足阳明的足三里,三里之脉,看到没有?三里之脉因为隐藏在我们的胫骨前肌后面,所以一般摸不到,但是扎针的时候可以看到。
所以,你足三里你说要取到效果,比如说一针下去,针感传到脸上,一点都不难,只要扎到这根动脉上面,一定能做得到,一点不神秘,你懂得结构之后,他们那些针法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就是扎在动脉上,动脉会沿着这条外周动脉的这个传感系统一直上去,会传到脸上面面动脉,一点都不神奇,而且看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面瘫要扎足三里,要扎多深,扎到这个动脉上,对不对?扎浅是治疗经筋的问题,是胫骨前肌的问题。你要治疗面部、头部的问题,腹部的问题,一定是要扎到动脉上。所以,扎到足够的深度,这里会有股热流,或者是你可以眼睛看到,那种比较弱一点的人,胫骨前肌没那么发达,还看到正在跳,我有个视频的我记得,好像那个视频集合里面有啊,今天就不给大家看了,继续讲,下面这是足阳明最重要的脉诊点和治疗点,在唐代以前只要说到足阳明,说的就是我现在点的这个地方,这里,就这个地方,足背动脉。你看足背动脉它不仅在足背,而且你看它还延伸到太冲穴的位置。所以,太冲穴扎针它有三个层面:最浅,一扎下去,靠着这个骨缝最上端那个边缘地方扎下去,它就是扎阳明经的,足阳明的,因为它扎在这个动脉上,对吧?那么,再深一点,再深一点,扎到那个蚓状肌或者骨间肌,然后脚趾会抽一下,这个才是扎在那个厥阴的。那么,再深一点,透到涌泉,这个就是少阴了。所以,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样也是太冲穴。所以,你不懂结构,你去扎这个穴位,你说酸胀,好了,那你想治什么病?你是想治头面的胀痛,高血压引起这种四肢顽麻,还是想治那个生殖器的问题,厥阴的问题,还是想治疗中风、肢体阴经急,阳经缓的问题。我刚举了三个例子,就要三种不同的深度去扎,这个就是秘密就在于结构上了。所以,懂得结构针法一目了然,没有任何玄秘可言,这是学习经筋针法的意义所在。
好,我们继续看下面,还有个头维,一共九个动脉,分两个,像大迎跟人迎也分两个动脉。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这句话是后世添加,我说过所有的“其支者”,你只要看见这个“支”字,看见没有,只要有这个“支”字的,通通都是后世添加的。你看到“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这就是最初刺脉法的原型,你要搞清楚主干和后面添加的东西。因为添加的东西不一定靠谱,就像最后这句话,“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这个其实反映后世的一个治疗经验,不一定是原来的样子。跗是什么呢?在我们玩剑的人都知道有个剑跗,就是那个剑握的地方,它是指一个东西的末端,所以叫跗的话实际上是指这个动脉的末端,所以叫跗。好,足背动脉它有几个名字叫冲阳脉,也叫解溪脉,也叫鞋带脉,这三个名字都是指足背动脉。
胻中,在汉代以前,汉代以前的小腿都叫做胻,这个字读heng,横竖的横,胻中。所以,以后看古籍的时候就知道,说胻中就是指小腿中间的动脉叫胻中。你们看《阴阳十一脉灸经》的话,《足臂十一脉灸经》就有这个字。这里有句话,这里我抄了一段《灵枢经》,关于耳前动脉为什么是属于足阳明的这段话。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其实你看古人对解剖了解多好,他知道颞浅动脉最终是汇入到颈外动脉,跟面动脉属于同一条动脉,看到没有?这个解剖多么精细,一点都不含糊,是不是?上次我们不是讲过这动脉吗?这里是颞浅动脉耳前的,这里是面动脉,它们两个最后都会到颈外动脉,明白了吧?那么,从动脉来说,足阳明跟手少阳是同一条动脉的。所以,它们有共同的治疗范围,这就是经脉循行了。这里我还想再强调一下,刚才我们学了九个动脉点,大家最要知道最主要的动脉点在《灵枢》里面讲的就是一个本脉和一个标脉。那么,本脉是指什么呢?本脉就是指足背动脉,标脉是指大迎到人迎这段动脉,其实算是两个动脉点了。那么,有的版本说是人迎,有的版本说是大迎,我觉得大迎会比较靠谱一点,大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家如果对这段经文熟悉了,你们去看这段经文里面,它的主干就是指足背动脉到大迎这一条线,足背、小腿、大腿、腹股沟、腹部、胸部,到这里一直到脸上,对吧?这是经脉的主干,也就是经脉最初的样子,所有旁边的分支,丰隆也好,对不对?或者内侧、足内侧也好,或者是到头维,或者是什么下膈、下胃口,这些分支都是后世添加的,一定要明白这个历史沿革,你看古文的时候才不会迷糊,OK,这是我要强调的几点。
