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种类多样,来看看郭老的取穴思路……一、生理和病理1.经脉、脏腑联系① 冲脉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灵枢·动输》: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难经·二十八》: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分支一上颃颡,别络唇口(肝经也上颃颡,绕口唇;阳明经也环唇);分支二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与胃经、脾经、肾经相通);分支三下循跗,入大趾间(与肝经相连);分支四起于胞中,上循背里(起于胞中,与督脉并行)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渗诸阳,灌诸精,与脾、胃、肝、肾、督等经脉联系更为密切。只有冲脉精血充足,才能使得胞宫行经、胎孕。②任脉见《灵枢·五音五味》条。
《难经·二十八》: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与肝脾肾精关系密切,同冲脉与经、带、胎、产联系。③督脉《灵枢·营气》: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
《难经·二十八》: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督脉为诸阳之会(与肝会于巅,与肾合,交心,手足三阳会于大椎,带脉从命门出),与任脉相通,司孕育。
④带脉
《灵枢·经别》: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
《难经·二十八》: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带脉出于督脉命门,带脉通足三阴、三阳,取肝、脾、肾等诸经气血为用。
注:带脉穴针刺用三寸针平刺,收腹效果,减肥效果好,亦可以治疗腰痛;足临泣通带脉,同样可主带脉疾病。
⑤肝脾肾
与冲任联系紧密,精血的主要器官。
⑥胃
阳明多气多血,气血生成源头。
⑦心
心主血脉,与行经、胎孕相关。
注:内关治痛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荨麻疹也可以采用内关)
2.病因病机
病因:情志(肝郁)、饮食(脾胃气虚,痰湿内生)、贪凉饮冷(寒湿阻滞)、禀赋不足(肝肾亏,气血弱)
病机:肝脾胃肾气血冲任失调,气滞痰湿瘀血
注:肝主疏泄,肾藏精,月经要来不来,调肝肾,太冲透涌泉,一针两调。妇人月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郭老常取二穴,加足三里、关元、天枢。哺乳期间缺少乳汁,针刺肩井、列缺(肩井乳痈而极效),扎足三里也可以促进分泌(禁扎复溜,复溜回乳)。会阴穴调冲任,调肝脾肾,补足气血,有丰胸效果。
二、妇科取穴(图片为网图,仅供参考,注中为郭老经验提要)
主穴
1.太冲:肝经原穴,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经行头痛(阴虚阳亢)、经行乳胀(肝气郁结)、痛经(气滞血瘀)。
注:凡是肝的疏泄出现问题,均可取太冲。太冲透涌泉可肝肾同调。
2.照海:郭老取穴为常规定位再往下凹陷(应为图中再往下凹陷),滋补肾阴,养阴利咽喉,滋水涵木,疏肝解郁,调理下焦。(根据穴名,本穴有阴阳沟通之意,从阴引阳,推动阳气温煦上升)
针刺有针感后轻推,使得肌纤维缠绕,轻轻上下提插。
3.三阴交:足三阴交会处,可调冲任。妇科百用穴,孕妇禁针。
4.地机:脾经郄穴,健脾益气,阴郄调穴,治脾虚所致经、带病
5.血海:善调血证,治疗妇人经血病。
注:荨麻疹可用地机、血海、伏兔、风市、梁丘,风市直刺要有肌肉跳动,后向下平刺,伏兔手法与此同。
6. 足三里:健脾胃生气血,适用于虚证。
7.天枢:别名补元,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源。调月经,胞宫血虚,本穴可补益生化,胞宫瘀血,本穴则可行气活血。
