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补脾千次不如温心一回:中医'虚则补其母'的养生智慧
2025
05-04

补脾千次不如温心一回:中医'虚则补其母'的养生智慧

许多人常年脾胃虚弱,吃再多补药仍不见效,根源可能在于忽略了中医’子盗母气’的深层规律。五行中火生土,心为火属母,脾为土属子。当脾胃长期失调,实则是心阳不足的连锁反应——如同孩子体弱必因母亲气血亏虚,单纯补脾终是治标,唯有振奋心阳方能破局。

临床常见这类患者:心悸心慌,胃脘冷痛;稍食生冷便腹泻不止,四肢乏力出虚汗。这不是单纯脾胃问题,而是心火衰微,无力温煦脾土所致。清代《医宗金鉴》直言:’心阳若足,脾寒自散。’

传统经方中,温养心脾的智慧俯拾皆是。比如《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甘草、桂枝、人参、地黄、阿胶、麦冬),以桂枝通心阳为君,佐人参健脾气,使心火得补而脾土自暖。如果兼畏寒肢冷,可以加点炮姜来温补阳气;晚上失眠睡不着的,加龙骨、牡蛎潜镇安神;若瘀血的,添丹参、川芎活血通络。

心脏就像身体的发动机,脾胃就是它的油箱。如果发动机动力不足,油箱里的油就烧不旺,人就会觉得浑身没劲、消化不良。中医发现,很多脾胃问题其实根源在心脏供血不足。就像冬天太阳不给力,土地就会结冰一样,心脏功能弱了,脾胃也会’冻住’。

现代人劳心过度、熬夜成习,更易暗耗心阳。可以晨起含服三片醋泡生姜激发阳气,午后以五指梳头百遍疏通心经。食疗可用肉桂核桃粥,取肉桂引火归元,核桃温补肾阳,共奏’母壮子肥’之效。如果常年便溏伴胸闷者,不妨试试隔姜灸膻中穴,既能避免温补太猛导致上火,又能让效果慢慢累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文中涉及药物,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