耳前动脉是一个阳明和少阳的交界点,以前我说过交界的地方都是最重要的,OK。
原文: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是主血所后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那么,我们继续看是动则病,以及我之前说过经像模型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动则病,一个是穴位主治,特别是原穴跟络穴的主治,特别是看《黄帝明堂经》里面原穴和络穴的主治,基本上你就可以总结出这条经脉的经像模型了,知道经像模型之后,再跟人这个一对比,对号入座,你的症状是这个的,你看你的脸是黑的,这种黑,因为我们有四条经脉都会有脸黑,比如说足少阳,对不对?都有脸黑。但是,足阳明的脸黑也是很特别的,他就像是不均匀,它有一块是白的,有一块又是深一点的,你看那种胃病很严重的人就是这样子,他会一块白一块黑的,而且你扎完针它马上就改善了,黑的那块就变白了,特别是从两颧,还有嘴唇这个地方先开始变白,今天下午最后一个病人就是要中风的那个年轻人,40岁还是30岁了就中风,他一扎完针,整个脸圈就变白了,所以说脸黑。洒洒振寒,怕冷,足阳明有问题的人怕冷,喜欢打哈欠,善伸,数欠。
这里得到这个精神类疾病的症状,看到吗?这个很重要,我们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时候怎么治?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首先恶人与火,不喜欢明亮的光线,喜欢在阴暗的房间,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安安静静的,你们都不要来吵我,不要请我吃饭唱K,也不要跳广场舞,对不对,没事做完家务就一个人待着好了,对不对?恶人与火,社交淡漠,就是抑郁症了。好,还有这个第二点,闻木声则惕然而惊,这个关键词在于什么呢?关于惊字,大家看一个图。这个闻木声只是一个(学生问)。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其实就是一个比喻了,大家看一个图,大家看一下这个图,这下面的解释,这个人在那里站着,然后突然间在后面开了一枪,在后面开了一枪,你看他的姿态变化,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人本来是站得很直的一个样子,突然间前面一缩,对不对?就像看美国警匪片,有警匪在银行里面开一枪,所有人都会怎么样?对,抱头蹲下,就是我们的足阳明前表线,足阳明前表线它有个特点,收缩特别快。所以,听到枪响缩下来,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足阳明的经筋的肌肉的特点是反应快,而足太阳肌肉特点是耐力高,这两个是有显著区别的。所以,治疗的时候就带来不一样了,足阳明你扎针可以不留针。但是,你要解决足太阳的话,可能需要的时间更久,而且要可能要留针,这是它的一个。太阳留针,阳明不留针(学生问)?阳明不用留针,这是这治疗经筋病的时候是这样子。当然具体到个案,我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两种肌肉的运动方式不一样,我们继续看。惊就是被惊吓的人足阳明经筋会闭锁收紧,闭锁收紧。说完了这个睡觉会突然间坐起来叫几声的人,我们继续看下面。
心欲动,心里感觉我是不是应该出去一下,但是最后决定了把门和窗都关起来,一个人在家里做宅男,但是静久思动,突然有一天想到屋顶去唱首歌,或者把衣服都脱了,在街上奔跑一下,弃衣而走,是不是?你看就是这种叫什么?叫做双向情感障碍,大家听说过这个病吗?双向情感障碍,英文叫做Bipolar disorder,就是有时候抑郁的想把自己关死,有时候又恨不得脱光衣服在众人面前跑一圈,唱首歌,就是狂躁跟抑郁两种情绪交替,这样的病人怎么治,在头维刺血。我就治好过一个九岁的男孩子,你们都懂的,钢琴高手、足球队队长,学习成绩全班全年级,全是全优。但九岁那年他跟他爸妈说我想死,要自杀,然后就开始不停的关自己,然后他要出门的时候,又是那种很紧张、很暴躁的状态,这个小朋友九岁开始我就给他这里放血,每次来都给他放,放了很多年,他说现在我跟他说话一定要这样说了。
