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升阳益胃汤–益肾化湿颗粒
2025
05-19

升阳益胃汤–益肾化湿颗粒

中医:湿气顽固难除?此中成药或可破其病根!

 云修行 2024年11月14日 09:37 山东       土豆微信         

道医课堂

道医课堂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医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公众号

1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头和脸特别容易出油呢?这极有可能是湿气在捣乱哦。

毕竟油的那种黏腻感,与湿气的特点不谋而合,祛湿的方子有不少,今天就来讲讲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这个方子对应的中成药是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的成分有:黄芪30克、白术5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茯苓5克、防风9克、白芍9克、独活9克、羌活9克、陈皮6克、泽泻5克、柴胡5克、炙甘草15克、黄连1.5克。

头面出油仅仅是湿气的一种外在表现,关于湿气带来的各种问题,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有详细阐述。

书里说:“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李东垣觉得,湿气的根源在脾,因为脾胃虚弱,所以才会有湿气,这也是被广泛认可的说法,脾胃主管四肢,或者说脾胃能带动四肢活动。

脾胃不好,就会出现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的情况,人也不爱运动,老是想睡觉,要想让四肢活动起来,就得先让脾胃正常运转。

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也就是四君子汤)来补充脾胃之气,让脾胃变得强健。

再加上黄芪,虽然黄芪不在四君子汤之列,但是它补气的效果非常好,能把自身的药力带到脾胃中,进一步加大补脾益气的力度,当脾虚的时候,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失常,自然也就没什么食欲了,那些吃下去的食物和水,如果不能及时运化,就会滞留下来,慢慢变成湿气。

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再加上泽泻,有点二陈汤的意思,二陈汤是燥湿化痰的基础方剂。

而茯苓和泽泻属于甘淡之物,能让小便通畅,这样湿气就能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2

继续看,湿气具有黏滞的特性,会困住脾胃,让人更不想吃饭,还会让大便变得黏腻或者稀溏,同时出现口干口苦、口中没味道等情况,前面提到的四肢乏力、精神倦怠,也是因为有湿气,严重的话,还会感觉四肢沉重,这是因为湿气有性质重浊的特点。

此外,湿气还会抑制阳气,打个比方,湿气就像雾一样,雾气重了,太阳的光芒就会被遮住,对应到人体,就是阳气出不来,心情也会跟着变差,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惨惨不乐”,所以这里就涉及到清阳不升的问题。

仅仅补脾是不够的,还得升发阳气,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风药,风药具有风的特性,能够把雾气吹散。

在风的作用下,太阳很快就能冲破浓雾,太阳的力量很强大,用不了多久,雾气就会完全消散。

风药有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都是比较常用的中药,利用风药把湿气吹散,让阳气出来,把湿气蒸发掉。

白芍起着滋润的作用,风药大多温燥,会对津血津液造成一定的损耗,白芍是滋润之品,可以滋阴养血。

黄连是苦寒的,当湿气郁而化热的时候,黄连可以清热,有了热,湿和热结合在一起,就从寒湿变成了湿热,如果湿热很严重,可以多放一些黄连。

这就是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对应的中成药是益肾化湿颗粒,关于这个中成药,说明书上写着用于慢性肾炎等。

我们都知道,中医不看病名,而是通过症状找出病因,再从病因入手进行治疗。

那么,这些疾病和湿气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国医大师张琪前辈就曾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一位中年男子的肾病综合症,主要症状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胀尿少等。

所以,虽然西医叫这个名字,但从中医的角度,从症状表现来看,其实就是脾虚湿盛,清阳不升。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