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解析
1.蝉蜕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神农本草经》)
本草论述:
《名医别录》:’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本草纲目》:’蝉蜕能治皮肤疮疡风热,破伤风。’
《药性论》:’其气清虚,主散风热,利咽喉,开声音。’
核心功效:
疏风散热:轻清升散,透发郁热,尤擅治风热表证
熄风止痉:平肝定惊,用于惊风抽搐、破伤风
利咽开音:治风热壅肺之咽痛音哑
透疹消疮:助麻疹透发,消皮肤风疹瘙痒
现代药理:
含甲壳素(Chitin)可调节Th1/Th2免疫平衡,降低IgE水平(抗过敏机制)
蝉蜕水提物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抑制戊四氮诱发惊厥)
2.白僵蚕
性味归经: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本草经集注》)
本草论述:
《本草拾遗》:’治中风痰壅,喉痹,头风齿痛。’
《本草求真》:’僵蚕味辛气温,能散风痰,去皮肤诸风。’
《医学衷中参西录》:’僵蚕善治风痰,为治喉痹要药。’
核心功效:
祛风解痉:治肝风内动之抽搐、面瘫
化痰散结:消瘰疬痰核,治乳腺增生
解毒利咽:配伍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通络止痛:用于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现代药理:
白僵菌素(Beauvericin)具有抗惊厥活性(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
僵蚕蛋白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5mg/mL)
二、配伍机制
1. 协同增效
蝉蜕轻清升散,透表热;白僵蚕化痰息风,通络止痉。二者合用,外可疏风透疹,内可平肝息风,适用于表里同病之风热夹痰证。
蝉蜕升散透邪,白僵蚕降气化痰,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尤善治咽喉不利、痰热壅滞之证。蝉蜕轻扬疏散风热,白僵蚕咸辛祛风痰,形成’表散-内消’合力,契合叶天士’治风先治痰’理论蝉蜕质轻易浮,配白僵蚕沉降之性,形成升降相因之势
实验显示:两药合煎时抗惊厥ED50降低42%(小鼠最大电休克模型)
2. 互补作用
蝉蜕偏于疏散风热,白僵蚕长于化痰散结,二者共奏疏风清热、化痰利咽之效,常用于风热夹痰之咽喉肿痛、音哑。蝉蜕偏走气分(透邪外达),白僵蚕侧重血分(化痰通络)
合用时对NMDA受体过度激活有双重抑制作用(抗癫痫机制)
《成方便读》:“蝉蜕轻扬,善走皮腠;僵蚕清化,能散结痰。二者相配,外透内清,风热痰浊并治。”
三、经典方剂举隅
1.升降散(《伤寒瘟疫条辨》)
组成:蝉蜕、白僵蚕、姜黄、大黄
病机:表里三焦大热,气机郁闭
配伍精要:
蝉蜕、僵蚕升清透邪(’欲降先升’)
姜黄、大黄通腑泄热(’升降复常’)
现代扩展:
流感高热(缩短退热时间1.2天)
急性扁桃体炎(CRP下降率68%)
2.五虎追风散(《中医方剂学》)
组成:蝉蜕、白僵蚕、全蝎、天南星、朱砂
特色:
蝉蜕用量达30g(重用取其熄风镇痉)
僵蚕配伍虫类药增强通络止痉之力
适用证:破伤风(控制角弓反张)
3.清咽利膈汤(《喉科紫珍集》)
组成:蝉蜕、白僵蚕、牛蒡子、玄参、桔梗
方解:
蝉蜕开音透热,僵蚕化痰散结
牛蒡子、玄参解毒滋阴
现代应用:急性喉炎(声带充血水肿改善率85%)
四、历代医家论述
1.张仲景(汉代)
《金匮要略》虽未直接记载此药对,但’痉病用葛根汤’的治则为此后虫类药治痉奠定基础
2.杨栗山(清代)
《伤寒瘟疫条辨》:’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
创制升降散,确立’轻可去实’治法
3.吴鞠通(清代)
《温病条辨》治春温初起:’用蝉蜕、僵蚕,透邪外达,使热有出路。’
在银翘散加减法中提出:’咽痛甚者,加僵蚕、马勃。’
4.蒲辅周(近代)
《蒲辅周医疗经验》:’蝉蜕配僵蚕,治小儿高热惊厥,常与钩藤相须为用,取其轻灵透达之性。’
5.朱良春(现代)
《虫类药的应用》强调:’僵蚕、蝉蜕同用,可入络搜风,治久病入络之顽疾,如面神经麻痹、帕金森震颤。’
五、临床应用精要
1.小儿高热惊厥
用法:蝉蜕6g、白僵蚕6g,配伍钩藤9g、地龙5g
机制:抑制海马区谷氨酸过度释放(动物实验显示惊厥潜伏期延长120%)
2.慢性荨麻疹
证型:风热夹瘀
用法:蝉蜕10g、白僵蚕10g,配伍乌梅15g、徐长卿12g
研究:调节Treg/Th17平衡(IL-10升高,IL-17下降)
3.面神经麻痹
分期用药:
急性期:蝉蜕12g、僵蚕15g+全蝎6g(祛风通络)
恢复期:蝉蜕6g、僵蚕10g+黄芪30g(益气托毒)
增效:配合穴位贴敷(地仓、颊车)
4.癫痫辅助治疗
证型:风痰闭窍
用法:蝉蜕粉3g、僵蚕粉5g,每日冲服
观察指标:减少脑电图异常放电频率(24小时监测下降40%)
六、使用禁忌与注意
慎用证候:
气血两虚抽搐(需配伍人参、当归)
孕妇慎用(虫类药有潜在致畸风险)
毒性警示:
白僵蚕含异性蛋白,过敏体质需先做皮试
蝉蜕大剂量(>30g)可能致一过性血压下降
现代配伍优化:
配酸枣仁:增强镇静安神(GABA受体协同作用)
配莪术:治疗声带息肉(抑制纤维母细胞增殖)
七、古今剂量换算
经方参考:《备急千金要方》治风疹:蝉蜕二两(约27.6g),僵蚕一两(13.8g)
现代常规量:蝉蜕3-12g,白僵蚕6-15g(急症可用至30g)
小结
蝉蜕-白僵蚕药对承载着中医’治风先治痰,痰消风自灭’的学术思想,从杨栗山升降气机的宏观调控,到现代神经递质的微观调节,展现虫类药的独特价值。
蝉蜕与白僵蚕,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外透风热、内化痰浊,为治风热痰结之要药。历代医家以其为核心,创制名方,至今广泛用于儿科、五官科及温病领域,堪称“轻灵配伍之典范”。
临床应用需把握三点:①辨清风邪性质(兼寒、兼热);②区分新病久病(新病重用蝉蜕,久病重用僵蚕);③注意体质差异(过敏者慎用)。
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对在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节中具有多靶点作用,为治疗疑难杂症提供新思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66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