贲是指膈肌,足阳明是跟膈有关系的,贲响不是指肠鸣,大家记住,贲响不是指肠鸣,肚脐以上都属于足阳明,肚脐以下都属于足太阴。所以,贲是在哪里?膈是在哪里?肚脐以上。所以,贲响是指膈肌痉挛所产生的水振音,肚子咕噜咕噜响,就是水音,你在这个心下窝这里一揉,咕噜咕噜噜全是水声,或者是打嗝儿,这个属于足阳明的病。腹胀是个大的题目,我们放到经筋讲。骭厥,骭厥怎么翻译还记得吗?我们前面说过臂厥,这句话要转译,我说过学习《灵枢经》一定要学会转译,怎么说这句话?说说看,小腿前面的气血逆乱(学生答)。OK,当小腿上的脉动点出现跳动异常的时候,说明整条足阳明经筋的气血逆乱,足阳明经的气血逆乱,是这么翻译的,厥就是指气血逆乱。好,这里写了脐以上为足阳明,脐以下属足太阴。好,下面看一些更好玩的病,狂、疟,疟是指那个疟疾,以前人家抨击我们中医是伪科学的时候就说你们针灸治疟疾,难道用针尖把疟原虫一个个戳死?对吧?好,温淫就是跟现在的温病差不多,就是急性炎症。汗出,上次沈医生问我多汗症怎么治?多汗症无论是手上多汗,还是脚上多汗,还是全身多汗,都从足阳明治。鼽、衄,鼽是一个病,鼻塞,鼻塞就是鼽,衄是出鼻血。口喎、唇胗,口喎是指面瘫,唇胗是指唇周溃疡、口角炎、口周疱疹,反正这个嘴巴这一圈有问题都找足阳明的就没错了。颈肿、喉痹,那天就看见一个急性腮腺炎,是吧?给他商阳穴一放血,马上不痛。所以,这个病在那个历兑刺血也有用。胗,我们说鸡胗、鸭胗就是这个胗了,这个胗本来原意是指这个鸟的胃。但是胗在古代汉文、汉语里面就是指口唇溃疡。大腹水肿,这个大腹水肿不是指肝硬化水肿,那是三阴病的范畴,这个其实上就是指吃饱了肚子撑或者是肥胖,女孩子最担心的,水肥水肥的,就是这种。所以,减肚子的话一定要把足阳明经筋搞好。膝膑肿痛,膝盖痛就不用说了。这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胸痛,急性乳腺炎的时候搞清楚是乳头痛还是乳房痛,对不对?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这里是指腓神经麻痹产生的一个足背背屈,趾背屈障碍,趾伸肌。好,下面这段话是加上去的,不用学。气盛,则身以前皆热,这句话是加上去的,不用学。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经脉》
下面是段丰隆的一个络脉的一个主治症候,我特地抄上来是想大家看一下经象模型怎么来的,就是你看了这些病,把它归类,然后记住它,然后你就可以知道,好,以后我看到这个喉咙痛的,或者做完那个甲状腺手术,突然间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变得很哑,或者是哪一天小朋友出去玩,很兴奋的叫喊了一天回来,妈妈我肚子饿了(沙哑声),你知道,找哪里?就是找足阳明的麻烦。狂癫,足不收就是指不能够勾脚,不能勾脚。
下面这一段是《黄帝明堂经》,我抄了一段,这一段的话也是指这个络穴,丰隆穴的作用,你看头痛,什么是厥头痛呢?头痛我们以前在针灸书上都说,什么后面痛是足太阳,前面痛、前额痛是足阳明,旁边痛是足少阳,记住头痛在人字缝,人字缝在哪里知道吗?摸到吗?后面人字缝之前的这一块,所有的痛全部都属于足阳明,人字缝之前全部属于足阳明,人字缝之下属于谁?足太阳(注:根据现在卢老师上课的讲解,此处的人字缝应该是指冠状缝)。所以说有人跟你说我头顶痛,我额头痛,我一受寒我的地方就嘟嘟嘟跳的痛,足阳明或者是手阳明,反正都是阳明。比如说头顶痛伴眼眶痛,这种就是头夹肌、胸锁乳突肌的问题,就是手阳明的。
丰隆,足阳明络也,在外踝上8寸,下廉胻外廉陷者中,别走太阴者,刺入三分,灸三壮。主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四肢肿,身湿,厥逆,足暴清,胸痛如刺,腹若刀切之,闷不能食,大小便涩难。
——《黄帝明堂经》
