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最辛苦的一天,因为玩迪士尼。排队两个多小时,玩不到2分钟,想到空闲时间会很多,临出门前我把《针道》塞进了背包。没想到的是,因为高温酷暑,管家给安排的都是室内排队项目,光线很暗,根本看不清书上的字,所以一天下来只挤时间读完了“技法入门知识”这一部分。关于揣穴,之前最心虚的,就是自己没把握准确定位,每次都是比划来比划去的拿不定主意,但左老师告诉我们:实际临床上不是那么死板,因为身体是活的,穴位也是活的,我们真正取穴的时候,是要在身体上找到具体的反应点,通过眼睛的望诊和手的触诊来找到相应的藏病之穴。所谓藏病之穴,就是在穴位的上下左右按压一下,找到的那个最敏感、压痛最明显之处。如果没有压痛点,说明不适合扎此穴位,扎了也没效,可以再去别的地方找。关于针具的选择,我体会最深的是扎月窟针法的时候,用1寸的针和1.5寸的针差别很大。最初几次月窟针法,我用的是1.5寸的,整个腹部反应强烈,后来摸到压痛点比较靠上,接近关节分岔口,就换成了1寸的针,直接从压痛点斜刺下去。这么一来,效果却没有原来好,肚子里也咕噜响,但是很轻,结束得也快。试过几次之后,我又换成了1.5寸的绿色针,不管有没有压痛点,从更远处斜刺向分岔口,往往是一边太冲穴扎好,肚子就开始有轻微反应了,待把手脚全部扎好,肚子简直就跟开了锅似的……关于触诊和望诊,是要用手揣穴,用眼睛望皮肤异常点,如黑痣、小红点、红血丝、瘀络等,找出疾病相应的藏病之穴,这些都需要多操作勤实践。
8月14日下午返程,刚上高铁坐好,拿出书来准备读,忽然就肚子疼,一开始是小腹疼,怀疑是来例假的缘故,没过多久上腹部也疼起来,胃很不舒服,又以为是饿的,吃了两块蝴蝶酥,没有缓解,反而更疼了。喝热水也不管用,疼得额头开始冒汗,突然想起昨天去迪士尼乐园的时候特意往包里放了两板针、几片酒精棉、一包医用纱布,于是赶紧拿出来——只有扎手是最方便的,我选择了第二掌骨侧缘,在应象小腹区和胃区找到压痛点,分别扎了一根针,左右手都扎。扎上就开始睡觉,睡了大约半小时,醒来后已经感觉不到任何不适了,为达到更好的疗效,继续留针20分钟,起针。起针之后我用医用纱布分别按压针眼五六分钟,因为车上有空调,就这么直接敞开着不放心。
之后就开始读“三调技法”,第四天的内容:一、针刺特效穴~调气。特效穴的存在是经过验证的,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特异相关性确实存在。我们先想到可能会在哪个地方,然后通过眼睛的望诊和手的触诊去找到它,再扎到它,就可以了。进针的时候避开毛孔,避开血管。留针时间半小时以上,我一般留针50分钟左右,印堂针留的时间更久,甚至带针睡觉,睡醒一觉再起针。我起针的时候遇到过两次滞针的情况,硬拔很疼,轻轻地左右捻转也松不开,后来尝试往里再进进针,然后再往外退,就很顺畅地退出来了。
左老师认为:气血流通即为补。让身体气血流通起来,身体自己就能恢复正常,达到“补”的效果。比如体寒阳虚之人,找到合适的穴位,扎完针以后,等他体内阳气起来,自然就会把体内的寒气排出去。
二、斜刺筋结~调经筋。针刺的具体对象是肌肉。肌肉的劳损主要原因有四个:外伤、静力性损伤、受寒、情绪压力。劳损的肌肉都会存在一个挛缩状态,特点是变短、变粗、变硬、压痛。肌肉变短,有些动作就受限。肌肉劳损挛缩在临床上是不可忽略的,左老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考虑到肌肉这部分,90%以上的患者都能通过针灸治好。而且,对于劳损挛缩的肌肉,一定要用针斜刺硬结,这样才能更有效,直刺效果要差好多。
如果肌肉很长一段都是硬的,那就并排多扎几针,或者扎一针用不同斜度瞄准。关于这个不同斜度瞄准,我之前没领会明白,给冉同学肩部解筋结的时候,用同一个针孔分别朝不同方向辐射状刺,大方向上是斜向上的,但不在同一条投影线,不知道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等按不同斜度再试一试。左老师说,几乎所有的病痛,包括外在躯体病变、内脏病变,都会在体表的某些特定部位上,在肌肉层面上找到特异的反应找到依据,甚至一些异常的情绪压力也会在肌肉上留下痕迹。所以还是要好好练习手感。
三、血络放血~调血。瘀络,就是形状颜色异常的血管,用眼睛就能看得到。最重要的阳络刺血区域是:肘部及前臂、手掌、手指、膕窝及小腿,头部太阳穴区域,体壁。每个部位放血的功效,左老师在书中都做了详细讲解,而我之前忽略的一点就是,小腿内侧面,也就是胫骨内侧面,左老师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些心肺疾患,甚至胃病患者,在胫骨内侧上半部分容易出现瘀络;一些腹腔特别是盆腔的问题、泌尿生殖系统的问题,在胫骨内侧的下半部分容易出现瘀络。至于体壁放血,往往是找到瘀络浅刺,然后拔罐出血,留罐15分钟,放血效果更好。
当然,放血的前提是,患者一定要符合瘀血辨证。能看见明显瘀络的没问题,如果体表看不到明显瘀络,那就要进行瘀血辨证了。瘀血辨证有两个层面:一是病症本身具备瘀血特点,主要是通过病症的发作特点来判定,比如夜间加重,白天减轻,休息加重,活动缓解,痛有定处、痛有定时、痛如针刺等等。二是从患者整体的体质进行瘀血辨证。首先是舌诊,舌质青紫的,舌下血管怒张、青黑的,就是典型的瘀血体质。然后是腹诊,肚脐左下方一两寸区域,如果摸到一个点,轻轻一压,患者表现为剧痛,就被称为瘀血腹症。女性月经如果颜色发黑、发暗、有血块,也属于瘀血体质。外伤也是引起瘀血体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有外伤千万不要忽略了,尤其是伤到一个重要位置,用药千万不要忽略了活血化瘀,用针千万不要忽略了放血。很重要的一点:一个有瘀血体质的患者,如果你没有注意到他整体的瘀血体质情况,只是针对患者所描述的毛病去治,那么就算你针扎得挺好,特效穴选得很准,局部经筋也处理得挺好,一开始效果是不错的,但到了一定程度后,会发现老留点尾巴,不久他又犯病了,疗效不彻底,反反复复,所以整体的瘀血体质辨识很重要。
本章的最后部分,左老师讲到了手掌应象刺血,操作起来很方便,我用中指微络刺血最多,对头面部问题效果很好,另外对一些心脏病、胸部不舒服的、女性宫寒的、小孩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有效。总之,就像左老师说的:学针灸,上手是最重要的。针灸当然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技能之上还有哲学,还有思想,还有理论,但是它首先是一门技能。关于这门技能的学习,哪怕你不知道为什么,但知道怎么做就行了,先上手再说。你可以尽可能理解一些背后的原理,实在没理解的,先干再说,在执行中加强理解。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先上手再说,先干再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64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