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射功(图2-140~141):正直平稳地坐在条凳上,不须挺胸亮怀,两眼平视、全身做到松、静。两腿髌骨相距一个拳头加四横指的宽度,两大腿与小腿接近直,两脚板平行放置(不要形成内八字和外八字)。两手掌抓住凳边,双手虎口紧贴两大腿外侧风市穴位,两手不要弯曲,意守丹田、百会及左右手劳宫穴,提肛门,慢慢吸气,两手臂用力撑起上身,头与背部成一直线向前扑下(不要用两下胶托起上身),尽量将胸部压至两大腿上(此到气已吸完),然后用鼻吸气(作功时闭口,用养作胸式呼吸,掺起上身慢慢复到作功前的状态。意守,提肛全部放松,一上一下算一吹;时间一分到一分半钟,周而复始地练习。练本功会出现下列情况:
(1)前额热胀,面部发红,肠鸣虚恭,百会和两手劳官穴热胀,丹田部位有时出现热、麻、胀、跳等感觉。
(2)两手腕、腹肌、腰略有张痛,习惯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3)食量增加、能睡,面部红润有光泽等。
在练三射功时,不论是扑下或上起,禁止从中停气或换气。三射功要练上一个月以上,才能练小佛功、大佛功等,决不能颠倒练功法。整套功法练完,就能发放外气给患者治疗。
2.小佛功(图2-142):直立平稳地坐在条凳上,不须挺胸亮怀,两眼平视,全身做到松、静。两脑骨为自己一只拳头加四指的宽度,两脚板平行平放(不要形成内八字或外八字)。上下嘴后餐闭,上下齿轻合,舌舐上腭(即“搭桥”),将任、督二脉连酒,两章四指并拢,合掌,指尖全部向上托于胸前如和尚打坐,两大拇指指处对准胸前第二钮扣的高度,与胸距离为1~2寸,腕关节高于射关节。两拇指做到自然、松软,各掌四指用内力互相推顶,然后用意将开田之气运至命门气到命门后,又用意把气运回丹田,周而复始练习,一来一往算一次,熟练者每分钟达有次。本功要练一个月。
练本功法会出现下列情况:
(1)口中津液多而甜。
(2)两眼球发红。
(3)腰部有酸胀感。
(4)两胳膊有劳累感。
(5)两手掌和两腕关节有麻,痛胀、酸感。
(6)练功一星期后,麻、痛、胀、酸感会自然消失,精神饱满充沛,胸腹适,食量增加,会出现甜睡和快睡。
3.大佛功(同图2-142):练法与“小佛功”相同,区别在运气的方位上有所不同。用意将丹田之气运送至腹中心、再从腹中心把气运至百会穴,最后又用突发的“意”把气排出体外,用约180度角的弧形线再造入丹田(图 2-143),周面复始地逃行练习,熟练著每分钟坚求36次、本功要练一个月。度。
4.山鹰展翅(图2-144):面部向北,双腿直立,两髌骨间的距离为一拳加四横指的宽臂向两侧伸开高抬,并与肩略成45度两脚平行(不要形成内八字或外八字),上下嘴唇轻闭,上下齿轻合,舌舐上腭,两手起,右大腿平行地面,右小脚与右大腿垂直,右脚尖向地,整个右脚板与小腿约成45度36次。练完后,接着再用意将丹田之气运至右涌泉穴,一去一回算一次,连续练49次,再进行左腿练习,练法与右腿相同,本功要练一个月。
练本功法后会出现下列情况:
(1)练功的腿有热感,尤以涌泉穴极为明能。
(2)功毕步行全身感到舒适、轻松。
(3)如在冬季晚间人睡时,下肢特别感到温暖.
5.虎瞪功(图2-145-147):面部向北,双脚直立站着,两髌骨间的距离为一只掌加四横指的宽度。西脚平行(不要形成内八字或外八字),上下嘴唇轻闭,上下齿轻合,舌舐上腾,全身做到松、静、自然,接着一次做到意念十五个穴位(要同时意念,不能分别意念),即:百会穴、两肩隅穴,两风门穴、两涵泉穴,意念十五个穴位的同时,将两手臂向胸前伸直拍起,掌心向下与地面平行(两臂也要平行),接着上身保持垂直状态下蹲,两天腿与地面平行,尽量做到两小腿与大腿垂直,蹲下的时间持续1~10分钟,本功要练一个月。
练本功法后会出现下列情况:
(1)头部、两肩、两腿有热、胀、痛感。
(2)凡意念的各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热流感。
(3)在练功中,凡视线到达之处的景物有翻滚,歪斜的感觉出现(这是正常现象)。
(4)功毕,功者本身感到劳累、汗多、口渴等。
平时作意念的练法。三射是修持气功中全功法的基础,练三射功会出现不同的四种意(即意百会穴、丹田穴、两内劳宫穴);有功底后,每次再多加练1至2个穴位,循序渐进。这样,十五个穴位就会一次完全意念到了。
要求和注意事项:
(1)练发放外气功法在每晚子时开始,练功不要超过1小时,其他时间禁止练功(保健功不受时间限制)。
(2)练功时,面向北,背朝南,勿向东或西。
(3)练习功完毕要吃些有营养的食品和开水。
(4)练三射功时,长凳宽约20-30厘米,长约一米,高度以自己坐时大腿与地面平行为宜。
(5)思想上要排除杂念,做到自然、轻松、偷快、安静。初学者可闭目,防止外界干扰,呼吸要自然。
(6)练功时期尽量避免性生活。
(7)手表、裤带、鞋带和过紧衣服等物都要除掉.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09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