8.关元:元气、真气发生之地,为脏腑、经络之根本。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治疗妇科病、男科病。
注:关元透中极,可传导针感到尿道口,可治小便异常及妇科、男科疾病。
9.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可平肝潜阳、镇肝息风、宽胸理气、疏肝解郁。可治痛经。
注:对心率双向调节,可降压。
配穴
1.合谷:妇科气血不和,配合太冲开四关疏肝理气止痛。
注:面口合谷收,治头面部诸病;合谷透后溪治手麻;肺与大肠表里,合谷+曲池可治皮肤病,治热病无汗;调胃肠道疾患。
2.曲池
注:头面五官病,清头目;曲池透少海降压;腹痛、吐泻、痢疾等肠道炎性疾患;皮肤病(配合谷,郭老用此治湿疹、荨麻疹、青春痘等)。
3.四缝
注:行气、健脾、祛湿,治月经不调伴随黄褐斑,点刺挤出黄稠黏液。此外,类风湿指关节痛也可采用此法。
4.中脘:健脾化湿、通降腑气。
注:郭老一般治胃病用内关、中脘、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可促胃酸分泌,胃十二指肠溃疡谨慎使用)
5.复溜: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发汗止汗
注:热病汗不出,合谷配复溜;复溜为肾之母穴,补肾气,消水肿;滋阴最强,可治干燥综合征;脏躁,多为虚火,可加复溜;治疗下肢痿痹(复溜针刺可有麻电感)。
6.丰隆: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化痰开窍,为化痰要穴,凡与痰相关病症均可取用本穴。
三、妇科疾患针方
1.痛经
治疗原则:调理冲任、胞宫、气血
针方:照海、三阴交、地机、血海、天枢
注:气滞血瘀者加太冲透涌泉、内关,照海多捻;寒湿凝滞可配合脐灸;肾气亏虚加复溜;气血亏虚加足三里;湿热瘀阻加行间、阴陵泉。
2.闭经
治疗原则:虚者补而通,实者泻而通
针方:照海、三阴交、地机、血海、足三里
注:气血虚弱加关元;肾气亏损加复溜、太冲透涌泉;阴虚血燥加复溜、关元(小肠募穴,小肠主液)、天枢(大肠募穴,大肠主津);气滞血瘀加内关、太冲;痰湿阻滞加中脘、丰隆、带脉、阴陵泉,无热症加脐灸。
3.不孕
针方:照海、三阴交、地机、血海、天枢、关元
注:八髎穴可治不孕,可以加八髎;肾虚加复溜(肾虚主穴);肝郁加内关、太冲(肝郁主穴);瘀滞胞宫加血海;痰湿内阻加中脘、丰隆、阴陵泉(痰湿主穴,还有带脉,有热加内庭、行间)。
4.多囊卵巢
治疗原则:滋肾补肾,填精补血,调冲任,胞宫气血
针方:照海、三阴交、地机、血海、天枢、维胞
注:肾虚加复溜;痰湿阻滞加中脘、丰隆;气滞血瘀加太冲、内关;肝经郁火加行间、阳陵泉。
郭老运用脐灸(铺姜脐灸)多治疗脏腑病,四肢关节病用悬灸,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用麦粒灸。
5.乳腺增生
治疗原则:补肾、疏肝、健脾、调冲任、调气血
针方:会阴为主,可再取太冲、照海、三阴交、地机、血海、天枢、关元、列缺、肩井、内关、公孙中几穴(依据证型)
注:针刺会阴取侧卧、屈膝,操作见郭廷英针灸经验要录(一)
6.一些其他妇科疾患取穴补充
更年期失眠:照海、内关、安眠二号(翳明与风池连线中点)
盆腔炎:太冲、三阴交、照海、带脉、足临泣
早孕呕吐:内关
孕期便秘:三个月以内不针,支沟透内关
促排卵:八髎,以次髎为主
女性尿频遗尿:肾俞
女性阴痒:太冲(肝经扰阴器,肝主风)
白带多:复溜
泌尿系感染:关元透中极
阴道干涩:复溜
子宫肌瘤:地机、血海、会阴,子宫肌瘤可在排尿后扎瘤体,轻刺激为主,月经期间效果最佳。
输卵管堵塞:维胞(针刺法见郭廷英针灸经验要录(二)——临床经验课程录)
习惯性流产:调月经,关元、天枢
妇科炎症:关元透中极、太冲、照海
女性甲状腺肿大、结节:关元、照海、太冲、合谷、曲池、复溜
女性月经痤疮:合谷、曲池、尺泽、太渊(肺主皮毛)
以上是郭老治疗妇科的一些经验,不难发现郭老治疗妇科病取穴简便,辨证不离经脉脏腑,操作不离“八字宗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07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