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聊聊出汗这事儿。您发现没?有人稍微动弹就大汗淋漓,有人睡到半夜枕头都湿透,这汗出得不对劲啊,里头可藏着身体的小秘密呢。先说正常出汗。三伏天里干活,汗珠子顺着脊梁骨往下淌,这其实是身体在给自己降温,就跟夏天突然来阵雨似的,反倒让人舒坦。但要是既不闷热也没运动,汗还止不住地往外冒,那就是体内'温控系统'出故障了。中医看这事儿,得从'气'和'水谷津液'说起。水谷津液就像身体里的润滑油,让各个零件转得顺溜;气呢,就是推动这些零件运转的电力。要是气不足了,毛孔就跟漏风的窗户似的,汗液哗哗往外漏。咱们分情况说。白天坐着都冒汗叫自汗,夜里偷摸出汗是盗汗,这都说明五脏的气不足了。肺气负责守住皮肤毛孔,脾气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心气得看住汗这个'心之液',肝气得防着火气太大把汗逼出来,肾气得把住津液的大门。说到调理,黄芪可是补气的重要药材。它既能补肺气又能健脾气,就像给漏风的窗户装上密封条。有个经典方子叫桂枝汤,专门对付着凉后出汗不止,喝完能让体表变得严严实实,汗就乖乖待在该待的地方了。牡蛎这味海里的药材,特别擅长收拾阴虚火旺的烂摊子。它能把往上窜的阳气拽回水里,补足因为出汗损耗的津液。要是碰上盗汗还伴着心烦失眠,牡蛎配上黄芪就是很好的搭配。桂枝这味药,它像温通药材,专门给心肺补充阳气。您要是前胸后背特别爱出汗,桂枝就能把阳气引到该去的地方,既把邪气赶出去,又把汗孔守住。麻黄根更是止汗的专业药材,它和发汗的麻黄茎正好相反,专门负责把汗孔拧紧。老祖宗有个妙方,把麻黄根、黄芪、牡蛎打粉,加上葱白煮水,专治虚劳盗汗。白术这味药分生熟,咱们止汗得用生的。它就像调理药材,把脾胃里的湿气运走,让卫气能好好守住体表。配上通阳的桂枝,既能止汗又能增强抵抗力。最后说说浮小麦,这干瘪的麦子反而能止汗。它能把四处乱窜的汗液收拢回来,从小便排出去。要是心烦睡不着,浮小麦还能顺便安个神。把这些药配在一起,牡蛎负责滋阴,黄芪负责补气,桂枝负责通阳,麻黄根负责固表,白术负责健脾,浮小麦负责收汗,简直就是给身体装了个智能温控系统。特别适合术后体虚、更年期盗汗,或者动不动就满头大汗的朋友。不过要提醒您,方子使用还得找中医把脉或者是看舌,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4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