那么,学到这里的话,我可以说一句非常总结性的话给大家,这句话很值钱的,就是同样一个病,比如头痛,你选手阳明治还是足阳明治,怎么鉴别?这个其实很实际的这个问题,来一个病人的头痛,怎么选手阳明还是足阳明?记住这句话,局部症状的选手经,整体症状的选足经,记住这句话。比如说这个人来了,他就是有点头痛,其它全身都好的,精神好,睡得好,吃得好,对不对?这个人就选手阳明。但是一来头痛,我好像觉得平时胸口闷闷的,肚子胀胀的,好像还有一点腿痛什么的,这种人的话有整体症状的就选足阳明。所以,为什么小儿推拿按手就好了,小儿的病简单,都在上面,手经一推就好了。为什么大人要洗脚?因为大人的病都是整体的,从脚上去活动气血就能够达全身,这个就区别了,这个就是一个举例。足暴凊,就突然间觉得脚冷,为什么会脚冷?上次我说足冷的时候,膝盖冷的时候说过,脚冷是因为足背伸肌运动不够,膝盖冷是因为股四头肌运动不够。所以,叫他多做一个弹力带练习,脚马上暖,你说跺脚。
OK,好,这里我提三个问题,作为我们一个学习足阳明经的一个阶段性的一个指引,大家看了这三个问题再学今天最重要的经筋部分,大家想一想,思考题,看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再去看经筋部分内容。第一个大家试着回答一下,为什么膻中穴可以治腹胀?足阳明经筋(学生答)。第二个,一个患者低头受限的时候怎么治?抬头受限怎么治?低头受限时你要你处理哪里?他低不下去。病所从生者,低头受限先治阳明,抬头受限先治太阳(学生答)。低头受限说明什么?太阳(学生答)。说明后面紧,对不对?后面拉着它,你搞后面,搞足太阳。抬头受限呢?足阳明(学生答)。那么,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是吧?等一下我们讲具体哪里。好,第三个问题,骨盆前倾的时候就是翘屁股、蜜桃臀,对不对?想练蜜桃臀的仔细听一下,你这个腹肌跟股四头肌都属于足阳明,对不对?股直肌和股四头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习经筋的内容。
原文: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
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
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㿉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讲那个功能解剖了,足阳明的功能解剖,也就是今天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对,我们争取下课之前把脚讲完,八点,已经到时间了,我尽量把脚讲完。足阳明之筋,大家伸出自己的脚,先摸出中间三个脚趾头。那么,这个跟那个手阳明一样的,手阳明不只是管十指伸肌,所有的伸肌它都管,对不对?十条伸肌还记得吗?手阳明十条伸肌。那么,足阳明同样也是,六条伸肌它全部都管,六条伸肌,最主要的就是胫骨前肌,对不对?还有趾长伸肌,还有拇长伸肌、拇短伸肌,第三腓骨肌这些等等等等。好,我们看一下,它是第一个结,把所有的结全部圈起来,学经脉病的就要学出字在哪里,学经筋病就一定要学结在哪里,结就是《灵枢经》给我们最大的一个临床指南。
结于跗上,这里面的跗上就不是指足背动脉了,它是指什么?大家请摸到你们脚踝前方,这里咯啦咯啦咯啦响的地方,这里是所有,这个地方是什么呢?你们看女孩子扎个辫,你没有马尾辫,谁有马尾辫?你看很多条不同的伸肌到那里被捆起来了,那你说这个地方重不重要?这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请让我放出这张图(如下图),这个地方就是支持带,分为上支持带跟下支持带,不要小看支持带,支持带就是扎马尾那根皮筋,所有的伸肌都从这里过,对吧?比如说你哪一次脚崴了,脚崴了之后你把所有的伸肌全部弄好了,功能训练做好了,你以为结束了吗?没有,因为你的支持带损伤你还没有解决,支持带上面如果有疤痕的话是非常直接的影响你伸肌功能的,这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对反复足踝伤的人去做支持带的触诊,记住,支持带触诊这个非常重要,你就这样横着摸,横着摸,这同时也是一个反复足踝扭伤很重要的康复手法,就是这样,看到没有?就是这样,去把支持带上面,无论是疤痕也好,高应力也好,错位也好,去理顺它。
