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人忘事、认不出人?中医4类辨证 调理方,对症护脑!
2025
09-16

老人忘事、认不出人?中医4类辨证 调理方,对症护脑!

家里要是有老人慢慢记不住事儿,连常联系的亲人都认不清,咱们心里急得慌,却不知道该咋帮——其实中医对痴呆有一套“对症调理”的思路,核心是觉得痴呆多是“脑髓没得到滋养、脑子的’指挥中心’受损”导致的,常见原因离不开肾精不够、痰浊堵脑子、瘀血阻了经络,或是气血不足。下面就把临床最常见的4种情况拆开来讲,既说调理方法,也用咱能听懂的话解释明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肾精亏虚型:“脑子缺了’底子营养’”

1. 先说说咋看出来

– 记性差得厉害:先忘刚发生的事,比如早上吃了啥转头就忘,慢慢连以前熟悉的事儿、孩子的名字都记不住,最后可能连家人都不认;

– 身上还会有这些情况:腰和膝盖总觉得没劲儿,偶尔头晕耳鸣,头发白得早、牙齿也松了,有的老人会怕冷(这是偏肾阳虚),有的则总觉得口干、怕热(这是偏肾阴虚);

– 精神头也差:反应慢半拍,不爱说话也不爱动,严重了甚至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生活没法自理。

2. 为啥会这样

咱中医常说“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肾就像给脑子供“底子营养”的仓库,老人年纪大了,肾的力气弱了、里面的“精”也少了,仓库空了,脑髓自然就不够用。脑子没了足够的滋养,就像缺了油的机器,慢慢“生锈”、变迟钝,时间长了就成了痴呆。

3. 咋调理

– 思路:先把肾补好、把“精”填足,再给脑子补够脑髓;

– 常用的方子:一般用“六味地黄丸”配着“还少丹”。

– 咱解释下:六味地黄丸是补肝肾、填肾精的老方子,尤其适合肾阴虚的情况;还少丹里加了枸杞、菟丝子这些能补精的,还有远志能帮着“唤醒”脑子、安神开窍。要是老人平时总怕冷、手脚凉,用这个组合就合适;要是总口干、怕热,换成“左归丸”更对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痰浊蒙窍型:“脑子被’黏糊垃圾’糊住了”

1. 先说说咋看出来

– 记性差还糊涂:不光记不住事,还常犯迷糊,比如把筷子当勺子用,分不清白天黑夜;

– 身上能看出的信号:舌头表面像铺了一层厚腻的东西(这叫舌苔厚腻),口水多,肚子容易胀,大便黏糊糊的总粘马桶,有的老人说话含糊不清,还爱流口水;

– 精神状态:表情呆呆的,眼神也浑浊,像没睡醒似的,有的还会莫名烦躁、乱发脾气——其实是“黏糊垃圾”堵得太厉害,身体里的气走不通了。

2. 为啥会这样

大多是老人年纪大了,脾胃功能弱了,吃进去的东西没法好好消化,慢慢就变成了“痰浊”——不是咱平时咳嗽吐的痰,是身体里没消化好的“黏糊糊的垃圾”。这些“垃圾”顺着经络跑到脑子里,把脑子的“指挥中心”(元神)给糊住了,脑子没法正常干活,自然就痴呆了。

3. 咋调理

– 思路:先把脾胃调好,少产生点“黏糊垃圾”,再把脑子里堵着的“痰浊”通开,让脑子清醒过来;

– 常用的方子:“涤痰汤”,一般还会加远志、郁金。

– 咱解释下:涤痰汤里的半夏、陈皮能化痰,茯苓能健脾——脾胃好了,痰浊就少了;还有石菖蒲,专门能通脑窍,像给脑子清“糊状物”的疏通剂。加远志、郁金是为了让开窍的效果更好,适合舌头厚腻、身上偏“湿”的老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瘀血阻络型:“脑子的’通路’被堵住了”

1. 先说说咋看出来

– 记性差多是突然加重:比如中风之后,慢慢就认不清人、记不住事了,还可能总喊头痛,而且疼的地方很固定;

– 身上能看出的信号:舌头下面的青筋又粗又黑,或是舌头上有瘀斑,手脚偶尔会麻木,不少老人之前有过中风或磕碰受伤的经历;

– 精神状态:反应特别慢,说话有气无力,严重了还会突然烦躁、甚至躁狂——这是瘀血堵得太厉害,身体里的气乱了。

2. 为啥会这样

咱中医说的“瘀血”,有点像西医说的血栓、血液循环差。老人血管弹性差了,血流也慢,再加上要是有过中风、受伤,瘀血就容易堵在脑部的经络里。脑子的“通路”堵了,气血送不过去,脑髓没营养,“指挥中心”缺血缺氧,自然就痴呆了。

3. 咋调理

– 思路:把脑子里的“瘀血”化开,让气血能顺畅通到脑子里,再帮着“唤醒”脑子;

– 常用的方子:“通窍活血汤”。

– 咱解释下:这方子是专门通脑部瘀血的,里面的桃仁、红花能活血化瘀,生姜能帮着温通经络,原来会用人工麝香通脑窍,现在为了安全,常用冰片替代,效果也差不多。要是老人瘀血重、头痛明显,还会加川芎、三七,帮着加强活血的效果,特别适合有中风史、舌头有瘀斑的老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气血不足型:“脑子缺了’能量’”

1. 先说说咋看出来

– 记性差多是“忘得快”:刚说的话转身就忘,新事儿根本记不住;

– 身上能看出的信号:脸色发白、嘴唇没血色,走几步就喘,总觉得累,偶尔心慌,手脚也凉,大便还偏稀;

–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不爱说话,眼神也没劲儿,严重了还总嗜睡——其实是脑子缺“能量”,没力气维持清醒。

2. 为啥会这样

“气血”就是身体的“能量和营养”,老人脾胃弱(气血主要靠脾胃消化食物生成),或是有慢性病长期耗着,气血就不够用了。脑子没了足够的“能量”,就像手机没电,没法正常运行,时间长了就成了痴呆。

3. 咋调理

– 思路:先把脾胃补好(气血的源头),把气血补足,再帮着安神,让脑子能“用上”这些能量;

– 常用的方子:“归脾汤”。

– 咱解释下:归脾汤是补气血、养心神的老方子,里面的黄芪、党参能补气,当归、熟地能补血,再加上远志、酸枣仁帮着安神——不光补气血,还能让脑子“休息好”,适合脸色白、总累的老人,尤其要是老人还爱失眠、心慌,用这个方子更对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咱总结下:中医治痴呆的核心

1. 不搞“一刀切”:没有一个方子能治所有痴呆,必须先看老人是肾精不够、有痰浊、有瘀血,还是气血虚,比如同样是忘事,舌头厚腻就用涤痰汤,舌头有瘀斑就用通窍活血汤,辨错了证,药就没效果;

2. 得“治养结合”:用药的同时,日常调理也得跟上——肾虚的老人多吃核桃、黑芝麻,帮着补肾;痰浊重的别吃太甜太油,省得脾胃负担重;有瘀血的适当散散步,让气血动起来;气血虚的多吃山药、红枣,补补气血;

3. 越早干预越好:要是老人刚开始只是偶尔忘事、反应慢,这时候找中医调理,能延缓进展,别等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再着急。

不过得提醒一句:上面说的方子,都得让专业中医师给老人辨证后才能用,可别自己抓药,万一不对证,反而可能有副作用。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