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本文198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血糖控制得挺好,怎么肾还是出问题了?”
张先生是一位“老糖友”,多年来坚持饮食控制、按时服药,血糖水平一直比较稳定。可最近一次体检,却查出了糖尿病肾病。他一脸疑惑:“我糖尿病都管住了,怎么还出并发症?”
其实,糖尿病的风险,并不止是血糖本身。
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它的并发症才是“真杀手”。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并发症的防控,即使血糖合格,也可能“防线失守”。
就在最近,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中药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在调控糖代谢、保护肾功能等方面显示出潜力,尤其在应对糖尿病的四大并发症方面,或许能带来新思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糖尿病的“暗箭”:四大并发症比血糖更致命
糖尿病的可怕,并不在于“糖”,而在于它背后的“并发症群”。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中,超过70%与并发症有关。《中国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常见的四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发展为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
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烧灼痛,严重者可致截肢。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梗、中风风险是常人的2—4倍。
这些并发症,往往悄无声息地出现,等到“有感觉”时,往往已是“不可逆”的阶段。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六味地黄丸,能不能成为“并发症缓冲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经典方剂,出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主要用于“肾阴虚”证。
听起来像是“补肾”的老方子,但近年研究发现,它在糖尿病相关领域的作用,远不止“补肾”这么简单。
2024年,清华大学课题组联合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在调控血糖、抗氧化、保护神经、延缓肾损伤等方面表现活跃,特别是在糖尿病四大并发症方面,显示出多靶点干预的潜力。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相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一味中药,四种并发症,能“对付”多少?
六味地黄丸是复方药,但它的核心在于“熟地黄”。
研究发现,熟地黄中的活性成分如梓醇、地黄多糖,在抗炎、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方面有显著效果。
1. 对糖尿病肾病:
清华团队的实验显示,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实验鼠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提示其可减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恶化。
2.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视网膜细胞实验中,六味地黄丸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其可能延缓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
通过调节神经元损伤相关蛋白表达,六味地黄丸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神经炎症反应。
4. 对心脑血管疾病:
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动脉硬化指标,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抑制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这意味着,它可能在多个并发症通道上“同时发力”,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体调控。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现代研究如何看中医?
不少人疑惑,一颗“中药丸子”,凭什么能影响糖尿病的现代医学难题?
其实,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已经从“经验”走向“证据”。清华大学的研究使用了转录组测序、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手段,从多维度验证了六味地黄丸的作用通路。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经典名方现代化、标准化研究。六味地黄丸作为国家药典品种,其成分、剂量、质量已被严格规范,具备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可以直接服用六味地黄丸“防并发症”吗?
先别急着“药铺见”。
虽然研究结果令人兴奋,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动物实验和细胞模型,尚未形成大规模临床结论。也就是说,它是“有潜力”,但不是“万能药”。
更重要的是,中医讲辨证施治,六味地黄丸偏于滋阴,并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患者伴有脾虚湿重、胃肠功能差、痰湿体质等,服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是否适合服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六、传统药物的新可能,未来值得期待
虽然六味地黄丸目前仍在研究阶段,但它代表了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中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有望在糖尿病防治中实现“弯道超车”。
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曾指出:“中医药不是替代现代医学,而是为复杂慢病提供多靶点、可持续的干预手段。”
未来,或许我们能看到基于六味地黄丸开发的现代化制剂,甚至是个性化的糖尿病并发症管理方案。
参考资料:
[1] 李明等.《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
[3] 清华大学药学院课题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396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