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老年这 6 类药不宜长期服,伤身体还降免疫力,您正在吃吗?
2025
07-15

中老年这 6 类药不宜长期服,伤身体还降免疫力,您正在吃吗?

王爷爷总说:“年纪大了,药不离身——降压药、止痛药、胃药,一天不吃心里慌。”可最近体检,他的血钾低得离谱,医生直摇头:“长期吃利尿剂,身体里的钾都’跑’光了!”

中老年人常因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有些药“治标不治本”,吃久了反而伤肝肾、降免疫力,甚至埋下更大隐患。今天就聊聊这6类最易被忽视的“长期服药陷阱”,您或家人是否正在吃?

01

抗生素:

滥用=给免疫力“拆家”

中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肺炎等慢性感染,常自行买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消炎”。但抗生素只能杀细菌,对病毒无效,长期吃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被“误杀”,有害菌趁机繁殖,免疫力反而下降。

建议:

感染时先做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确认是细菌感染再用;遵医嘱吃够疗程(一般7-10天),别症状好了就停药。

02

止痛药:

吃多了,胃和肾都抗议

布洛芬、阿司匹林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止痛法宝”,关节痛、牙痛、头痛都靠它。但长期吃会伤胃黏膜——胃酸不受抑制,容易溃疡、出血;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可能诱发肾损伤。

建议:

止痛首选物理疗法(热敷、按摩);必须用时,选对乙酰氨基酚(对胃刺激小),且每天不超过4克(约4片);胃不好的人,饭后吃或加胃黏膜保护剂。

03

利尿剂(降压药):

钾流失,免疫力“滑坡”

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是常见的降压药,通过排尿降血压。但长期吃会导致钾、镁等电解质流失——血钾低会乏力、心慌,严重时心律失常;镁缺乏还会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免疫力跟着下降。

建议:

吃利尿剂时,定期查血钾(每3个月一次);多吃香蕉、菠菜、土豆补钾;如果出现乏力、腿软,立刻找医生调整药。

04

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很多中老年人用磺脲类药物控糖,但它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容易引发低血糖——心慌、手抖、出冷汗,严重时昏迷。老年人对低血糖反应迟钝,可能直接摔跤、脑梗。

建议:

优先选二甲双胍(不刺激胰岛素);用磺脲类药物时,随身带糖块;监测血糖,空腹别低于5.6mmol/L,餐后别低于7.8mmol/L。

05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免疫系统“被抑制”

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的中老年人常用激素控制炎症,但长期用会抑制免疫系统——白细胞减少,感染风险飙升;还会加速骨质疏松,稍微一摔就骨折。

建议:

激素需严格遵医嘱,能短期用就不长期用;配合补钙(每天1000mg)和维生素D(每天800IU);定期查骨密度,必要时用护骨药。

06

中药补剂(人参、鹿茸):

“补过了”反伤身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中药安全”,长期吃人参、鹿茸补身体。但人参含皂苷,过量会升高血压、心率;鹿茸性温,阴虚火旺(手脚心热、口干舌燥)的人吃,反而会“火上浇油”,导致失眠、便秘,免疫力紊乱。

建议:

中药补剂需辨证使用——气虚用黄芪,血虚用当归,别盲目“大补”;每年找中医调一次方,避免“补过了头”。

健康不是“靠药堆出来的”,合理用药+健康生活(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才是中老年人“少生病、晚生病”的关键!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