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拜师现场,董刚(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教授(右)
董刚
时景堂创始人
湖南省智慧中医协会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教授弟子
同道们大家好,我曾经说过,对于希望成为中医领域专家的年轻医生而言,尤其在门诊量不高的阶段,拜师跟诊是必经之路。
最近,我来到北京跟诊宋坪教授,在门诊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的患者,症状各不相同,通过观察宋坪教授的临床选方用方,我深感受益匪浅。
在此过程中,我特意记录了一些临床医案,希望能在这里与各位分享。
恩师宋坪教授验案两则
湿疹、日光性皮炎案
案例赏析
01
湿疹验案
王某某女,皮下水疱一个月。
主诉:躯干,双手,双足,皮下水疱,瘙痒渗出,舌质暗,苔黄而腻,脉细滑。
处方:
麻黄6g、连翘15g、赤小豆30g、
桑白皮30g、黄连3g、黄芩30g、
薏仁40g、金丝桃10g、豆蔻10g、
厚朴30g、半夏20g、滑石20g、
竹叶10g、杏仁9g、苏叶9g
病机:湿热在表
按:此方乃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皮肤浅层的炎性皮肤病,其特点为: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作。
湿疹,顾名思义,其病理产物为湿,水疱说明湿重,炎性皮肤病说明有毒,瘙痒说明有风。
中医讲热胜则重,也就是其病机为:湿热夹毒生风,故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最为合拍。
我们先看麻黄连翘赤小豆,“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说明有表证,里有麻黄,说明汗出不畅,无湿不成黄,无瘀不成黄,无汗,汗不能外越,热不能表散,故热邪宜入营分,与湿相抟而成缠绵之势,湿热相抟,下走小水,故小便不利。
麻黄、杏仁、甘草外散表邪,开水之上源,通调水道;
赤小豆,清热利湿,排脓消痈肿,治湿于里;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
桑白皮,清热降肺,肺气降,则热亦降。
中医讲:“表实者宜汗之,里实者宜下之,热胜者宜清之,小便不利者宜导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但此方清热力量不强,故加黄连、黄芩;开表散邪力量不强,故加苏叶;利湿力量不强加豆蔻,苦温燥湿,厚朴芳香化湿,治湿须行气,气行湿则消,薏仁、滑石、竹叶,淡渗利湿,也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与三仁汤的和合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利湿不强,加三仁汤。
三仁汤,解表解毒力量不强,加麻黄连翘赤小豆。
故此二方,相须为用,互相弥补病机不足,故治湿疹如神,患者疗效较好。
02
日光性皮炎案例赏析
病例:颈部、背部红斑,刺痛10余年,近日食海鲜,日晒加重
病机:风热蕴肤
诊断:光敏性皮炎
处方:
麻黄3g、荆芥10g、防风10g、
薄荷15g、青蒿30g、黄芩20g、
石膏30g、栀子10g、连翘15g、
生地20g、丹皮20g、赤芍10g、
桔梗15g、滑石20g、甘草10g、
白术10g
按语:
光敏性皮炎多发于夏季,冬季消失,于日光照射身体裸露皮肤后,出现多形性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亦可成斑光样损害,有轻度痒感,此病多为腠理不固,外受暑毒而成。
治法:凉血清热,祛暑解毒。
此病例恩师用防风通圣丸加减,中医讲同气相求,患者属久病,素体就有光敏性皮炎,也就是皮肤中有热毒,而今外受光毒,内有饮食化毒,皮肤腠理粗糙,说明皮肤腠理闭塞,毒热不能外散,二便正常,毒热又不能下泄,内外合邪,故引发光敏性皮炎。
邪有出路,故外开腠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毒从表出,用麻黄,薄荷,荆芥,防风加上青蒿,前四味为风药,尤其麻黄,开九窍,令邪从表出,妙在青蒿《本经》:“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可去皮肤中热毒,又能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杀虱说明其能止痒,恶疮说明其能治疗皮肤病。
中药学:本品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有降低光敏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抗肿瘤,解热抗炎的作用。
生地,丹皮,赤芍,可以凉血,日晒性皮炎的基本病机是血分有热毒,故凉血为基本大法,此三药为犀角地黄汤架构,功擅凉血,朱仁康的皮炎汤就以此为底方。
黄芩,栀子,石膏,清热以治本,黄芩治诸热,石膏清皮肤中大热,栀子清三焦之热,三药合用,清热功伟,颇有大刀阔斧之意,治日晒性皮炎,因其发病较速,故须用峻猛之法,以去其燎原之势。
连翘,疮家之圣药,功专解毒,滑石,甘寒,清热解暑,质滑利窍,其质重善引上焦之热下走小水,分消其火势,味甘而润,利水不伤阴,为解暑之圣药,伍甘草为六一散,伍薄荷为鸡苏散。
这样的患者很痛苦,内有热毒,故畏热喜凉,腠理不开又畏寒而喜晒喜温,用鸡苏散,外散内利,表里分消,故为夏月保健常用之良方。
白术辛温,既可健脾,又可反佐其苦寒败胃,大便滑利,引邪入里,而成缠绵之势。
综观此方,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切中病机,而疗效显著。
理论通过临床实践得到验证,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拜师跟诊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关注疾病本身,深入学习治疗之“法”,将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方,进而延伸出更多的治疗之“术”,这种深度学习,唯有在师徒传承中才能够获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63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