就这个手法看到没有?这样绕着这个足踝,用你的虎口做一个旋转的摩擦,如果摩擦的时候发现卡点,恭喜你,你可能这一招就搞好他的足踝扭伤了,大部分的卡点出现在丘墟穴的位置,丘墟穴下面是什么?丘墟穴下面是拇短伸肌,来大家看一下,给你看一下这个图,拇短伸肌,这个拇指你要翘起来,这是维持足弓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就这个,看到了吧,没想到过吧,大拇趾的一根肌肉竟然跑到丘墟穴这个位置,是不是?你看这样跑到丘墟穴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你看我们的脚,你这样子用垂直的方向去压丘墟穴,就能压到这根肌腱的一个起点。所以说丘墟穴这个地方,它的出现卡点是跟大拇趾功能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你转这个,转转转,丘墟穴这卡点解决了,大拇趾恢复了,对不对?你的足弓三个承重点也就恢复了,这个就是第一个,这是我第一个想讲的点。
第二个我想讲的点也是关于脚趾的,大家看一下你们的脚趾,伸一个脚出来,有没有第二个脚趾特别长的,有长于第一个脚趾的,那牺牲一下你的脚给大家看一眼,莫顿足,这个怎么看呢?教大家怎么样看莫顿足,因为只要看到莫顿足一定要搞丘墟这个地方,要不然你就很难治。莫顿足主要就是第二跖骨过长,第一跖骨过高,这一根骨头太长,这根骨头太高就会形成这个莫顿足,这个是每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莫顿足,莫顿足很麻烦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它会引起你的颈部、肩部的慢性疼痛。因为有莫顿足的人,他走路他喜欢这样子走,就是外展、旋外走。因为他这样子的话可以让第二跖骨去分担他的体重,这样才舒服,对吧?长此以往会形成这里很紧,这里一紧会直接影响上半身的体态。所以,结论就是大家看到有这个趾头长的人,就一定要解决他外侧线,也就是少阳经筋的疼痛问题。怎么样看出他是莫顿足呢?单看这个是不够的,就有些人天生比较长,决定的手法就是这样,把它掰到前面,三个手指去摸它的高点,你要看到的这个才是跖骨,我说的是跖屈的跖,那第一个点在这里,第二点在这里,这个就不用说了,在这里。你看这个点是不是高于其他的点,对不对?那就可以诊断为莫顿足了。记住诊断莫顿足就一定要解决这里的高应力,要不然脖子痛就治不好。当然如果是通过站桩练习,它可以使第一跖骨跟第二跖骨这个承重点混然一体,它就会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站桩。好,下面我要讲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内容,就是这个伸肌,就是包括这些伸肌。讲完莫顿足,再讲个拇外翻,上次刘医生她发了一个微博,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里面有一个动画的,里面说到那个拇外翻,大脚拇是什么原理呢?大脚拇就是,这个就是大脚拇,看到没有?中间这个已经超过了三十度,五十度了,很多人都有第一个情况,对不对?第一种情况完全可逆的,低于30度的,这种就没办法了,对吧?还有这种的话叫做锤状指。
好,我今天想讲了一个非常有帮助你们的观点,以后你们遇到这种脚趾头,第一种脚趾头就把足阳明筋调好,就是伸肌,特别是胫骨前肌,胫骨前肌调好了,腓骨长肌调好了,它这个再加上功能训练,功能训练什么?记住,我现在教了,功能训练非常简单,给我一张纸巾,因为他这个就是一个,因为负责我们这个大脚拇稳定的它有两根肌肉,一个是胫骨前肌,一个是胫骨后肌。它们两个都有一个动作,叫做这个抓脚趾的动作。所以,我会叫病人准备几个橡胶球放在地上抓起来,或者是拿一张纸巾这样抓起来,然后勾脚,明白吗?抓起来勾脚就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这个是一个康复训练。那么在针灸胫骨前肌筋结和腓骨长肌筋结的前提下,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低于30度的这个拇指外翻、拇外翻矫正过来,这是非手术疗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12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