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静脉曲张的症状,二,中医治疗静脉曲张!三,中医辨证治疗疗静脉曲张的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四软坚散结方   大别山养生堂
2025
07-02

一,静脉曲张的症状,二,中医治疗静脉曲张!三,中医辨证治疗疗静脉曲张的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四软坚散结方   大别山养生堂

一,静脉曲张的症状

 

1. 早期症状:

– 下肢沉重、乏力感,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的。

– 下肢静脉外观改变,可见浅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或团块状,在小腿内侧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静脉壁薄弱和瓣膜功能不全,使得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逐渐扩张、迂曲。

2. 进展期症状:

– 下肢肿胀,可伴有轻度疼痛,肿胀程度随病情进展和站立时间延长而加重。这是因为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

– 皮肤营养性改变,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多呈棕色或黑色,分布于小腿下段。这是由于红细胞渗出到血管外,血红蛋白分解后含铁血黄素沉积在皮肤所致。同时皮肤可出现脱屑、瘙痒,这与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3. 后期症状:

– 形成溃疡,多发生于内踝上方或小腿下段内侧,溃疡周围皮肤增厚、粗糙,经久不愈。这是因为局部皮肤长期缺血、缺氧,加上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多发生于轻微外伤后,出血量大且不易自行停止,可呈喷射状。这是由于曲张静脉壁变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

 

二,中医治疗静脉曲张

 

1. 中药内服:

– 辨证论治:

– 湿热下注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治法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剂常用四妙勇安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药物包括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等。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当归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萆薢、薏苡仁、黄柏清热利湿;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可改善湿热下注引起的静脉曲张症状。

– 气虚血瘀证:可见下肢沉重、乏力,静脉曲张明显,伴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等症状。治法为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剂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有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等。黄芪大补元气;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龙通络。通过补气活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 用法:中药一般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具体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中医师调整。

2. 中药外治:

– 熏洗法: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乳香、没药、红花、透骨草、伸筋草等。将药物加水煎煮后,趁热熏蒸患肢,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肢。通过药物的温热和药力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钟。

– 敷药法:对于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者,可选用金黄膏、四黄膏等中药膏剂外敷。这些膏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将膏剂均匀涂抹在患处,厚度约2 – 3毫米,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 – 2次。

3. 针灸治疗:

– 选穴原则:根据经络气血运行情况和病情特点选穴。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委中、承山等。足三里、三阴交可健脾益气,促进气血运行;血海活血化瘀;委中、承山疏通下肢经络,改善静脉回流。

– 针法操作:针刺时根据穴位特点和病情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一般留针20 – 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每周治疗2 – 3次。

 

静脉曲张患者平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和鞋子,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压迫。

 

你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相关症状多久了?是否有下肢沉重、疼痛等症状?症状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段比较明显 ?

三,中医辨证治疗疗静脉曲张的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湿热下注证

 

– 症状:下肢青筋怒张、迂曲,局部皮肤温度较高,伴有肿胀、疼痛,行走或站立后症状加重,可出现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不爽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此证型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下注于下肢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 方剂:四妙勇安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 药物组成及剂量:金银花30g、玄参20g、当归15g、生甘草10g、萆薢15g、薏苡仁30g、黄柏10g、赤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0g、滑石15g(包煎)、通草6g 。

–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可有效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血液流通。

– 方解: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玄参滋阴降火,泻火解毒;当归活血养血,化瘀通络;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四药合用为四妙勇安汤,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萆薢、薏苡仁、黄柏清热利湿;赤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利水渗湿,清热通淋,诸药组成萆薢渗湿汤,可清除下焦湿热。两方合用,标本兼治。

–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

 

2,气虚血瘀证

 

– 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可见青筋暴露、迂曲成团,患者常感下肢沉重、乏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气短乏力,自汗,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此证多因久病体虚,或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致瘀血内阻下肢经络而发病。

– 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 药物组成及剂量:生黄芪60g、当归尾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红花6g、桃仁10g、牛膝15g 。

–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改善气虚血瘀所致的下肢静脉曲张,减轻下肢沉重、乏力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瘀血阻滞。

– 方解: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牛膝引血下行,且能补益肝肾,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效。

–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

 

3,寒湿凝滞证

 

– 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局部皮肤发凉、怕冷,沉重疼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伴下肢麻木,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多因久居寒湿之地,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侵袭下肢经络,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发病。

– 方剂:阳和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 药物组成及剂量:熟地黄30g、鹿角胶10g(烊化)、肉桂3g、麻黄3g、白芥子6g、炮姜炭6g、生甘草6g、独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5g、细辛3g、秦艽10g、茯苓15g、肉桂心6g、防风10g、人参10g(或党参15g)、当归10g、芍药10g、川芎10g 。

– 功效:温阳散寒,祛湿通络,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改善寒湿凝滞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缓解局部疼痛、发凉等不适。

– 方解:阳和汤中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肉桂、炮姜炭温阳散寒,温通血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结,散寒祛痰;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独活寄生汤中独活、细辛、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芍药、川芎、肉桂心养血活血。两方合用,共奏温阳散寒、祛湿通络、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之效。

–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鹿角胶需烊化后兑入药液中服用。

 

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具体用药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由专业中医师调整。同时,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你目前是否有下肢麻木的症状?平时是否容易感到疲劳?是否有腰部酸痛等不适 ?

四,软坚散结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