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中医从气入手,仅用三招清除各种顽痰
2025
05-15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中医从气入手,仅用三招清除各种顽痰

中医讲“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想要从根源上解决痰的问题,还是要从气入手。今天教大家三大生痰之源,帮你清除各种顽痰。

一:脾气虚生痰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如果脾气虚了,运化水液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堆积生成湿气,湿气长期堆积出不去就凝聚成了痰。

这个时候,除了感觉嗓子眼痰多,还会经常感觉浑身犯懒不想动,头上像裹了个湿布一样,头昏眼花,饭后容易胀气,大便稀,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厚腻有齿痕。如果这种情况的患者,就要通过补益脾气来改善,可以参考六君子汤加减调理。

二:肝气郁结生痰

中医上还有一句话叫“痰属湿,为津液所化,行者为液,聚者为痰“。津液的行走和聚集都需要靠气的推动。而我们全身的气靠的是肝脏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气机,如果说一个人经常感觉心情低落,或者烦躁易怒,胸闷的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就是肝郁了,肝气不通畅,缺少气的推动,津液走不动就会聚集成痰湿。

观察舌头,舌边鼓胀,舌苔也很厚,这个时候调理就得以疏肝理气为主了,可以参考半夏厚朴汤加减调理。

三:肾阳气化不足生痰

肾能调节人的水液代谢,肾阳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蒸发和气化水液。如果肾气亏虚,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就会变弱,水液无法正常代谢,就容易生痰。

这类人呢,除了痰多咳嗽,平时还很怕冷,手脚凉,夜尿变多,下肢容易水肿,观察舌头,舌根处舌苔白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温补肾阳来化痰了,参考真武汤加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有不适的情况,请在医生辨证下调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