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身体好,要想长寿,身体一定要保持体内的气血、五脏、经络这三大部份的通畅无阻。从脉诊来看,脉象跳动有力,节奏均匀,说明身体内的气血、五脏和经络畅通;脉象细弱、发沉、发涩,表明身体内瘀堵严重,气血、五脏和经络都不畅通。
气血,五脏和经络瘀堵,会造成发烧,感冒,发炎,血栓,脏腑病变,长了不好的东西等病态症状。
那么高血压病,也是由于气血、五腑、经络堵塞不通造成的身体血压升高,进一步发展就会血管破裂而脑出血。
有的人认为血压高没大事,用上点降压药,这样就能降下来。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那么降压药是什么呢?降压药降的是血压的数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的问题,暂时帮助扩张了血管,降低了血液流动的压力,这是要终身服药的。
于大夫的邻居2012年查出了高血压,当时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但是她这邻居不按时吃药,也不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药想着就吃,没想到就不吃。结果最后得了脑梗进医院抢救,共住了13天。出院的时候一侧肢体不灵便,在出院的第三天半夜,又出现胸闷气短疼痛,有一种快要憋死的感觉,接着又被120拉到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心梗,同时上手术下了支架。
这个邻居这一次住院使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性格大变,看着什么都不顺眼,都不对劲儿。
高血压极易损伤心脏,脑血管,肝脏和肾脏。特别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出血,是大脑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的血管损伤出现的症状,有头晕,头疼,耳鸣,脑鸣,情绪容易激动,脾气特别大,眼底出血,流鼻血身上一碰就瘀青瘀紫。还有就是颈部和头部的血管出现跳着疼,突然的手脚麻木,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不能缓解,突然忘事,一件事情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些都是高血压对血管发出的警告。
怎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降低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在于疏通身体內气血、五脏、经络这三大通道。只有三大通道畅通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控制高血压的问题,降低高血压患者得心梗,脑梗可能。
于大夫讲述了于氏第一代先祖用于氏中医神仙不老丸的故事。先祖来到边疆采药的时候,就遇到了有人向他求救,知道他是一个采药人,必定懂得医术。先祖随着求救人来到了军营,患者是一位将领,他的病症主要是每一天,天刚擦亮的时候就头疼,一起身就会呕吐,躺着休息能够缓解一下,流鼻血头疼加重,他的情况非常危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高血压。
先祖采用于氏中医三通疗法,去治疗这位将领的怪病。用上了神仙不老丸,服用神仙不老丸的第二天,起床后脑袋不疼了。服用神仙不老丸10天后,清晨头痛症状再没有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又服用了一段时间神仙不老丸之后,走路身轻如燕,心胸舒畅,晚上睡眠质量很好,精神头足,眼睛光亮,战斗力直接拉满,又回到了厮杀的战场,得到了军营将士的普遍赞誉。
神仙不老丸能够让身体的气血,五脏,经络都恢复畅通,解决头疼头晕、手脚麻木等症状,预防脑梗,脑血栓的发生,防止硬化脆化的血管出血,杜绝脑出血的风险,所以这个方子一直流传沿用到了今天。
由于这位将领在战场的厮杀劳累,积劳成疾造成身体气血,五脏,经络瘀堵然后造成他脑组织受损了。
神仙不老丸为什么能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能同时达到三通呢?就是因为这个方子各味药的搭配、协调、互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解除清晨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心脑血管问题,解决高血压对肝肾的影响等,还能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不适。真正做到三通为纲,百病不藏。
患者病例高血压
一女患者为老伴患高血压而求助。高压190mmHg,低压110mmHg,到药店买降压药吃,20mg替米沙坦;2.5mg非洛地平两种。吃完药之后头晕迷糊,求问于大夫。
于大夫告诉她,两种降压药的联用降压效果药力太猛,去掉非洛地平,单独用替米沙坦就可以了。
于大夫告诉她给老伴用上三通基础方一一长寿饮【黄芪9g制黄精10g制何首乌6g葛根9g。服用方法:熬煮40分钟后代茶饮】,其中的三味好药材黄芪,黄精,何首乌,核心搭配增强“补气养阴+益精血”的协同作用,三者搭配可同时适合气虚+精血亏虚的人。半个月之后再把电话打过来再复诊。
患者病例二糖尿病
一女患者75岁,糖尿病30年血糖不稳,空腹血糖十一至12mmoi/L参透血糖16至18mmoi/L脑出血后遗症,说话不利索,左侧的胳膊腿没有知觉,腿走路画圈,高压140mm hg低压90mm hg耳鸣,脑鸣,脑袋疼,大小便失禁,用不起尿不湿。由于经济拮据仅靠老公一份退休工资生活,迫不得已,老公70多岁了还在大街上扫街当环卫,能丢她一个人在家。患者情绪低落自认为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于大夫告诉,这是由于气血,五脏,经络堵塞而造成的,假如气血,五脏,经络都通了,自然就能缓解这些疾病。于太夫诊后开出药方:健杆黄芪15g鸡头黄精10g葛根15g雌雄何首乌15g绞股蓝20g玉米须50g红景天20g豨签草15g。
拿10副药用15天,每副药用水煎三次,分别到出三次的药汁,兑在一起再分三份去喝。一天喝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喝。15天后在进行电话复诊。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46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