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调衡针灸:治疗系统性类肉瘤病一例
作者:林文芝,荷兰海牙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行医40年。曾任国内西医创伤外科,综合内科和荷兰家庭医生工作。在西医基础上曾受过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荷兰医生针灸协会正规培训。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一直兼顾使用中药和针灸、针刀治疗,西医不能或难以解决的病案常常使用中医方法。自2023年底开始受了张文勇老师的调衡医学培训,觉得自己行医的路子开阔了很多,并且越走越宽阔。
临床上超过70% 的中医病例采用这大调衡与经脉调衡法治疗。有证可循,效果显著,使西方患者对中医信心倍增。感谢张老师创调衡,造福人类。
摘要
本例为慢性结节性肉芽肿主要累及肺部、肝脏和眼部。应用激素治疗未能阻止病情发展。患者主症中“肉芽肿”属脾,体征中以“肝心”突出异常表现,定脾、肝、心病,肺肾不足。气机受阻,升降失衡。应用体态与经脉调衡结合,三次治疗后体缺氧表现大为改善进而停用激素。
谨守病机十九条辨证施治,疏通气机,调整升降。疑难杂症,不治之症在调衡的理念下也可以成为简易之证。
关键词
类肉瘤病(系统性结节病)调衡针灸 经脉调衡
患者病历信息
病案详情分享
壹患者信息
姓名:H
性别:女
年龄:55岁
首诊时间:2024年3月11日
贰主诉和现病史
因肉瘤病9年伴全身胀痛、气短乏力,睡眠差8年。8年前相继出现肺、肝和眼部结节性肉芽肿。渐进性乏力,胸闷气短,不能正常生活。
已使用类固醇激素维持多年,病情继续加重。因不治之症病久不愈,情绪低落,长期接受心理治疗。得病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而病休5年。
叁西医诊断
系统性结节病(类肉瘤病)
肆中医诊断
痰核病 证属气滞肝郁,三焦气机阻滞,血瘀。
调衡针灸诊疗经过及疗效
形体望诊: 手心后仰,双侧旋肩、双肘曲、后倾;
功能体查:双肩头4字阳性, 右侧为甚。
查体
腹前凸张力高, 心肝肺区投影压痛不适。
病症分析:患者双手后仰型,肘曲、双侧旋肩示上中焦气机阻滞,后倾升不及,故乏力气短。考虑到血瘀为肝和肺均为管道卡压。
触诊
患者全身多发性结节肿物,圆肩圆背符合”肿满”属“脾病“。
症状全身痛和手心后仰定“心”。疲乏胸闷气短和肘曲归肺郁。旋肩并伴有抑郁表现,加头四字征阳性,肝郁突出。后倾体位对升降不利。综合形体和功能病理突出,符合应用大调衡结合经脉调衡。
1诊
开胸,卡点,女性固定经络之土金穴。乏力气短改善。眼睛胀痛充血减轻。
2-4诊
后倾,开胸,卡点,升降(每约十天治疗一次)。治疗三诊后因症状大为改善,无气短乏力等症状,睡眠和情绪均改善。在西医专科医生同意下渐停用类固醇药物,病情无反复。目前依然每4周治疗一次巩固疗效。
思路分析
患者两次治疗前后背部照片比较
治疗前后背影讨论
病机上患者脾土臃满, 郁滞湿阻,故体内多发结节。火不宜再生土,也堵了肝气,出现目赤胀痛。体查患者圆肩含胸,腹部胀满对应脾实,手后仰和旋肩对应心、肝实证。
患者体征的肘曲为肝肺邪之所聚,有胸闷气短,也是土实之母病及子的结果。
针治先以疏通肺和肝气郁滞,调理升降出入,配以经脉调衡疏通脾土,患者症状和部分体征恢复迅速。另应用女性固定经脉经络的土金穴,调理脏腑之间的生克平衡在本例效果突出。
本例突出以形体“扶正驱邪”“形正症消”的理念在肝肺气郁上所获得的显著效果。对于疑难杂症,也可以根据这理念,采用大调衡针法和经脉调衡配合获得良好和迅速的临床效果。这方法为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思路,值得大力推广,可以解决目前医疗上的很多困境让患者收益。形正邪消,有证可循,是中医在循证医学上的一大突破,值得我们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和使用。
主编点评
应用调衡针灸及经脉调衡相结合治疗疑难杂症的又一例证。类肉瘤病属于结节病,是一种诱因不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病变,可累计多个脏器。临床非常棘手的疑难杂症。西医除了手术没有更好的治疗,中药只起到辅助作用。
该病为类肉瘤增生性疾病,中医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从肿论治,可定脾病。
患者体态肩旋肘曲,反应肝肺邪之所聚。虽定脾病,却依据五行生克关系,通过经络调节脏腑进行治疗。同时该文依据“扶正祛邪”“形正痛消”的治疗理念调整形态平衡,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针对临床疑难杂症采用调整针灸和经脉调衡联合应用,为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思路,值得大力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让更多的医者有章可循。更值得医学研究者深入研究机制,未来可期。
调衡医学编辑部
2024年7月17日
收稿日期:2024-7-12
针灸主编:雒芳玲
责任主编:徐涛
校对:马继红
官方平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50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