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小毛病,比如频繁起夜、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其实可能是身体在“喊冷”。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一旦被寒气侵袭,就会各自“闹脾气”。今天就给大家对应讲清楚,五脏受寒的信号和调理中成药,帮你把寒气赶出去。
一、肾有寒——夜尿多、腰发凉,用金匮肾气丸
信号:晚上总起夜,一晚上跑3-4次厕所,小便清长没有异味;腰和膝盖摸起来凉凉的,手脚也总不暖和,稍微累一点就觉得没力气。
原因:肾就像身体的“小火炉”,负责把水液蒸腾、回收。肾阳不足,“火炉”烧不旺,水液没法被好好利用,就直接变成尿液往下走,尤其晚上阳气弱,尿频更明显。
调理:金匮肾气丸是温肾的经典方。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先补肝肾之阴,为“补阳”打基础;再用少量肉桂、附子这两味“暖药”,像给小火炉添柴,把肾里的寒气驱散;搭配茯苓、泽泻利水,丹皮清肝,补而不腻,既温肾阳,又能固住水液,减少尿频。
二、脾胃有寒——一吃凉就拉稀,用附子理中丸
信号:吃点凉菜、喝口冰水就拉肚子,大便稀溏不成形;肚子摸起来凉凉的,还总觉得胀,吃点东西就不消化;平时没胃口,人也长得瘦瘦的,手脚常年冰凉。
原因:脾胃是“后天之本”,喜欢温暖。脾胃受寒,就像把食物放在冷库里,没法正常消化吸收,水湿混在食物里,直接变成稀便排出;寒气还会影响脾胃蠕动,导致腹胀、没胃口。
调理:附子理中丸专门温脾胃。附子和干姜像“两把火”,直接驱散脾胃里的寒气;党参、白术、甘草补脾胃之气,把受损的脾胃功能补回来。吃一段时间,脾胃暖了,再吃点凉的也不容易拉肚子,胃口也会变好。
三、肝有寒——腿抽筋、关节痛,用木瓜丸
信号:半夜小腿突然抽筋,疼得直咧嘴;膝盖、脚踝等关节发凉、疼痛,遇冷更严重,活动一下会稍微缓解;平时总觉得手脚发麻,走路没力气。
原因:肝负责“濡养筋脉”,就像给筋脉“浇油”。肝有寒,气血运行变慢,筋脉得不到足够滋养,就会收缩、抽筋;寒气还会阻滞关节里的气血,导致关节冷痛。
调理:木瓜丸能温肝散寒、舒筋活络。木瓜能柔筋活络,专门缓解抽筋;附子、肉桂温肝散寒,打通气血;再搭配当归、川芎活血,牛膝、杜仲强筋骨。吃完腿不抽了,关节也不发凉疼痛了。
四、肺有寒——老咳喘、痰发白,用小青龙颗粒
信号:一受凉就咳嗽、哮喘,咳出来的痰是白色稀稀的,像泡沫;鼻子不通气,流清鼻涕,喉咙里总觉得有痰咳不净;胸口发闷,怕冷,不敢吹空调。
原因:肺是“娇脏”,最怕受寒。寒气进入肺部,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水液停在肺里变成稀痰,引发咳喘;寒气堵住鼻腔,就会鼻塞、流清涕。
调理:小青龙颗粒能温肺散寒、化饮止咳。麻黄、桂枝打开毛孔,把肺里的寒气排出去;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稀痰;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散。吃几天,咳嗽、哮喘会减轻,痰也能顺利咳出来,胸口不闷了。
五、心有寒——心慌、胸口闷痛,用参附强心丸
信号:胸口隐隐作痛,像有东西压着,遇冷更疼;平时总心慌,心跳忽快忽慢;手脚冰凉,连嘴唇都是发紫的,稍微活动就觉得喘不上气。
原因:心主血脉,靠阳气推动血液运行。心有寒,阳气不足,血液流动变慢,甚至瘀堵在胸口,导致胸闷、胸痛;血液没法顺畅送到手脚,就会冰凉、嘴唇发紫。
调理:参附强心丸能温阳强心、活血通络。人参补心气,附子温心阳,像给心脏“充电”;丹参、葶苈子活血利水,打通堵塞的血脉。坚持用,心慌、胸痛会缓解,整个人也更有精神。
最后要提醒,这5种中成药虽好,但要对症用。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哪种“寒”,或者症状比较严重,一定要咨询医生,别盲目吃。把五脏的寒气去掉,身体暖和了,很多毛病自然就好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9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