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到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
2025
05-17

从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到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

“当下,衰老已经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表示,中医药为抢占抗衰老国际制高点提供原创思维,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推进中医药抗衰老科研和创新,以唤醒大众的健康意识,传播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

从基础到临床、从西医到中医,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推动抗衰老理论、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近日,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这场以“科学抗衰老·解锁健康长寿密码”为主题的盛会,汇聚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抗衰老研究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图景。

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现场。

理论创新

精气神理论提速中医药抗衰老研究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1.1%,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正在着力推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的独特理念,成为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在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上致辞。

“衰老是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生理过程,也因逐渐发生病理变化促生疾病。而过早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寿命与健康。”贾振华介绍,目前学界认定293种疾病中有92种与增龄有关。“最主要的是心脏病、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和癌症,约50%的死亡率归因于这些衰老相关疾病。”

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教授贾振华在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如果及早干预,相关疾病风险将大幅降低。当前,在中医药领域,抗衰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延缓衰老的核心法则是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脏腑的协调、形神的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表示,在众多衰老干预手段里,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中医学“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健康观符合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在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如何从衰老角度来探讨这些疾病的防治策略是我们抗衰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贾振华说,衰老二字要分开读。“老”是数字年龄,“衰”即“弱也,耗也”,是指生理年龄,也叫生物学年龄。“老而不衰”“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人类健康长寿的追求目标,实现“老者复壮”,亟须构建中医药抗衰老新理论,寻求有效干预策略和药物。如今,以中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代表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从“精—气—神”整体观切入,揭示衰老的核心病机和系统干预路径。

据中医典籍《类证治裁》记载,“人身所宝,惟精气神”。贾振华表示,一个人“精气神好”,看似一句俗话,却道出了中医对生命本质的揭示,这也恰是中医抗衰老理论的核心。“看一个人是否衰老,精气神是最直观反映。”

“精”是生命的产生。贾振华指出,“’两精相搏谓之神’,父母之间的结合,受精卵的形成就是生命的开始。2000年以前中医就认识到了’精’,提出’精藏于肾’,肾精的虚衰,影响到人的生、长、壮、老、已(死亡)全过程。”

“气”是信息与能量,也是人体的调控机制,中医认为是温煦充养、防御卫护等机制。

“神”,狭义上指人脑的功能,广义的“神”,则是指生命的外在表现。

在此基础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专家团队提出了衰老的核心病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因此,抗衰老重在补肾填精,温扶元气,充养形神。

成果转化

八子补肾胶囊解锁抗衰密码

找到衰老的成因,药物干预机制是否奏效也需要具体的循证参照。近年来,吴以岭院士带领专家团队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的指导下,对两千多年来的补肾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传承创新研发了八子补肾胶囊。

“该药是用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等八个补肾精的种子药作为方子的核心。”贾振华表示,“一粒种子放到土壤,能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种子药生命力最强,所含的成分也跟抗衰老有关,在此基础上,加生地黄滋肾阴,淫羊藿等助肾阳,人参扶元气。全方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完全符合精气神理论。”

在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方面,八子补肾胶囊同样取得了确切的科学证据。贾振华在报告中提到了由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研究者提出的“衰老标志物”概念。“衰老标志物”是目前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帮助人类理解衰老过程、指导抗衰实践的一个“核心地图”。研究者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发表的多篇综述文章,从2013年最初的9大标志物,到2023的12个,直至2025年4月再次扩充至14个,代表着衰老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以及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心等机构,对八子补肾胶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可以通过减少衰老细胞、维持线粒体稳态、调节表观遗传、维持干细胞活力、改善细胞间通讯、减轻端粒损耗、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微生态等10大机制来延缓衰老并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同时,八子补肾胶囊对神经、视觉、皮肤、骨骼、肌肉、循环、呼吸、消化、免疫、生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减退具有系统干预和综合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在彰显。中西医抗衰老理论及机制,形成共振和呼应。

“八子补肾作为一项中医药抗衰老的成果,在科研转化方面具有示范价值。”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副理事长熊吉莹表示,这些研究将传统中医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中医药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原创性成果,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价值

中医药开拓银发经济新蓝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百姓的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对于抗衰老的需求日益突出。”熊吉莹表示,这种需求首先主要表现在需求量的增长上,目前我国在抗衰老产品和服务方面需求的增长速度预计超过10%,未来抗衰老的市场产品和消费方面占比也会相应增长。

“在抗衰老的需求层次上,也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年轻化的特点。”熊吉莹介绍,如今不仅老年人有抗衰老方面的需求,中青年群体也在主观上更加看重预防衰老。同时,中青年也更加关注自己父母的健康,所以抗衰老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下移。“抗衰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相呼应的。老百姓对抗衰老的质量和要求提升,也推动了抗衰老市场技术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熊吉莹说。

在熊吉莹看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当前抗衰老相关研究呈现出精准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趋势。目前,由贾振华正在主持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中药抗衰老评价技术与整合机制研究”,围绕心、肺、脑、骨骼、肌肉等衰老疾病,构建多种衰老模型及多层次评价体系,确定最佳干预时空窗,通过多系统、多组织、多器官探讨中医药抗衰老生物学机制,揭示衰老核心病机生物学基础,致力于开辟中医药抗衰老干预老年病新途径。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首部《中医药干预衰老专家共识》,联合海内外致力于衰老研究的多学科专家,系统总结分析国内外衰老领域的现状趋势,总结提出中医药干预衰老发展趋势和方向,形成策略性共识引领中医药干预衰老研究。在共识中,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及八子补肾胶囊的作用机制作了进一步阐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理念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当下“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中医药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大有可为。

从中医古籍到国际顶刊,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的抗衰老创新成果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缩影,更揭示了一条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径。

“老龄化不是终点,而是新经济的起点。在老龄化催生的银发经济蓝海中,八子补肾胶囊的出现精准锚定中老年群体对健康品质生活的核心需求,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侯云龙表示,其“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的研发范式,为银发经济领域中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化开发提供范本,助力构建兼具文化特色与科技内涵的抗衰老产业生态,在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求的同时,激活千亿级抗衰老消费市场,将会成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创新增长点。(张霄)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