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日记】
在临证中见真知,在病案中传薪火!
「随诊日记」以案说医,深度剖析病案,还原诊疗思维,传承中医精髓,架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
脑胶质瘤这个病听起来十分陌生,但它却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一个肿瘤。它非常的狡猾,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偏头痛或疲劳,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头痛、语言障碍或肢体无力时,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反复头痛和视物模糊是脑胶质瘤的典型症状,往后,随着肿瘤持续生长压迫脑组织,患者可能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癫痫发作,甚至偏瘫。西医在治疗时主要是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这个病彻底切除极为困难,而且容易复发,中医的介入无疑是给病患打开了新的局面。
其实在中医看来,情志失调是脑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情志抑郁或暴躁易怒,可能导致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郁结。久则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津凝为痰,痰瘀互结与脑,发为脑瘤。搞清楚发病的重要病机,辨证施治、针对性用药,症状自然得以改善。
近期我就治疗过一起脑瘤患者,头痛欲裂,同时还伴有视物模糊,在辨证后我以化痰祛瘀,通窍醒神,兼以滋补肝肾为治则,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病案:深陷头疼迷局
53岁的郑先生头痛已经有两个月了,平时性子急躁的他,这两个月度日如年,每当头疼发作的时候就像有锤子在里面敲打,视线便蒙上一层薄雾,恶心感阵阵涌上,却吐不出什么,但这个情况几分钟后便缓解过来。以为是近期压力大没有休息好的原因,他开始并没有放心上,然而在一周前,头痛开始变本加厉,每日造访一两次,甚至新添了右手持物不稳的症状,茶杯悄然从指间滑落,筷子不再听使唤。去医院一检查,“脑胶质瘤”这个结果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
【患者】郑某,男,53岁
【主诉】反复头痛伴视物模糊2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前额及巅顶胀痛,疼痛呈搏动性,持续约1-2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伴视物模糊、恶心欲呕,无呕吐物。患者头痛发作时偶觉胸部窒闷感,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近1周头痛发作频率增加至每日1-2次,疼痛程度较前加重,并新发右手持物不稳。外院头颅MRI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2.1×1.8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水肿带明显,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平素性情急躁,常感身体困重,口中黏腻。夜尿频(3-4次/晚),纳可,寐欠安,大便调。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张胜兵老师辨证施治
▼
辨证:拨开迷雾 寻找病机
郑先生的病根啊,很大程度上和平时容易着急上火的脾气有关。情绪急躁,肝气郁结,堵久了就会生热,还会把身体里的水分“烤”得变得黏稠,形成“痰湿”。
这些痰湿堵住了气血流动的通道,让气血流不通畅,慢慢就形成了“瘀血”。痰湿和瘀血这两个不好的东西胶着在一起,顺着气血往上跑,堵住了头部的经络和孔窍,就像迷雾遮住了眼睛和大脑,所以会头痛、看东西模糊。
痰湿堵在胃部,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胃气就会不顺,所以会恶心难受;堵在胸口,就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
痰湿和瘀血堵塞了通往右手的经络,手上的筋脉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不听使唤,拿东西不稳。而身体沉重、嘴里发黏,也是因为“痰湿”太多,湿气困住了脾脏,让它没法正常工作的缘故。
而晚上起夜多,则是因为他的肾气有些不足,对膀胱的控制力减弱了,所以才会尿频。
再来看他的舌象和脉象,舌头颜色暗还有瘀斑,说明有瘀血;舌苔又白又腻,是痰湿的标志;脉搏摸起来弦滑,也是痰瘀交结的典型信号。
治则:化痰祛瘀 滋补肝肾
综上所述:西医诊断为脑胶质瘤,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型为痰瘀互结,蒙蔽清窍,兼肝肾不足证,应以化痰祛瘀,通窍醒神,兼以滋补肝肾为治则,拟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缩泉丸、桃红四物汤、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下为我的开方:
天麻15g、 法半夏15g、生白术15g、炙甘草10g、陈皮15g、生姜10g、山药10g、盐益智仁15g、乌药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燀桃仁10g、竹茹10g、烫枳实10g、瓜蒌30g、薤白10g、蔓荆子10g、藁本片10g、白芷10g、炒芥子30g、胆南星10g、白芍20g、石菖蒲10g、 盐菟丝子15g、煅蛤壳15g、 浙贝母30g、 丹参30g。共 10 帖,水煎服,每天三次,共10天。
方解:诸方合一 攻补兼施
天麻、蔓荆子、藁本片、白芷,能疏风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可缓解患者前额及巅顶胀痛症状。
竹茹、法半夏、炒芥子、胆南星、瓜蒌、薤白、陈皮、石菖蒲、煅蛤壳、浙贝母,具有化痰祛湿、理气宽胸之功,针对患者痰湿内生之证,可改善恶心欲呕、苔白腻等症状。
丹参、红花、当归、川芎、燀桃仁,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针对患者瘀血内阻之象,可改善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弦滑等表现,同时有助于缓解头痛。
白芍、炙甘草能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增强止痛效果。生白术、盐菟丝子、盐益智仁、乌药、山药,能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生姜能和胃降逆,调和诸药。
后记:
以上病案患者表面上是头疼长了肿瘤,实则是长期急躁情绪导致的肝郁上火,灼烧体内津液炼为痰浊,阻滞气机酿成瘀血,终致痰瘀胶结、上蒙清窍。在诊治时切不可头疼医头,须抽丝剥茧,以“通”为要,把握“痰、瘀、风”交织之病机,化痰祛瘀、平肝通络方可破局。
看完本次病案,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文中的治疗方案。身体如果有不适的一些症状,请尽快找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下期病案预告:
【患者】刘某,女,75岁
【主诉】反复腹胀、便秘3年,加重伴神疲乏力、失眠多梦1周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结肠癌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但术后逐渐出现:持续性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明显;大便排出困难,质干,需依赖通便药(如乳果糖、番泻叶等),停药即复发;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活动后气短心悸。近1月症状显著加重:腹胀如鼓,叩之浊音,进食后尤甚;便秘加重,便质干结如栗或黏滞不爽,排便间隔延长(5日一行);极度疲倦,卧床时间延长,伴畏寒肢冷,腰膝以下冰冷;自汗盗汗;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难复眠;兼见口干不欲饮,手足心微热。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下期我们会讲到关于治疗肠癌的病案,您有什么问题需要了解?或者如果您是一名中医会有怎样的诊疗思路?欢迎参与我们的讨论,如有其他问题也可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
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5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